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杰遠,劉淑玲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產學研”視角下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薛杰遠,劉淑玲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當前,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供給側改革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正在深入推進,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長。在人才培養戰略中,產學研結合是有效而重要的途徑。因此,高等學校要順利時代發展的要求,對創新人才的培養理念、方式與載體進行深入研究,以產學研結合為核心,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本文從產學研一體化的視角,分析了產學研結合與人才培養之間的關系,并對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了探討。
產學研;創新人才;內涵;影響;模式
本文系河南省南陽市科技局2016年科技發展計劃項目,項目編號為RKX31。
近年來,我國相繼啟動了創新型國家、制造業強國、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現這些目標,關鍵在于人才,尤其是創新型人才。高等學樣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所以,當前,在高校改革與發展中,要把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重要目標,納入到其戰略規劃之中,積極探索實施以產學研為核心的創新人才培養的新理念、新機制和新載體[1]。
在現代高等教育中,產學研結合或一體化是一種新的理念,即以增高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素質和就業能力為目標,充分調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教育資源,發揮各方面的獨特優勢,把課堂教學、生產實踐、科研活動進行有機結合,為培養人才提供一個一體化的全新的平臺。當前,高校改革使其職能由教學與科研兩個主要功能,向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的功能轉化。在此背景下,高校與社會現實的聯系更加緊密,甚至直接參與社會經濟建設,因此,產學研一體化培養人才的模式也是高校適應時代需求,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然途徑[2]。產學研合作,本意指高校在科研、教學和生產職能和資源方面的集成與綜合,在基于創新體系的教學、科研和生產合作的有效的實現途徑。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其中供給側改革是重頭戲,而改變供給側的供給結構、優化產品結構,關鍵在于創新,這對創新型人才的培育與供應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應該說,在中國經濟社會的轉型時期,還存在創新力不足、經濟發展環境代價過大、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層次低等一系列問題,在此情況下實現轉型,就需要對資金、技術、人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其中人才是關鍵要素。而高校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運用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是現階段培養創新人才的最有效方式。按照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高校培養人才,主要以專業知識培養為主,而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依靠職業崗位的鍛煉。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學到的專業知識,需要到實踐中去檢驗、落實;而實踐能力的提升也經常性地需要理論知識的指導,二者只有經常進行互動與滲透,才能彰顯創新人才培養的效果[3]。在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相脫節的情況下,人才培養的效率無疑是低下的。因此,高校要改進人才培養理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委托培養”等模式,高校與科研機構以及企業利用各自優勢資源合作開展科研、生產、經營,通過人才的交流培訓、信息共享、合力攻關等方式,提升創新人才培養的效率以及實效性。
(一)實施多元化合作模式
產學研結合是當代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模式,然而基于高校類型與層次的不同,人才培養目標也有所區別,產學研結合的定位、功能、合作的主體與內容也應與之相適應。因此,產學研結合模式不是固定的,而應是多元的。在培養模式構建過程中,要結合學歷層次確定不同的素質與能力目標,采取適合的模式。如對于本科層次的學生,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對于碩博層次的學生,重點培養學術研究的創新能力;對于??茖哟蔚膶W生,重點培養實踐技能。確定了較為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有利于創新模式的構建、管理與操作。要結合產學研三個方面的功能特點,結合培養目標,構建學研結合、產學結合、產研結合、學研結合等模式。
(二)健全管理體制
產學研結合進行創新人才培養,其主體是多元化的,主要有高校;企業;政府;科研機構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也是交互的、復雜的,這就需要綜合協調多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使其形成全力,共同破解人才培養中的難題與矛盾。作為政府,應建立完善對產學研培養創新人才的領導和管理機制,制定產學研結合的規劃、政府,并協調各職能部門能力合作,通過試點、推廣經驗、評估檢查等手段推動工作的有效開展[4]。同時,要把培養創新人才的效果作為評價產學研結合工作的重要依據。高校應走出校園,加強和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成立領導、協調和推進機構。要突破培養創新人才工作和科研、學科建設的壁壘,使其優勢資源有效融入到創新人才培養中來,把學科的優勢、科研的優勢化作人才培養的優勢。高校還應創造條件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到科技創新、科技產業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來,并通過改革考評機制,引導教師把教學、科研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產學研一體化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要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大力完善產學研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充分發揮高校、企業、科研機構、政府等各方主體的優勢,優化配置各種優勢資源,將傳統中割裂的人才培養體制在現代教育理念下進行融合,提高創新人才培養效率,規定人才培養方向,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1]劉春艷,王偉.面向協同創新的產學研知識轉移研究現狀及展望[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17):156-160.
[2]馮葉成,劉嘉,張虎等.政府-高校-企業協同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清華大學與淮安市產學研合作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22):67-70.
[3]李陽,原長弘,王濤等.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如何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J].科學學研究,2016,34(11):1744-1757.
[4]張欽朋.產學研協同創新政府引導機制研究——基于“2011計劃”實施背景[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31(5):96-99.
劉淑玲,女,河南南陽,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薛杰遠,女,河南南陽,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本科,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