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北京市律師協會律師 曉磊
適應全球化學品綠色監管發展
□ 文/北京市律師協會律師 曉磊
隨著全球環境保護浪潮的興起和貿易保護政策的出臺,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一種全新的貿易保護手段已悄然登上國際舞臺,這就是漸受矚目的“綠色壁壘”。
這種合法的綠色壁壘呈不斷加強的趨勢,發達國家利用經濟和技術上的優勢,通過綠色壁壘,有效地保護本國市場,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形成了不平等的貿易關系,給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REACH法規就是其中之一。
REACH法規以提高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水平為目標,但采取“無數據無市場,不注冊不能銷售”的原則,直接導致出口歐盟的化學產品成本增加,是目前全球最嚴格的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市場上數萬種化工產品和其下游的煉化、紡織、輕工、塑料、橡膠、制藥等500多萬種制成品全部受到REACH法規的影響。
隨著REACH法規的實施,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美國、泰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土耳其等,也相繼出臺了同類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如中國的危險化學品登記(CHINA-REACH)、美國的有毒物質管理法(TSCA)、日本的化審法(CSCL)等,且這些法規呈現出國際化、綜合化和嚴格化的發展趨勢。
從本期推薦的案例中,我們了解到,中國石油國際貿易業務已涉及80多個國家和地區,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中國石油最大的國際貿易市場。中國石油每年有上百種產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出口到歐盟境內,包括原油、成品油、天然氣、潤滑油、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精細化工等主營業務產品。這些產品都要受到REACH 法規的監管。據中國石油最主要的歐盟貿易公司—國際事業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到2015年該公司貿易量從1.25億噸增加到了4.27億噸,年平均增長率為22.7%,貿易量越來越大。另外,根據中國石油國際化戰略需要,中國石油已經與INEOS合資收購英國1000萬噸/年的Grangemouth煉廠和法國1000萬噸/年Lavera煉廠,業務范圍越來越廣。因此,中國石油要在歐洲建立更廣闊的貿易平臺,順利開展歐洲貿易業務,成為國際一流的綜合性能源公司,就必須高質量地完成REACH法規應對工作。
總之,面對新一輪的貿易壁壘,我們不應該消極等待或回避,而是要充分認識到應對歐盟REACH制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行動起來,相互溝通協調,及早采取措施來應對出口風險,爭取把REACH制度給企業產品出口歐盟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不僅如此,還應舉一反三,對任何綠色壁壘都要以積極的態度,進行科學理論分析并建立實際有效的應對管理體系,才能不斷提高化學品安全管理能力,在國際貿易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