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立國
美頁巖氣革命成果流向全世界
□ 文/劉立國
距離美國解除長達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已接近2年時間。如今,美國石油正在流向世界各個角落,重構世界能源地圖。
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美國石油出口量達到100萬桶/日,同比翻番,且全年平均出口量也有望達到這一水平。雖然美國原油供應過剩和50美元/桶以下的低油價已導致石油公司放慢鉆探進程,但自2015年底美國國會解除石油出口禁令以來,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石油出口量出現井噴,將美國頁巖油氣革命成果帶給全世界。IHS咨詢公司副總裁庫爾特·巴羅表示,“全球市場的石油供應過剩現象和極低的油輪租金正顛覆石油貿易格局”。
盡管美國石油出口量僅占全球石油出口總量的1%,卻是一個幫助拉低油價并使其在每桶45美元—55美元波動的新生因素。對于美國石油開發商來說,出口是一個“減壓閥”,因為它們正逐步增加產量,到今年底或明年,美國石油日產量有望超過1000萬桶,創歷史新高。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數據,1—4月,美國石油出口量超過1.1億桶,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歐佩克減產的舉措。
IHS咨詢公司表示,美國石油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以來的多數時間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WTI)價格都較布倫特原油價格低約2.5美元/桶。這一價差使得進口美國石油有利可圖。如果WTI與布倫特的價差擴大,美國原油出口量將進一步增加;如果價差縮小,美國原油出口量將減少。
美國能源部分析師梅森·漢密爾頓稱,美國石油出口量增加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所謂的“回程運輸”經濟。因為從中東到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油輪通常在卸貨后空返,現在這些油輪可以運載美國原油,返航途中還可在歐洲停留。5月底,西方石油公司成功完成一項測試,讓一艘可運載超過200萬桶原油的超級油輪入港。該測試在該公司科珀斯克里斯蒂港的航運碼頭進行,最終目標是使用更大型的油輪從得克薩斯州向亞洲和歐洲出口原油。
美國能源部表示,當前美國的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出口量仍是原油出口量的9倍,但這種情況可能開始改變。漢密爾頓稱,“建立市場需要很多年,因為煉油企業都希望成品油質量能保持穩定,對于此前沒有加工過的美國原油采取的是少量試驗的態度,但這種情況隨著經驗的積累會慢慢改變”。
2013年,美國特別許可出口的少量原油中有99%到了加拿大,但是自2015年底取消原油出口禁令以來,美國原油已出口到30多個國家,其中中國、哥倫比亞和英國成為美國原油的大買家。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美國39%的出口原油被亞洲買家買走,加拿大的購買比例已降至30%,歐洲和拉丁美洲的購買比例分別為22%和9%。中國過去的原油進口50%來自沙特、安哥拉和伊朗等歐佩克成員國,去年中國原油產量大幅下降后,增加了來自美國和巴西的原油進口量。
今年年初以來,美國和印度、中國香港、澳大利亞、丹麥之間開辟了更多石油運輸航路。甚至連夾在產油大國俄羅斯和阿塞拜疆中間的黑海沿岸國家格魯吉亞也在3月進口了美國原油。業內專家認為,有時從美國進口石油的國家是向現有供應國表明,其還有其他選擇。
意大利和荷蘭也成為美國石油的出口目的地,荷蘭鹿特丹港是歐洲重要的石油進口通道。在鹿特丹運營歐洲最大煉廠的殼牌已和其他公司一起從美國進口石油。當前美國石油占歐洲進口石油的比例仍然較小,今年前4個月的進口量略低于2500萬桶。但美國的石油出口已對俄羅斯構成挑戰,12年前俄羅斯曾超過英國和挪威,成為荷蘭最大的石油供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