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林林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跨境法律運作探析*——以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為例
鐘林林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2010年6月,國務院將廣西東興列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2012年7月《廣西東興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實施方案》獲國務院批復,2014年3月,《廣西東興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復。作為中國與越南唯一海陸相通的重要口岸城市,東興的發展是中國與東盟各國經貿往來的縮影,本文試圖從法律角度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跨境法律運作進行分析,并嘗試對合作區內法律框架的構建給予建議。
東興;跨境經濟合作區;法律運作
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地處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位于我國陸地邊境線與大陸海岸線西南端交匯處,與越南廣寧省芒街市海路相連,擁有沿海重要港口防城港、東興港兩個國家一類口岸,是我國華南地區通往東盟國家最便捷的海陸通道,是中國與東盟“一軸兩翼”合作的核心地帶,在深化我國與東盟戰略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跨境經濟合作區是指在兩國邊境附近劃定特定的區域,在該區域之內實行出口加工區、保稅區、自由貿易區等優惠政策,同時,跨境經濟合作區不再是傳統的依靠邊境貿易發展,它還包括投資、加工制造和旅游等內容,其涉及的地理范圍小,涵蓋的范圍廣,且是以地方政府為主導而非中央政府,因此跨境合作的雙方在合作政策上比較容易達成一致。
早在2007年,東興市就與越南芒街市簽訂了《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明確雙方各自劃出10平方公里區域作為跨境經濟合作區,東興——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開始推進。2012年7月,國務院批復的《東興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方案》中指出“在條件成熟時,根據中越雙方達成的共識,研究建設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東興——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由地方層面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此后,東興——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作為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項目之一正式啟動建設。
東興——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是雙方共同進行開發管理,區域延伸的特殊功能區,其主要服務于越南與中國珠三角和北部灣地區。就目前的國內立法而言,我國的跨境經濟合作區在法律地位上并沒有高于各締約國的國家主權,并未出現國家的主權讓渡,無論是東興市還是芒街市仍然處于中國和越南的主權管轄范圍內,跨境經濟合作區僅僅是在合作區內的經濟活動適用的法律大多受國際條約或更多的受雙邊協議約束而已。
(一)立法的缺失
目前我國的跨境貿易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除了東興——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之外,廣西地區還有中國憑祥——越南同登、中國龍邦——越南茶嶺跨境經濟合作區,但我國在跨境經濟合作領域仍處于初級階段,并未達到像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那樣的已經發展成熟的跨境經濟合作模式,因此,我們在立法方面可以說是缺失的。
在國際法層面,僅有《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框架協議》和《共同推進建立中國廣西東興——越南廣寧省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協議》作為國家和政府間協議,為跨境經濟區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國際法支持和支撐。在國內立法方面,除了現有的《對外貿易法》、《關于境外投資開辦企業核準事項的規定》、《境內機構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可以對跨境經濟合作區內進行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提供法律參照之外,全國人大、國務院等部門至今沒有出臺一部專門管理跨境經濟合作區的法律法規。只有相關的業務部門在有關邊境合作的業務上有一些相關的規章制度,但也僅限于對人員的出入境管理、貨物檢驗檢疫、貨物關稅征收等,這些規定對于跨境經濟合作區而言太過粗略,沒有針對性也無實際操作意義。
(二)嚴重落后的爭端解決機制
目前中國與東盟簽訂的《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協議》是在2004年11月于老撾萬象簽訂200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簽訂時尚未正式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份協議的內容可以間接或直接地為跨境經濟合作區解決貿易爭端提供一定的法律約束力,但前文已經提到跨境經濟合作區是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特殊經濟合作區,因此,目前在跨境經濟合作區內并未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能夠結合自身特色、符合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的爭端解決機制,也尚未構建權威的爭端解決機構,這無疑對今后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爭端解決產生不利影響。
(三)法律協調機制的缺位
區域經濟一體化要真正做到平穩快速發展,離不開區域經濟內各法律主體的法律協調水平提升,歐盟(EU)和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之所以能保持穩定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其區域內各成員國的法律協調機制。我國目前并未有任何一個跨境經濟合作區有其自身的法律協調機制,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遺憾,因為法律協調機制能夠促進和諧包容,使得跨境合作的雙方商品發展更為快捷、加速區域融合。
(一)完善相關的國內、國際立法
目前中國商務部的《跨境經濟合作區工作程序和政策框架方案》涉及了跨境經濟合作區的政策框架、管理模式、工作機制和工作流程等內容,但尚未正式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政府也未和越南廣寧省芒街市政府對跨境經濟合作區的法律與優惠政策、邊民互惠措施和管理辦法等具體的經貿互惠措施進行磋商,更不用提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管理辦法了,這給東興——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建設帶來了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在國際法方面,中方應該盡快與周邊國家進行磋商,盡早構建法律框架,在不違反國家主權問題和主權利益的原則下,應當與東盟各國,特別是越南、緬甸等與中國有跨境合作區建設的國家擱置爭議,盡快落實跨境經濟合作區的框架合作協議,研究和探索跨境合作區的運行及管理模式,從根本上填補上位法的缺失。
(二)構建切實可行的跨境經濟合作區糾紛解決機制
中國和東盟各國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同樣也反應在跨境經濟合作區內,因此建立合理的并符合地區特色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可以按照跨境經濟合作區內各類爭端的案件性質不同建立相對應的爭端解決機制,或者建議一個雙方均認可的中立的爭端解決機構進行裁決,或在跨境合作區內選擇兩個具有相當的權威性的商事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
(三)將區域經濟法律協調機制運用到跨境經濟合作區中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沿線國家的社會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法制水平參差不齊,最直接和簡便的法律協調機制就是相互簽訂互認協議,就雙邊或多邊的國內法進行協調和調整,但這一措施也是需要制度的確立來進行保障的。就東興和芒街兩個城市而言,兩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差距并不大,語言也大部分相通,雙方的邊民可以自由來往進行通商,因此互認協議的簽訂應該難度不大。所以,我們在簽訂互認協議時應該在憲法和國際法的允許的范圍內容忍對方國家一些法律規制上的區別,深入進行磋商和談判,簽訂互認協議以達到法律協調最終目的,以期從經濟上取得最大的利益。
當前,我國的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經濟正在穩步向前發展,面臨著很多機遇同時也有很多挑戰。跨境經濟合作區目前是具備一定的法律基礎的,但從長遠角度來看,跨境經濟合作區雙方在法律制度方面的差異對經濟區的長足發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應當建立起一套適應中越雙方的符合跨境經濟區發展的法律運行框架,為謀求雙方的發展努力。
[1]全毅.中國對外開放與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策略[J].亞太經濟,2013(5).
[2]馬博.中國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曾文革,王怡.中國——東盟<投資協議>實施探究[D].重慶大學法學院,2010(4).
D996.1
A
2095-4379-(2017)29-0044-02
鐘林林(1987-),女,廣西桂林人,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
*2014年度廣西教育廳廣西高等學校科研項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若干法律問題研究——以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為例》(項目編號:YB2014604)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