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評
事件:在日前召開的第八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和第二屆創新使命部長級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指出,中國高度重視清潔能源發展,為此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希望會議分享發展和推廣清潔能源的認識和經驗,共同推動全球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
點評:在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之際,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態度引起全球關注。推進能源變革和經濟發展向低碳轉型已是世界潮流,這個潮流不會因為一個國家、個別人的態度就出現逆轉。中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圍繞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完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共同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
事件:中國工程院日前發布重大咨詢項目成果顯示,我國已擁有全球最大能源供應體系,煤炭建成14個特大型基地,原煤產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油氣年產量2億噸,儲備規模1640萬立方米;天然氣年產量1300多億立方米,年均增長超10%。
點評:雖然我國擁有全球最大能源供應體系,但能源科技創新能力仍然落后,亟待提高。目前我國在煤炭大型綜采、油氣田提高采收率、先進發電和輸配電、現代煤化工等方面的應用技術水平世界領先,但在能源領域的核心裝備制造、關鍵工藝技術、催化劑助劑等方面,還需要大量進口和重復引進。我國能源科技水平在全球局部領先、部分先進、總體落后。
事件:隨著《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我國新一輪油氣改革涉入深水區,新的格局初現端倪。
點評:“競爭”仍是此次改革的關鍵詞,其中社會資本將作為“鯰魚”被引進池子,使其在油氣產業鏈上下游發揮作用。作為能源改革的重要拼圖,油氣改革給市場創造了難得的投資機會。油氣改革將從油氣勘查開采、油氣進口權、油氣管網、油氣價格、油氣儲備等方面推進市場化,基本覆蓋了全產業鏈,一個萬億元級市場將漸次開放。
事件: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環比增長0.51%。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8%。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5%,制造業增長6.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4%。
點評:從近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的變動看,兩者之間差距在加大,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回落得更多一些,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回落得稍微慢一些。這是導致利潤增速有所回落的主要原因。價格的變動會帶來利潤增速的變動。近期工業利潤快速增長具有恢復性的性質,其實也有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的原因。預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下,今年工業生產經營狀況會不斷改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將保持穩定增長。
事件:國務院國資委日前在國企改革吹風會上公布,截至2016年底,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2%。其中,東方電氣集團、中廣核、上海貝爾3家企業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中國國電、中國一重、等7家中央企業二級及以下子企業全面完成改制。
點評:國資委已經明確了10家中央企業子企業作為員工持股首批試點,目前正在穩妥有序開展審計評估、確定外部非公有資本股東等工作。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等行業和領域,國資委選擇19家企業開展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實現了向社會資本放開競爭性業務。越來越多的競爭性企業在混改中進一步調整股權比例,促進企業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
事件:6月12日,國資委、民政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國有企業辦市政、社區管理等職能分離移交的指導意見》,提出將與主業發展方向不符的國有企業管理的市政設施、職工家屬區的社區管理等職能移交地方政府負責,2017年底前完成。
點評:不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強化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就無從談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啟動以來,政府已把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這是對企業負責,也是對歷史負責。對國企來說,就是要在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事件:近日,以沙特為首的多個中東國家宣布與卡塔爾交惡,油氣生產國間的關系驟然緊張。業界不禁開始擔憂,油氣市場前景是否更加晦暗難辨。
點評:海灣國家同卡塔爾公開交惡,對歐佩克繼續推行減產十分不利,這表明歐佩克內部出現分歧,既不利于穩定市場情緒,同時也給本就內憂外患的歐佩克再添壓力,國際原油市場更是再次面臨價格下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