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峰
天津市南開區(qū)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100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研究
韓瑞峰
天津市南開區(qū)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100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就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對于確實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能夠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并愿意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的情況下,可以從程序和處理結果上對其從寬處理的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統(tǒng)一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程序,從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就開始簡化、“從寬”,與其他類案件有效相分離,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體現(xiàn)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程序的“從寬”。在建立并完善了統(tǒng)一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程序后,可以激發(fā)偵查機關、檢察機關的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熱情,進一步提高辦案效率。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從寬幅度;證據(jù)標準;法律援助
從字面來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具體內涵應包含“認罪”、“認罰”、“從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認罪,即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這其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可以如實的供述自己的罪行,并且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二是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供述應當確實出于“自愿”,或者說其確實有罪,而不摻雜其他任何“非自愿”因素。這兩個方面中的“自愿”尤為重要。
(二)認罰,即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同意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并簽署具結書。也就是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認可并接受在其“認罪”的情況下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
(三)從寬,即符合“認罪”、“認罰”后,可以依法從寬處理。“從寬”既包括了實體即量刑上的從寬,同時也包括了程序上的從寬。
綜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就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對于確實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能夠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并愿意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的情況下,可以從程序和處理結果上對其從寬處理的制度。
(一)進一步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完善刑事司法程序
寬嚴相濟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刑事政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正是從制度上對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進行了落實。
當前我國的刑事司法程序中體現(xiàn)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程序包括了簡易程序、速裁程序、刑事和解程序等,但是上述三種程序的適用范圍均有明確要求,三種程序的適用范圍還存在一定的交叉、重疊,不能涵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所適用的所有刑事案件。全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就需要有更加完善的刑事司法程序。
(二)合理配置司法資源,提高辦理刑事案件的質量與效率
我國的公、檢、法機關大都存在著案多人少的現(xiàn)實問題。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行的地區(qū)應當成立“認罪認罰”案件小組,小組辦案人一般為一至二人,專門負責處理“認罪認罰”案件,而“認罪認罰”案件程序從簡,以往辦理一個普通程序案件所用的時間,現(xiàn)在可以辦理三至四個乃至更多的“認罪認罰”案件,提高辦案效率、節(jié)省司法資源,同時確保把其他相對有限的辦案人和司法資源投入到辦理更多的疑難、復雜案件,促進案件繁簡分流,兼顧案件質量與效率,促進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
(三)維護當事人的利益,促進司法公正
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所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是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前提條件,所以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案件可以確保案件當事人的認罪確屬“自愿”,不會存在刑訊逼供等情況。
(一)從寬幅度不明確
認罪認罰從寬中的“從寬”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從寬”:一是實體上,即量刑方面;二是程序上,即在適用的相關程序方面。需要明確的是,認罪認罰從寬不應當是無限的從寬,而是應當限定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的從寬,但在實踐中,截至目前還沒有明確、具體的“從寬”幅度的相關規(guī)定。這可能會造成不同的地區(qū)同案不同判,甚至同一地區(qū),不同法官同案不同判等情況的出現(xiàn),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觸發(fā)當事人負面情緒,可能會引發(fā)當事人不滿,乃至出現(xiàn)上訪的不良局面,反而會給司法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雖規(guī)定了部分案件可以適用刑事速裁程序,但這主要是針對審判機關的程序“從寬”,在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并沒有體現(xiàn)出程序“從寬”。
因此,應當制定明確、具體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從寬”幅度的標準。在實體方面,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中,對于自首情節(jié)規(guī)定:減少基準刑40%以下,犯罪較輕的減少基準刑40%以上,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自首情節(jié),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進一步從輕處罰。在明確了“從寬”在實體方面的具體幅度后,既可以合理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又可以保證司法公開透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案件各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程序方面,建立并逐步完善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統(tǒng)一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程序,從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就開始簡化、“從寬”,與其他類案件有效相分離,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體現(xiàn)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程序的“從寬”。在建立并完善了統(tǒng)一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程序后,可以激發(fā)偵查機關、檢察機關的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熱情,進一步提高辦案效率。
(二)證據(jù)標準問題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出現(xiàn)之前,就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在輕微刑事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那么證據(jù)標準就可以適當降低,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訴訟效率,進一步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出現(xiàn)后,持這種觀點的人更多。
這樣的觀點看似合理,實則經(jīng)不起檢驗。在我國當前的法制環(huán)境下,雖也有零口供定罪的刑事案件,但是更多的案件都是有口供的,如果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降低了證據(jù)標準,就可能會致使司法機關過分依賴口供,引發(fā)諸如威脅、引誘等違法甚至犯罪現(xiàn)象出現(xiàn),而且過分依賴口供會導致“口供中心主義”的回歸,這不能不說是法治的退步。另外,如果降低證據(jù)標準,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案件可能會出現(xiàn)“疑罪從輕”的結果,這些顯然與我國刑事訴訟法堅持倡導的“疑罪從無”基本精神相悖。
所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程序可以簡化,但是證據(jù)標準容不得半點模糊或降低,處理各類刑事案件仍應做到堅持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證據(jù)標準,即“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
(三)法律幫助、法律援助問題
在司法實踐中,審判機關在審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案件時可以有效保障被告人獲得律師見證、辯護,但是在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偵查、審查處理階段,由于條件所限,無法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值班律師,無法保障全部的犯罪嫌疑人獲得律師見證、辯護,從而無法獲得有效的法律幫助、法律援助。律師參與刑事案件程序,不但可以有效避免冤假錯案,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可以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種新制度出現(xiàn)后,有效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溝通,有助于推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更加順利、更大范圍的適用。
因此,在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過程中,法律援助機關與偵查機關、檢察機關應加強合作,共同制定相關規(guī)定,通過保證在偵查機關、檢察機關設立有專門值班律師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做到使每一個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都能獲得切實有效的法律幫助、法律援助。
總而言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各地試點以來,取得了非常積極的效果,有效提高了辦案效率,合理配置了司法資源,如果能在全面推行前解決試點中出現(xiàn)的問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必將在進一步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完善刑事訴訟程序等方面發(fā)揮更為積極有效的作用。
[1]陳光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問題研究[J].法律適用,2016(11).
[2]曾泉生,蘇靜.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司法嘗試[J].中國檢察官,2016(10).
[3]魏驍娜.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國語境下的關鍵詞展開[J].法學研究,2016(4).
[4]蔡元培.認罪認罰案件不能降低證明標準[N].檢察日報,2016-6-13.
D924.1
A
2095-4379-(2017)29-0076-02
韓瑞峰,男,天津市南開區(qū)人民檢察院,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