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秋
東營技師學院
文章不厭改,多改出華章
——以評促寫之我見
孫亞秋
東營技師學院
作文教學,尤其是作文修改,因為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依,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傳統的“學生作,教師改”的作文批改模式,套路深,模式老,老師的批改重在指出習作中的缺點與不足,老師批改糾錯的初衷,是想把錯誤擺在桌面上,以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但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批改方法,不但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反道在學生寫作興趣上潑了一盆冷水,學生作文上交之后,對自己的習作能不能得到老師賞識總是懷揣期待。當這種期待的火花,一次次被冷水澆滅之后,學生便不再期待老師的評價,寫作的熱情也慢慢消退。老師費時費力,學生不買賬,寫作批改成了令師生頭疼的一件事。正所謂“作文一筆糊涂賬,改與不改一個樣”。寫作如學習一樣就是要我學,要我寫,缺少了寫作的主動性,缺少了寫作的自覺性。如何通過作文批改,重新點燃學生寫作的火苗,燃起學生寫作的興趣之火,讓學生愛上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是語文教師在作文評價教學實踐中努力的方向。
作文修改;健康的評價方式;互批互改;學生自改
早在1978年,現代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談會上談到:“我當過語文教師,改過學生作文不計其數,得到一個深切體會:徒勞無功?!睍r至今日,作文批改的“徒勞無功”依然困擾著我們許多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作文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依,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老師畏難,少在這方面下功夫;學生怕麻煩,遲遲不愿動筆。寫作成了語文教學中一根師生都不愿觸碰的的軟肋。
而作文修改,又是寫作環節的重要一環。它既是寫作指導的繼續和加深,又是寫作的鞏固和提高;既是對本次寫作的總結,也是對下次寫作的鋪墊。作文修改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環節之一,如果作文修改能觸動學生的心靈,能撥動學生寫作的琴弦,那學生寫作的興趣就不用老師費盡唇舌,鼓動再鼓動。寫作很自然的變成了學生一種自發的要求,遇到一些有感觸的事,不用老師要求他寫,學生會自己有寫作的要求與沖動。
《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弊魑慕虒W亦如此。教師對作文的評價觀念應轉變,不能再簡單的評判學生寫作的好環與否,更應注重寫作興趣的培養;不能再冷漠無情地隨意寫上幾句無關痛癢,令學生摸不著頭腦的批語,更應通過新穎、健康的評價方式來激勵學生;不能再用顯微鏡照缺點,學生寫作這也不是,那也不對,指責滿紙飛,這樣做,不但加重了學生的畏難情緒,而且還挫傷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在作文教學方面,更應拿起放大鏡,放大、強化學生寫作中的閃光點,點燃學生心中寫作的那把火,燃起寫作的欲望。不畏寫作,愛上寫作,讓寫作成為一種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教師:“你們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老師的評價應真正讓自己的紅圈、紅線、紅字化作真誠的笑臉,由衷的贊嘆,懇切的教導,幽默詼諧的勸勉和極具感染力的文學語言。
老師一定要本著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變要我寫為我要寫的目的對學生的寫作進行評價。同時,老師更應該為學生樹梯子、搭平臺,指導學生親力親為,指導學生參與批改作文的實踐活動,真正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睆堉竟壬矎娬{:“應該養成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p>
學生自改,教師并不是盲目的把作文推給學生,放之任之,讓學生無從下手。這時,老師的指導尤為重要,老師要為學生鋪路架橋,重視批改的循序漸進性,降低修改作文的難度,讓學生在淺層的訓練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培養自信心,調動參與的積極性。
在教給學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師應出示批改標準,做好示范,先教給學生評改方法,規定修改符號,明確修改程序。
1、出批改標準,學生在自改前,教師一定要明確修改標準??梢罁⑹介喿x的方法進行批改。從標題、詞語、內容、結構、情感、寫法、句子、段落、感悟等方面著手改。同時,出示中考作文評價標準,確立自改的依據。
2、做好示范,在明確了修改目標后,把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文打印、分發給學生,然后用規范的修改符號依據批改標準逐項修改,示范,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整個修改的過程,看懂每個修改符號的用法。學生明確了修改的方向,懂得了修改的方法,下手就方便,自然也愿意參與到作文自改的實踐活動中了。
3、小組互評,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分為上、中、下水平搭配四人批改小組。每個小組批改四篇作文,每一篇作文在同一組的四人中輪流批改。然后組內討論,交流感受,根據參考評改等級標準及相互討論情況,寫出評語,提出修改建議,評出最佳文章,最后小組成員簽名。
4、反饋自改,學生互改之后的作文分發到本人,本人再對互改的結果質疑,允許反評改,鼓勵互相爭論,爭論不下,請同學、老師幫忙。典型問題,可在班級公開辯論,交由大家共同解決。如無質疑,作者反思領悟,再自改作文,形成修改后的新作。
老師也可把互批互該的學生四人一組集中,老師每一篇文章說自己的想法與建議,寫作的學生與評價的學生聽完老師的評價之后,再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更容易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與水平。但老師的工作量大,可適當拉長時間,一個學期評價完一個班的作文。
5、交流升華,依據小組互評出的優秀作文,在班內選讀,教師指出寫作及批改的優缺點,明確努力方向。最后選出最優秀的作品打印分發給每一個學生,或在博客發表,激發寫作熱情。
“互批互改”它不是形式,是學生再次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我感悟,互相提高的重要途徑。學生一旦養成互批互改的良好習慣,在作文的全過程中能過真正不斷的自評互評,那么,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得到很快的提高。
教師真誠的鼓勵性評語與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自改作文是作文修改的雙翼。
在作文教學中,讓我們為學生插上奮飛的翅膀,讓教師更陽光,更健康的評語激起學生寫作的欲望,讓學生的自改成為一種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作文的主人,由要我寫變為我要寫,我的作文我做主。
[1]秦鵬.把作文的評價修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內蒙古教育,2011年19期
[2]翟亞男.如何教學生修改作文.素質教育,2013年2月總第109期
孫亞秋,1991年畢業于曲阜師范大學中文系,現就職于東營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