吳汯翰
貴州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環境影響技術評估工作的探討
吳汯翰
貴州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社會的不斷進步,促進了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為保護環境,科學家也提出了一系列環境問題評估方案。我國煤炭開采量巨大,對環境的破壞已經達到不可忽視,且相當嚴重的地步。該文章主要針對我國煤炭發展進行環境資源評估,通過環境資源價值評估進行系統說明和介紹,并整合出一套較為詳細的技術評價工作的說明。
環境影響;煤炭開發;技術評估
煤炭開采中,對環境產生污染作用的主要有采掘廢棄的煤矸石、礦井廢氣、地表由于過度開采而引起地表塌陷以及礦井水等,所以,在環境影響技術評估工作中必須考慮到以上因素,再進行治理環保工作。
1.1 煤矸石對環境的影響
煤矸石主要是在開采過程中的巷道、煤頂板層中含有,它是一種固體廢棄物,包括井下開掘巷道、煤層開挖、露天礦剝離物以及原煤洗選過程中的洗矸等。由于煤矸石含碳量低、含硫量大,大部分被運送至地面堆積,經長期堆積后會有自燃現象產生,排放大量的煙塵、SO2、CO、H2S等有害氣體。另外,部分地區矸石中含有重金屬、淋溶水含酸性,對周邊土壤、地表水系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從年產率來看,到2018年煤矸石、煤泥的總量將會達到6億噸的儲量,尤其以中部地區較多,儲量達到45.23%。從以上數據可以充分表明,若不進行綜合治理并加以利用,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資源還不利于經濟的發展。綜合運用于發電、制作建筑材料都可以緩解目前的煤炭壓力,但仍會有大量固體廢棄物存留。
1.2 礦井廢氣對環境的影響
礦井廢氣污染主要為煤礦開采過程中釋放的煤層氣及粉塵,其主要成分有甲烷、二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等。排放的氣體對環境的污染十分嚴重,還容易產生爆炸而加速破環環境。尤其,我國在煤礦燃氣的滲透標準為0.001-0.1/m2,而美國對于煤炭開采滲透率的標準則是3-4.5/m2才可以進行開采,低于1-2/m2是不允許開采的,這從側面說明我國在燃氣開發上很難及時進行燃氣采集,從而也就容易造成燃氣泄漏的極端情況。
1.3 礦井水環境影響
礦井水的來源較為豐富,也是煤礦排放量最大的一種廢水。在煤礦建設和開采過程中,地表滲透水、巖溶水以及生產、防塵用水等將會經過不同的途徑進入巷道或工作面,為保證采礦安全,需將礦井水外排。從其涉略范圍就可以大概了解其對環境的影響作用不會太小,而且礦井水往往pH值較低,常伴有大量的亞鐵離子,同時還含有大量懸浮物以及廢機油、乳化油等有機污染物,從而導致礦井水很難處理,引起環境污染問題。
針對煤炭開采對環境的影響進行評估,必須通過建立完整的評估體系,進行以數據為基礎的恰當處理評估工作,以便于提供更加完善的參考資料。
2.1 煤炭開采環境影響技術評估體系的建立
依據煤炭開采對環境的影響,技術評估工作可以從煤矸石產量、綜合利用情況、礦井水來源、處理量、達標排放量、煤礦燃氣采集率、地表沉降面積等方面進。尤其在實踐工作中煤礦的具體分布和煤礦自身特點進行實地考察和記錄。
2.2 煤炭開采環境影響技術評估數據的處理
要從數據的獲取情況進行分析,主要是對于煤矸石、煤礦燃氣進行成分測定和檢驗,從而獲得第一手的基礎數據,通過剖析煤礦開采中的成分進行含量的合理推算,并依據煤礦開發企業自身的技術手段進行綜合測定。而針對礦井水、地表塌陷的情況,則應以地質水文史料記錄進行計算。
2.3 煤炭開采環境影響技術評估的實施
要得到最后的結果還需要進行指標賦權,也就是通過分層剖析法確定,這項工作的進行只靠個人是無法完成的,需要相關的專家進行指標賦權和分析進行準確預判,分別以{1/3/5/7/9}為重要指標進行判斷,若數據越重要則期望值越高;若某一指標不重要,則可以通過{1、1/3、1/5、1/7、1/9}的方式來表達。之后并以相關數據處理軟件進行權重值的最后技術評估。
3.1 要注重數據的分析與整理
煤炭開采的一大重點依據就是環境影響技術評估中的數據的剖析處理。所以,必須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首先,要進行數據的非縱向對比,這其中同樣包含著同一區域不同煤礦之間的對比,相同類型煤礦的對比。若獲得的數據與同類型其他數據存在較大區別,則要繼續進行區別分析,明確其原因,從而增加結果的可靠性。再則,要著重數據的來源,確保其具有代表性,以嚴謹的檢查和計算確定樣本的代表性,從而保證數據的真實性、科學性。
3.2 要注重技術評估過程的管理
注重技術評估過程的管理,必須在評估之前進行評估對象的考察和簡單調查。要以資料說明、數據處理兩方面對評估對象進行選擇取舍。要做到評估工作的全面具體。在進行評估工作時,要做到及時性和高效性,能及時解決評估工作人員的問題,從而提高評估結果的真實性。再則,要重視相關專家對數據的處理、檢查,要善于利用統一標準的檢驗方法對計算結果和評價工作人員進行邏輯性的預判,以多方面的預判和評價對結果進行剖析處理,亦或是采取溝通交流的方式來獲得技術評估原則。
3.3 要注重技術評估結果的應用
第一,要重視評估結果的公平、公正和公開,在技術評估結束之后,把技術評估結果公布出來,面向全體成員、面向社會,以最公正的評估結果進行合理解說。第二,要對于評估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困難進行及時的說明和風險預估,各企業也要配合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從而把風險和傷害降到最低。
總而言之,對于環境影響技術評估工作的詳細說明必須以真實可靠為前提,必須以公正、公開的方式為標準,在明確風險的情況下確定技術評估工作的進行。我國的煤炭儲量龐大,造就了一系列環境勘測評估手段,以最合適的技術評估方式確保治理污染的同時發展我國的經濟,以高利用率、低污染為最終目標,實現污染治理、煤炭低污染開采。
[1]薛清華.房地產開發項目環境影響技術評估要點分析[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5,(04):70-72.
[2]萬寧,張吉,孫曉蓉,魏子章,王治民,楊金霞,朱明奕.環境影響評估支持系統建設探索[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3,(04):21-26.
[3]首屆全國環境影響技術評估知識大賽舉行[J].環境保護, 2012,(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