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軼
遼寧省海城市第三高級中學
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劉 軼
遼寧省海城市第三高級中學
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新科學技術被廣泛應用與社會各個行業領域。以計算機為中心的網絡技術的出現與拓展,尤其對教育領域發揮了巨大的優勢作用。現代教育條件下,教師于課堂,于學生的角色定位被重新定義,教師的職能也更加專業化與系統化。高中基礎教育階段,現代教育技術的引用,對教學目標的完善與教學質量的提高意義非凡。本文將就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高中數學教學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
現代教育技術;高中數學;信息技術
教育技術,實質上就是一種知識傳播的應用工具與手段,傳統工業經濟時代,人們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獲取知識信息。學生在學校、教室中通過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掌握知識。而現代教育技術,是區別于傳統教學技術而言的。傳統教學技術主要依賴教室、實驗室等學習場所,教學活動由教師主導,教學過程大多由教師填鴨式的灌輸理論知識為主。而現代教育技術,是在新時代背景下誕生的,對現代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極高。無論是教師的教學過程還是理論知識材料的資源來源、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教學活動的教學評價、教學反思以及課堂的管理等,都與數字化網絡、信息系統密切相關。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教育領域在傳統教學基礎上,優化完善了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方式趨于多樣化。全國各基礎教育學校也都基本實現了多媒體技術的普及,教師運用多媒體投影儀授課已經成為教學常態。然而簡單運用多媒體放映教學課件,并不能夠完全發揮現代教育條件的巨大優勢,還需要更加系統與專業化的調整。
(一)發揮教師作用
現代教育條件背景下,教學環境與教學方法更加優化,但是教師的作用也更加顯著。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一大顯著特色,在于知識性教學向創造性教學的轉變。課堂教學的宗旨不僅僅是學生理論知識的儲備,還包括自身創造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充分發揮教師作用,幫助學生成長。教師首先需要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高效利用網絡平臺,微課觀摩、教育平臺、電子期刊等資源,在課余時間充實自己。其中,尤其是對數學軟件的應用,能夠有效幫助教學。傳統教學中,教師滿堂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現代教育條件下,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啟發教育的作用,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空間向量時,可以類比空間向量知識,比較異同點,誘導學生運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二)信息技術與數學相融合
高中數學,知識難度較高,結構體系繁雜,學生又面臨備考壓力,數學學習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代教育條件下,對于高中數學教學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多媒體課件的授課模式,還可以有效發揮文印技術、音像技術等。當前不少教師將多媒體課件完全代替了教師板書,將全部教學內容羅列到課件中,學生需要完全的集中注意觀摩課件,一方面缺少了自主思考的時間,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學內容更顯雜亂,教學重點不明確。因此,教師對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應該遵循一定原則。將課程要點與重難點集中,便于學生一目了然教學重點。現代教育技術的現代性,突出體現在教學與最新科技成果的結合。科學與系統的思維范圍,有利于促進數學思維拓展。比如,高中數學中幾何、矢量以及函數的學習中,通常需要借助輔助線解題。部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有限,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應用《幾何畫板》軟件。這個教學軟件的動態制作相當出彩。點、線、面能夠繪畫、平移、縮放、旋轉等功能都能夠通過畫線工具與鼠標鍵指向簡單完成。同時,這個軟件可以記錄作圖過程的每一個步驟,教師可以在備課過程中完善繪圖,既節省課堂時間,又能通過回放作圖記錄使學生詳細了解每一個步驟。
(三)教學管理
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教學反思,更進一步的提高教學質量。高中三年的數學學習是整體知識結構的架構,缺少任一環節都不利于后續知識的深入認知。因此教學系統的設計也需要遵從整體知識結構與教學目標而設立。其中,教學策略的設計,是教學方法的理念體現,是教學內容的媒體表現,是教學形式的組織體現。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并不能完全意義的抄襲教材課本資料,這樣會使得學生失去研究興趣。因此,需要在教學大綱的允許范圍內,適當的延伸教學層次,設定中高難度等不同內容,以實現鞏固練習的作用。其次,案例情境是計算機網絡教學系統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于教材課本中的經典例題,可以在教學系統中設定不同類型的案例場景,幫助學生反復訓練,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同時,學會舉一反三。此外,教師也需要在教學系統上填寫教學日志,一方面學生可以登錄系統,在課后加強重點、難點知識溫習,另一方面,教學主管部門可以通過網絡直接了解教學進度與授課情況。
高中階段,數學知識的框架結構更加復雜,知識難度空前提高,在備考前提下,如何高效的學習數學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環節。信息時代背景下,現代教育條件改善,教師可以利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提升自我專業素養,并將其運用到教學中。本文就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高中數學教學方面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其中,現代教育條件背景下,教師的課堂作用與角色發生改變,信息技術與數學的融合度提升,教學管理優勢凸現出來。但歸根結底,教育條件只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工具,關鍵仍然在于課堂主體即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教師與學生都需要進一步完善自我。
[1]蘇悅,王耀飛.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J].數字化用戶,2013,(05):56.
[2]殷艷伶.現代教育技術使高中數學教學異彩紛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0):137-138.
[3]王二艷.淺談高中數學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化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1):108-109.
[4]馮晶晶.現代信息技術輔助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D].信陽師范學院,2016.
[5]吳凌云.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品牌(下半月),2015,(05):217.
劉軼(1983-),女,遼寧省海城人,現職稱:中教一級,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數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