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中共鐵嶺市委黨校政法教研部,遼寧 鐵嶺 112000
運用法治力量改善營商環境
張 倩
中共鐵嶺市委黨校政法教研部,遼寧 鐵嶺 112000
經濟的發展需要依靠營商環境,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需要先進的治理理念、科學的制度設計,也需要法律的強制力保障。激勵企業創新,鼓勵民營資本的加入,是經濟煥發活力的基礎,司法機關作為裁判者,要對市場主體一視同仁,保護其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運用法律手段限制行政權力濫用、違法違規干預市場。
營商環境;法治經濟;市場交易;市場秩序
創造優質的營商環境是發展經濟的前提條件,在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運用法律手段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主題。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改善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從市場主體、市場準入標準、市場交易、破產制度、社會信用體系五個環節提出了22項意見。①結合《意見》,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運用法律手段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激發經濟活力,要求進入市場的主體多,市場的交易類型多。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我們必須運用法治的力量平等保護市場主體的權益,保障市場交易依法進行?!兑庖姟访鞔_規定,要全面貫徹平等保護不同所有制主體、不同地區市場主體、不同行業利益主體的工作要求,堅持各類市場主體法律地位平等、權利保護平等和發展機會平等的原則。營造平等的市場環境,才能吸引中小企業、外商投資的加入。在司法實踐中,一直存在對待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雙重標準的現象,尤其是對待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的訴訟中,對國有企業的保護傾向極為明顯,嚴重損害了民營企業的利益和地方營商環境的形象。在處理糾紛上,司法機關應多聽取民營企業的意見,多了解其難處,在法律范圍內使其損失最小化。在辦案過程中如發現以非法手段破壞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生產經營的犯罪,或發現有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利用其職權或職務之便損害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的犯罪案件,司法機關應堅決懲治,貫徹《意見》中要求平等保護不同所有制主體、不同地區市場主體的原則,也為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營造良好的口碑。
在市場交易方面,《意見》不僅對傳統的產權、合同加強了司法保護,也對新興的金融類案件、知識產權案件提出了要求。如今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占有如同財產的占有,無論在維護創新者利益方面,還是促進知識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方面,都需要對知識產權加以保護。另外,創新金融類型服務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主動對接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完善同支持創新發展相適應的開發性金融業務模式和產品譜系。②同時用法律引導和規范各類金融行為,慎重審查各類金融創新的交易模式,防止利用新型的金融交易方式行使違法犯罪行為。比如近幾年火熱的P2P貸款模式,盡管刺激了經濟的發展,卻也存在諸多法律空白與漏洞,不法之徒利用漏洞讓很多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也對社會經濟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法律在刺激經濟活力的同時,也要嚴懲違法的市場主體,為創新者的產權提供法律保障,維持經濟的健康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交易變得更加多元化,完善各類市場交易規則,建立規范的市場秩序,是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制度基礎。地方保護主義和壟斷是破壞市場秩序的原因之一,二者不僅影響了生產要素的流通,也妨礙了市場統一秩序的建立。例如國有企業對公共服務、公共資源的壟斷,使得民間資本無法進入,而壟斷企業不僅獲取巨大利益,還并未向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這些都不利于公平競爭營商環境的形成。我國現有的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在國內尤其是在中小城市的商事案件中適用的極少,并且在此類案件的審理中,法院受到當地行政部門的影響,很難做出公正的裁斷。這種具有壟斷及地方保護主義性質的企業由于違規成本較低,其非法活動的收益大大超過了它的成本和風險,相反守法成本卻大大提高,久而久之,守法主體也不守法了。③在這種不公平的秩序中,只有使用法律手段來規范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行為,加強監督并暢通各種投訴渠道,對各地區和部門的壟斷及封鎖予以打擊,才能促進市場有序競爭,促進市場公平秩序的建立。
《意見》中要求司法機關應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信用保障。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往往空拿一紙勝訴判決,卻無法從敗訴方處獲得經濟賠償或補償?!皥绦须y”這一問題只能通過司法機關來解決,加強執行工作,嚴格依據刑法及司法解釋的規定,對于有經濟能力的被執行人、協助執行義務人,可通過司法拘留、追究其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罪的刑事責任等措施,增強執行的威懾力,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實現。除此之外,充分運用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手段,加大對失信被執行人的信用懲戒力度,使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禁止失信人的高消費行為,隨時查看其財務狀況,迫使其履行判決或裁定,遵守市場秩序。
在影響一個地方營商環境的因素中,政府行為永遠排在首位。我國南方沿海一帶的營商環境一直比較好,東北地區的營商環境需要改善。政府的服務、讓利、公信力都是民營企業考察當地營商環境的指標。政府是市場的監管者,法律則是政府的監管者,劃定政府職能邊界,懲戒政府違法違規干預市場。
在招商引資上,政府往往為了吸引投資出臺諸多優惠政策,但這些政策的合法性卻沒有得到審查,一旦涉及到優惠政策違反了法律,就會被撤銷,使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筆者調研的東北某城市,為吸引投資,違反國家土地政策,將農村集體所有的耕地賣給投資人,并簽訂合同允許土地改變使用用途并可出租、出售、轉讓,還對投資人許下貸款貼息的承諾。兩年后,此政策被國土資源部叫停,因合同違反法律規定被認定無效,要求收回土地。而此時投資人已在土地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建造廠房等附著物,土地被收回導致其投入的精力與財力全部作廢,貸款貼息政策也隨著合同的無效而被叫停,投資人不但血本無歸還欠下巨額債務。投資者的損失在當地很難通過司法程序得到賠償,只能四處上訪,使該城市的政府信譽受到廣泛質疑。在政策出臺前,應由專業人員對政策的合法性進行審查,防止領導拍著腦門做決定,貽害無窮。政府的承諾必須兌現,否則會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即使情況如上述所舉的例子,合同被認定無效后政府也應積極賠償投資者的損失。司法機關也應引導投資者通過法律途徑獲得賠償,對政府的違法行為作出處罰,督促政府遵守承諾的讓利政策。政府利用其職能干預市場也破壞了當地的營商環境,在給企業審批時,指定某家公司給企業提供該項服務,而服務費用明顯高出市場價,是明顯的“潛規則”。理順政府部門職能分工,結合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積極穩妥實施大部門制,進一步明確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根據不同層級政府的事權和職能,優化行政權力縱向配置。④《意見》中針對這類現象要求進一步規范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和審批行為,并通過建立完善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等方式,打破部門壟斷和地方保護,推動形成權責明確、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場監管格局。
法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基石,是資本尤其是民營資本和境外資本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保障。振興實體經濟,落實好“一帶一路”倡議,必須首先要建設和完善法治化的市場營商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也能夠促進依法治國的實現。優化我們的營商環境離不開法治,運用法治的力量全面深化商務經濟領域改革,在法律的框架內建立市場秩序、規范政府行為,不斷激發經濟活力,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發展。
[注釋]
①關于為改善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EB/OL].最高人民法院網,2017-8-16.
②胡懷邦.向法治建設要核心競爭力[N].人民日報,2016-1-6.
③高宏偉.市場秩序換亂的原因及治理對策[J].經濟問題,2003(11).
④馬太建.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J].唯實,2016.6.
F724
A
2095-4379-(2017)36-0093-02
張倩,蘭州大學,法律碩士,中共鐵嶺市委黨校政法教研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