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平,常美麗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文化館
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推進措施探討
鄭 平,常美麗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文化館
廣場舞是一種以老年人為主要群體、以娛樂性和表演相結合、以具有強節奏感的音樂為演出背景、以鍛煉身體為主要目標在公共場合進行的大眾群體舞蹈類活動。在健康理念逐漸普及的狀態下,我國的廣場舞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也成為了日常公共場所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廣場舞;群眾文化;推進
廣場舞不同于其他的全體活動,其具有相對鮮明的特色,首先廣場舞的參與群體主要就是中老年婦女,實際意義是以消磨時間為主,同時對參與者有一定的身體鍛煉效果。不同于其他的活動形式,沒有專業性要求,也沒有統一的形式,完全是由參與者自發組織,以大眾化的音樂為節奏,其次在時間上完全是自由化,由于參與者多數是老年人,并沒有相對科學的健身理念,練習時間完全是由組織者安排,甚至很多時候是不利于健康的,例如在霧霾天氣里也無法阻擋廣場舞活動的進行,因此在推進其發展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注意事項。
如今廣場舞的形式和規模已經非常強大,一般情況下,同一個廣場舞隊伍是統一形式的運動服,以寬松形式的服裝為主,和以前隨意的穿著有著很大的區別,這也說明廣場舞這項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向著正規化發展。
(一)廣場舞是最基礎的群眾文化中的一種
與其他的舞蹈種類不同,其他的舞蹈種類是具有藝術性的舞種,而廣場舞只是群眾文化的一部分,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參與者沒有任何門檻,只需要簡單練習就可以加入其中,但目前已經成為最常見的活動,在設備和場地上也沒有任何限制,以其名稱就可以看得出,早期是以廣場為主要場地,在這些年的不斷普及中,已經在城市和農村中隨處可見,成為了群眾自發發展的文化建設的代表。
(二)廣場舞代表了群眾文化的真正特點
廣場舞的表現形式十分簡單[1]。只需要一個場地,加上任何具有節奏性的音樂,因此廣場舞具備其他群體活動無可比擬的多變性,參與者可以自由編排其表演內容,這些是其他活動所不具備的,卻是真正表現了群眾文化的特點。
(三)引導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啟
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廣場舞不僅僅遍布各地,甚至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引導群眾積極投入到群眾文化的建設中,廣場舞的大范圍發展,不僅僅提高了在群眾中的普及程度,更是刺激了其他群體活動的出現,就以目前的情況來說,以廣場舞為代表的群眾自發性群體活動種類多樣,人們對業余生活的要求也隨之不斷提升,同時群眾文化的全面開啟對于經濟建設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廣場舞活動的普及更是引起了不同廣場舞隊伍之間類似比賽的大型活動,提升了全民運動精神普及程度,可以說廣場舞對于群眾文化的建設具有非常強勢的領導作用。
(四)改善了中老年群體在業余生活中活動單一的狀態
在廣場舞普及之前,中老年群體的活動形式非常稀少,中老年群體在身體方面和精力方面的限制導致適合的活動形式單一,普遍的就是例如看看報紙、聊聊天之類的,或者是以打麻將為代表的賭博類活動,而廣場舞的出現不僅僅使得廣大中老年群體以健身為目的加入到群體活動中,同時也改變了群眾精神和心態上的狀態。
(一)健身效果顯著
廣場舞豐富的形式讓參與者全身各部分加入到鍛煉之中,同時因為參與者的年齡普遍較大,讓其發展成為有氧運動的一種,而不斷的運動可以起到增強參與者身體協調性的效果,相對于平常群體的鍛煉方式,廣場舞更能激發參與者的運動熱情,甚至可以達到減肥效果,對參與者的身體健康狀態有很大的改善。
(二)釋放精神壓力,調節心情
廣場舞算是一種舞蹈[2]。因為參與者是在音樂節奏的帶動下進行,而音樂可以分散參與者的注意力,使其完全參與到運動和音樂節奏中去,同時節奏性的舞蹈可以起到釋放情緒的效果,因此廣場舞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群眾的精神狀態。
(一)增強廣場舞的活動規范性
作為群眾文化的一部分,廣場舞的群眾基礎極為龐大,參與者眾多,一直以來都是自發的群體活動,而近年來由于廣場舞的普及,人們對廣場舞的存在褒貶不一,其中最令人抵制的一點就是擾民現象,曾經有過因為夜間老年人組織廣場舞,年輕人在一氣之下打傷老人的新聞出現,而如今廣場舞遍布城市每個角落,過于自由的組織行為的確造成了很多擾民現象,因此地方政府應該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對于廣場舞做出一些規定,例如廣場舞組織地點,組織是時間以及參與者的條件,很多老年人由于身體原因并不適合跳廣場舞,地方政府可以讓有關部門以廣場舞為形式進行大型的組織活動,來約束廣場舞的開展。
(二)有關部門加強對廣場舞形式創新方面的支持
廣場舞作為目前普及度最高的群體活動,有關部門可以幫助當地群眾對廣場舞的形式進行不斷創新,一來可以豐富廣場舞的形式,二來可以對廣場舞的內容進行優化讓其對參與者鍛煉身體的效果更加明顯,同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參與者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設計,以豐富到群眾文化的建設中,進一步增強廣場舞對群眾的吸引力,同時調動人們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
總而言之,廣場舞在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中擁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也是我國群眾文化的一大特色,只要對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良就可以對社會文化建設起到顯著的積極作用。同時廣場舞已經發展成為一項重要的群體活動,應該確立起其在群眾文化中的領導地位。群眾文化的建設必將經過長期的發展過程,而廣場舞還有很大的挖掘潛力。
[1]周曉宇.探討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音樂時空,2016,05:95-96.
[2]劉慧玲,余蓉暉.論廣場健身舞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 OL].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06).
鄭平(1982-),男,漢族,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人,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紡織街道辦事處文化站站長,二級演員,從事群眾文化管理研究;
常美麗(1981-),女,漢族,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人,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文化館副館長,二級演員,從事群眾文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