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姍姍
南京建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探究職務犯罪的成因及預防措施
吳姍姍
南京建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的社會矛盾顯現,職務犯罪已經成為已成為阻礙我國法治建設的“癌細胞”,更是影響政府的公信力。本文對職務犯罪發生的成因和內在聯系進行了深入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預防職務犯罪的相關預防措施。
職務犯罪;成因;預防措施
目前法學界對于職務犯罪的意見并不一致,同時在司法實踐也存在較多的爭議等問題。雖修訂后的刑法對職務犯罪主體作了規定,但司法實踐過程中往往存在較多的困難。一般來說,職務犯罪概念可以劃分為為廣義職務犯罪和狹義職務犯罪兩種,本文將以狹義職務犯罪為研究方向,深入探究職務犯罪的成因及相應預防措施。狹義的職務犯罪可以理解為依法從事公務的相關人員,在履行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利用職務便利或影響力進行非法活動,并依照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狹義職務犯罪主體為政府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單位委派人員和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等相關人員。
十八大以來,我國對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確立了新目標和新方向,職務犯罪預防工作也進入新階段,并且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然而,社會的深刻變革和利益分配的重新調整,一部分公職人員因自身法律意識薄弱、價值觀扭曲,再加上沒有抵制住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對目前的工作現狀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以致工作上不惜以身試法,如玩忽職守、貪污和挪用公款等職務犯罪,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據統計,2013-2015年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職務犯罪119872件160656人,立案偵查縣處級以上國家工作人員11479人,其中省部級以上77人。比如在某市檢察院,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共提起職務犯罪公訴案件122件124人,其中被判處緩免刑的92人,占74%。
首先,由于多方面的客觀因素,我國還沒有制定統一的職務犯罪預防法,致使司法機關對職務犯罪案件爭論較大,也使得一些職務犯罪者得不到法律的嚴懲。雖在其他法律里有相關職務犯罪預防法條,卻因法條比較分散無法形成一個有效預防職務犯罪法律體系,造成對法律效力上局限性,從而導致司法機關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力不從心。一方面,法律制度不完善造成對職務犯罪的規定不夠明確,致使地方上的職務犯罪預防單位定位不清晰,且其依據地方性法規所規定的職權與法律所授權司法機關的職權之間的界限難以界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監督部門和司法機關的職能如何避免互相重疊和在立法技術上更有效銜接的問題,職務犯罪預防對象范圍的界定等問題。即使我國一些地區陸續開始試行職務犯罪預防立法方面的工作,卻在多方面因素阻礙下,地方推行職務犯罪預防立法工作必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及法理上的限制。
我國預防職務犯罪的監督主體較多,從黨內監督再到黨外監督形成多方面、多維度的監督體系,如人大、政協、和司法機關等,每一個監督主體在各自的權限內對公權力進行監督。然而,根據已落馬的“大老虎”或“蒼蠅”職務犯罪案例來看,看似形成了非牢不可破、完善的監督網絡,存在或多或少的監管漏洞,助長職務犯罪之風。在對公職人員任用上的考核制度,由于缺乏相關法律制度對監督予以保障,配套措施不完善,導致這些制度存在著監督不力的問題;在地方監督方面,由于地方監督機構在很多方面的工作開展需要地方政府支持,因此在很多情況下使得地方性監督工作很難沒有顧忌。此外,雖建立舉報制度,但缺乏對舉報人必要的保護措施與獎勵措施等也都是造成現階段我國職務犯罪監督不力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近年來,司法對職務犯罪個人輕刑化現象有增加的趨勢,尤其是《刑法修正案(九)》及其司法解釋出臺以后,這種現象有進一步擴大的。職務犯罪輕刑化不僅涉及到“量刑偏輕”的問題,還有“有罪不查”、“小案不立”以及刑罰的打折執行等問題。近些年的職務犯罪財產刑的適用情況較少,主要是進行權錢交易,在司法實踐中很少適用財產刑,破壞選舉、報復陷害和挪用公款現象較為嚴重,造成量刑在司法中輕刑化現象較為嚴峻。此外,職務犯罪輕刑化讓犯罪分子存在僥幸心理,起不到職務犯罪預防作用,削弱了針對有職務犯罪傾向的人告誡和警醒價值。在防治效果來看,由于職務犯罪人犯罪成本低,造成刑罰喪失了本該有的威懾和懲戒價值,抵消了刑法在預防犯罪時的基本功能。有職務犯罪傾向的人通過得失衡量,往往為獲得不法利益從而觸犯法律。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而我國大部分公職人員因其收入往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而制定標準,所以其收入在當地一般屬于中等水平,基本可以滿足生活等日常開銷。然而,一些公職人員未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心理產生較大的落差,私欲觀念和特權思想作祟,思想變質,在關鍵時刻把握不住自己,以權謀私,最終走上腐敗墮落的不歸之路,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根據以往案例來看,相當一部分職務犯罪分子因其平時自身自律不強,利用職權或影響力為自己謀利,也有一些人存在僥幸心理,工作上心里不平衡,造成工作上消極怠工,玩忽職守。另外,一些行業因行業特殊性還需要行政審批,如土地、鋼鐵和環保等行業,這就給國家公職人員提供了“尋租”機會。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通過收買賄賂政府官員以達到非法目的。
建立起完善、可行性的職務犯罪預防機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多角度加強對職務犯罪的預防,對于職務犯罪的種種研究,歸根到底是為了尋找出對于職務犯罪的預防措施,所以,對于職務犯罪的預防措施的研究,還是要從立法、監管部門和思想等方面來研究。以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職務犯罪現象的出現。
首先,堅持現有的法律制度下,結合我國職務犯罪預防的實際情況并借鑒國外的職務犯罪預防方面的成功經驗,盡快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職務犯罪預防法》,進一步完善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法律框架,確保職務犯罪預防工作成績。需指出的是制定該法時要注意其操作性,并且注重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和綜合治理,還要注重與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相互兼容。其次,立法要確保刑法分則制定的完善性,加大職務犯罪的懲罰力度,對公職人員的犯罪行為進行從嚴處罰,提高量刑的懲罰標準和懲罰力度,從而有效震懾有職務犯罪傾向的公職人員。另外,根據我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加入的《聯合國反腐公約》要求,制定預防腐敗的法律法規,將公約內容具體化。
預防職務犯罪的監督必須將監督的工作前置,不斷完善公權力監督與制約制度,其包含規范公職人員的選拔、財物申報和人事公示制度等內容,還包含落實黨內監督、黨外監督和群眾監督等多方面、多維度的監督體系,逐步降低職務犯罪的外在誘因。首先,要明確公職人員的權力清單,促使公權力能夠規范行使,尤其是對單位“一把手”在人事、資金和審批等事項的權力制約。第二,人大、紀檢等部門要結合當前我國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有利條件,進一步加強對公職人員各項工作的監督管理;檢察機關高度重視相關案件的查辦力度,在社會上形成對公職人員的警示;地方政府應該將各級公職人員置于國家的監督中,接受監督機關的全方位監督,從而有效約束公職人員的工作行為。第三,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及網絡化辦公普及,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借助網絡聯系。因此,預防職務犯罪也要重視對職務犯罪網絡信息的利用,這需要與司法機關之間的信息溝通和交流,進一步與其他部門力量實施綜合預防,最大限度的降低職務犯罪的發生。
提高職務犯罪的犯罪成本,不僅使職務犯罪人受到應有的刑罰,也可以有效警示其他公職人員。第一,對于自首、坦白、立功等情節要嚴格控制,嚴格厘定適用情節。對于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堅決不予以適用,以高壓態勢嚴厲打擊職務犯罪,對于后續的審查起訴、審判部門要嚴格審查犯罪嫌疑人的各種法定情節,嚴格適用法律。第二,規范法官刑罰裁量權,實現量刑公正,樹立司法公信力和權威性,在提出量刑時要做好考量量刑的詳盡工作,認真核對犯罪嫌疑人的相關情節,并以此開展案件的量刑建議工作。第三,檢察部門要建立并完善了行賄檔案系統,尤其是一些高發賄賂犯罪領域建立行賄檔案(如鋼鐵、煤炭等領域),對行賄人員和行賄單位以后從事某些領域進行限制。第四,建立貪腐犯罪案件審判結果公開制度,提高貪腐犯罪的名譽成本、精神成本讓潛在職務犯罪人員在衡量職務犯罪成本與收益的時候,能夠將心理的天平向放棄職務犯罪傾斜。
綜上所述,預防職務犯罪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在分析職務犯罪原因的基礎上探索相應的預防措施,來對職務犯罪進行整體預防和綜合治理,逐步減少職務犯罪數量,為政府營造風清氣正的工作環境,促使我國政府工作得到更好的開展。
[1]李筱露.職務犯罪的原因及預防對策[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24).
[2]張雪梅.論我國職務犯罪的成因及預防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連亞琴.職務犯罪的原因及預防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6(17).
[4]杜娟.我國職務犯罪的懲治與預防對策研究[J].法制博覽,2016(10).
[5]林升.淺析國內職務犯罪預防機制的構建[J].法制與社會,2015(6).
[6]唐斌,羅云.當前職務犯罪特點及預防對策探究——以健全權力運行機制、監督體系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6(11).
[7]周海飛.提高犯罪成本遏制職務犯罪[J].檢察風云,2017(10).
[8]王偉.職務犯罪輕刑化的刑法反思及應對[J].法制與社會,2017(8).
D917
A
2095-4379-(2017)36-0061-02
吳姍姍(1987-),女,漢族,江蘇南京人,研究生在讀,任職于南京建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