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穎慧
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人民檢察院,吉林 通化 134001
基層檢察機關民行部門如何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探析
遲穎慧
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人民檢察院,吉林 通化 134001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社會環境、執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對檢察機關的執法規范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相應的伴隨著新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實施,高檢院打破了以往重刑事輕民事的格局,高度重視檢察機關民行部門的工作,尤其對基層檢察院給予很高的期望,民行案件數量龐大,而民行類法律法規又相對刑事類滯后與龐雜,而且處理結果又跟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基層院民行部門直接接觸人民群眾,是矛盾集中的焦點,將糾紛解決在基層是上級院對基層院的要求也是艱巨而復雜的任務。
基層;加強執法;規范化
基于此,與當前社會發展形勢進行融合,并制定執法規范化工作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謂執法規范化所指的,在整個執法辦案過程中,必須要嚴格按照辦案環境、標準以及流程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執法規則。從而可以為不同執法部門提供規范化的辦案方式以及流程,并實現進行不同情況處理時具有明確的執法指導,并據以監督檢查和及時糾正或者處理違規操作行為。只要我們規范執法理念、執法制度、執法行為、執法監督,就可以逐步實現公正、文明、嚴格、高效的執法目標,提高司法公信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如何全方位地應對法律、政策的變化?如何杜絕執法不規范行為?如何在規范化的同時更多地體現社會化的因素,讓程序性的規定在落實中滲透出人性化的光輝?下面將以一個基層民行人的視角談談個人的看法,以期更好為促進檢察機關執法規范化服務,更好地為實現檢察機關執法為民的根本宗旨服務。
狹義的規范化即為執法行為本身的規范化,強調執法主體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執法活動。而廣義的執法規范化則從更寬泛的方面理解,主要包括執法理念、執法制度、執法行為、執法監督的規范化等。民行工作不僅應該規范執法行為,更應該探求影響執法規范化的深層次問題,從端正執法思想、轉變執法觀念入手,堅持有法必依,不斷深化對法律法規的理解,提升執法素養,培養公正、為民的執法理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程序設定,公開執法信息,細化執法規則,提高執法質量,將執法規范化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執法規范化。對應在在具體工作中,民事行政檢察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實體與程序并重,緊緊圍繞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要求,嚴格執行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及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檢察機關執法工作基本規范》的規定,針對執法辦案及履行職責中不嚴格、不規范的問題,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改進工作作風,建立長效機制,促進執法辦案規范化水平全面提升;要不斷加強司法規范化建設,遵循“維護司法公正、維護司法權威”的民行檢察方針,始終堅持“公平、公正”的辦案原則,多舉措規范司法行為,將規范民行司法行為落實到實處;要自覺以誠心、耐心對待群眾訴求,使群眾不僅感受到法律的尊嚴,也感受到檢察人員的優良素質,加強警民之間的合作,實現共贏,合力推進司法公信力建設。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嚴格執行告知制度,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在詢問及聽取當事人意見時,告知當事人申請回避權利及承辦人姓名和法律職務,同時告知申請人申請監督的風險,使申請人合理預期處理結果,從源頭上避免纏訴纏訪的發生。二是辦理申請監督案件做到“五個必須”,即:必須聽取當事人意見、必須調卷核查、必須全案審查、必須與人民法院進行案件溝通、必須做好風險防控,從而做到對案件事實、證據及當事人的情況了然于胸,作出正確的決定。三是嚴格辦案時限,提升辦案效率。在嚴格遵守修改后民訴法規定的三個月內辦結案件的基礎上,要求辦案人員對于案情簡單的案件一般在半個月內審結,疑難復雜及特殊案件在二個月內審結,不能審結的需說明理由。四是規范調查核實權的行使。行使調查核實權時嚴格按照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的規定執行,需要調查核實的,由承辦檢察官提出,制作詳細調查核實方案,并經部門負責人或者檢察長批準。五是規范法律文書送達。規定每個案件辦理結果的法律文書必須在法定期限內直接交送受送達人,直接送達有困難的,經受送達人同意的情況下才可采用郵寄送達等方式。
一是嚴格執行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的規定,再審檢察建議、執行類檢察建議經檢委會討論決定作出,并報上級院備案,同時通過與區法院座談、協商的形式,統一思想認識,凡民行部門提出的檢察建議均由法院審監庭統一接受處理并在一定時間內送達檢察院,保證檢察建議的質量、效率和效果。二是實行案件集體討論決定制度。承辦人審結案件后需提交集體討論,并制作討論筆錄,充分發揮集體決策、集體把關的作用,保證案件質量。
民行部門應嚴格按照高檢院規定的格式制作法律文書,認真填錄案卡,遵守統一業務辦案系統設定的辦案程序、期限要求,嚴格規范操作,確保所有文書都在系統內生成,所有審批都在系統內完成。同時加強法律文書的說理性,針對案件爭議焦點,理清事實認定,闡明適法依據,講透法理情理。尤其對作出不支持監督決定的案件,更要結合當事人的申請監督理由,闡明不支持的理由和依據,用事實和法律釋疑解惑,努力促使當事人息訴罷訪,維護生效裁判權威。同時定期對近幾年以來辦理的案件進行認真評查、逐級篩選、討論審核。
一是嚴格實行一案一風險評估制,做好風險應對。加強事前研判,由集體研究決定及時對每一案件可能導致的社會風險進行合理評估,對沒有風險的案件制作《風險評估預警表》,對于有風險的案件根據風險等級,制作《風險評估處置表》,由院領導決定啟動預警化解機制,妥善采取應對措施,防止因執法辦案不當引發涉檢信訪。二是做好當事人接待及息訴罷訪工作。嚴明紀律,實行兩人以上接待制,規定詢問和接待當事人至少必須兩人,必要時在指定的接待室進行,防止辦案中可能出現的不安全隱患。對當事人申請監督案件作出處理決定后,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積極配合控申部門共同做好釋法說理、心理疏導工作,引導當事人化解積怨、息訴罷訪。
一是教育干警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解決“為誰執法、為誰服務”這一根本問題。著力解決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執法為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檢察人員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加強作風建設,轉變工作作風,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二是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對遇有托請、打招呼等情況及時進行認真剖析,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努力減少接受托請、打聽案情、干涉辦案等問題,堅決杜絕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三是強化業務知識培訓,提高執法能力。對常用法律法規進行系統集中學習并討論發表自身對條文的理解,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因人而異、因能而定,給每名干警分配案件,針對所分配的案件制定專項監督機制,讓其參與到案件辦理過程中的每一名干警都能夠從實踐中得到辦案經驗積累,增強自身的辦案能力。此外,還需要結合當前信息化發展形勢,培養干警信息化應用能力,讓其具備應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并通過不斷地工作經驗積累,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輿情進行正確引導。讓干警的執法能力與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也增強了其工作的執法公信力。為了能夠讓每一名干警的執法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基層院應該結合不同干警的工作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為其分配執法任務。讓其通過執法實踐鍛煉自身能力。對于執法干警而言,需要表現“實干、敢干”的工作作風,通過在干中學,在學中干的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執法能力。
檢察干警思想上要牢固樹立服務大局、服務發展、服務群眾的執法理念。要針對當前執法環境進行認真分析,總結新環境下的執法經驗。嚴格遵循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理念,不僅要全面了解所辦案件中不同利益方訴求,還應該最大限度兼顧法、理、情。檢察干警在與群眾接觸時,需要樹立起理性執法、客觀執法的執法理念與心態。通過合理化、專業化的語言來對群眾進行引導,并耐心聽取群眾的訴求。在進行執法過程中,必須要對當事人開展文明執法,要保證當事人最大的人格尊嚴。在整個執法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辦案流程以及執法規范,并以職業道德規范來加強對自身要求,確保每一個案件辦案過程都依法進行,讓每一個執法辦案環節都合乎規范。
執法規范化建設是提高執法公信度和人民滿意度,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需要,也是推動檢察工作持續規范發展的關鍵和基礎。規范執法不僅是檢察機關自身公正執法的保證,也是提高法律監督能力的途經,因此,實踐新時期下的檢察工作主題,我們必須增強執法規范化建設的自覺性,在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法律監督能力。
總之,規范執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面對新的執法標準和執法環境帶來的挑戰,我們只有繼續秉承為實現公平正義而奮斗的信念,積極學習、創新執法方式、方法,自覺踐行高檢院對于執法規范化的要求,實現執法的日益規范化,獲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在日常執法過程中,檢察人員應以平等謙和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冷漠態度對待群眾,以公心、誠心和耐心解決群眾的訴求,疏導和化解社會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為社會的穩定和進步貢獻一份力量。
[1]鄒榮.行政規范司法審查的路徑[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2(2):118-124.
[2]龐宇.基層檢察院案件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法制博覽,2017(25).
D926.3
A
2095-4379-(2017)36-0105-02
遲穎慧,女,漢族,吉林通化人,本科,任職于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人民檢察院,主要從事民事行政檢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