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副總經理 王元基
有效創新喚醒潛力資源
□ 文/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副總經理 王元基
點評一
富油氣區帶開發中后期整體再評價是中國石油針對具有資源潛力、已開發多年且存在動靜態矛盾的老油田,通過面向整個區帶多層系多領域開展精細油藏評價而創新發展的一種油藏評價管理體系。中國石油從2007年開始,先后在大港、華北、遼河、吐哈、玉門、青海等6家油田實施了12個示范項目,實現了富油氣區帶開發中后期整體再評價工作從試點到全面的成功推進,成效顯著。2010—2015年累計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7.3億噸,可采儲量1.46億噸,折算資本市場價值438億元,盤活難采儲量1.2億噸,建成原油生產能力287萬噸,在老油田增儲上產、開發調整和二次開發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主要創新點:
一、構建了以多學科多部門協同攻關為特色的富油氣區帶開發中后期整體再評價創新體系。通過開展重新精細油田地質研究、重新構建地下地質體系、重新認識油藏特征、重新評價資源潛力等工作,梳理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強的工作流程,形成了以勘探開發一體化為核心,以多學科多部門協同攻關為特色的富油氣區帶開發中后期整體再評價創新體系。實現了油藏評價的四大轉變:工作思路由緊密跟蹤預探向立足老油田深化挖潛的轉變、老油田評價模式由滾動勘探開發向區帶整體精細評價的轉變、老油田管理方式由勘探、評價、開發“三家管”向勘探開發一體化聯合攻關的轉變、管理技術人才由專業型向復合型的轉變。富油氣區帶開發中后期整體再評價具有整體性、精細性、突破性、綜合性和針對性五大特點,目前已在中國石油得到全面推廣應用,并納入常態化管理。
二、研究制定了完整的富油氣區帶開發中后期整體再評價規章制度。制定的《富油氣區帶整體再評價工作指導意見》是國內第一個針對成熟老油田開展系統的區帶整體再評價工作的管理規定,對目標優選、工作方法、技術路線、組織管理、成果評估等方面均做出了規定和要求,建立了完整的規章制度。
三、整合集成了富油氣區帶開發中后期整體再評價配套技術。通過新技術推廣應用和成熟技術深化發展,形成了以復雜斷塊高品質三維地震資料采集和處理、復雜構造帶精細構造解釋、井震結合儲層預測、老油田精細測井解釋和老油田儲量復算評價等為關鍵技術的富油氣區帶整體再評價配套技術。
四、帶動培養了以多專業多學科復合型為重點的管理技術人才隊伍。通過富油氣區帶開發中后期整體再評價項目的開展,極大地提高了科研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組織編寫《富油氣區帶整體再評價工作方法與實踐》,廣泛開展經驗交流與培訓工作,舉辦了3期經驗交流研討會,參加培訓人員超過600人次,培養了隊伍,促進了人才由專業型到復合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