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琳
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 淮安 223001
農民工與包工頭、建筑企業法律關系評析
郭 琳
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 淮安 223001
在建筑工程領域,施工企業將工程轉、分包給類似包工頭等不具有法定用工主體資格和施工資格的單位或個人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為了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我國很多法律法規都做了相關的規定,但在實踐中卻收效甚微。本文通過對勞動關系和雇傭關系進行界分,以求能進一步探討三者之間的法律關系并明確相關主體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建筑工程;農民工;勞動關系
《建筑法》明文規定禁止總承包單位將工程轉、分包給不具有相應資質的組織和個人,但實踐中違法分包現象仍時有發生。單位將工程發包給建筑施工企業,施工企業又將該工程違法轉、分包給包括包工頭在內的缺乏相應資質的組織或個人,這些不具有相應資質的組織或個人再直接招用農民工進行施工。由于實踐中農民工與施工企業之間一般不會簽訂勞動合同,一旦農民工在工地上受傷,而包工頭又沒有能力給予充足的救濟,此時就會引發一系列法律問題,比如農民工與建筑施工企業是否存在勞動關系,農民工是否可以直接要求建筑施工企業承擔工傷賠償責任。①這些問題的法律基礎都是建筑施工企業與包工頭、農民工三者之間存在何種法律關系。
農民工與建筑施工企業是否能認定為勞動關系,農民工與包工頭之間是否為雇傭關系,在學術和實踐領域都有不同的聲音,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分,是劃分施工企業與包工頭、農民工三者之間存在何種法律關系的理論基礎。
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用人單位提供生產資料,勞動者提供有償的從屬性勞動的社會關系。雇傭關系是指雇傭人與受雇人約定一定的或不定期的時間,受雇人在雇主授權的范圍內從事勞務服務,受雇主監督,由雇主支付報酬。
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中提供勞務的一方,一般都是具有勞動能力,從事勞動獲取合法收入作為生活來源的公民。勞動關系中的用人單位在法律上有明確規定,必須具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用人資格,沒有法定用人資格的組織和個人不能成為勞動關系中的用人單位。而雇傭關系中的雇傭人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既可以是單位也可以是個人。
在勞動關系中,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優先適用《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只有在該兩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時才可以選擇適用《民法》或其他規范性文件。而雇傭關系屬于私法領域,一般由《民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來進行調整。
農民工作為提供勞動力獲取合法收入作為生活來源的自然人是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但因為包工頭沒有合法的用工資質,因此其不能成為法律意義上的用工主體,兩者之間便不能形成勞動關系。
在實踐中,農民工接受包工頭的組織和管理,雙方通過書面或口頭的形式約定在一定期限內由農民工向包工頭所承包的建筑工地提供勞務,包工頭根據約定向其支付相應的報酬。兩者關系的產生和變更均出于意思自治,符合民事雇傭關系的特征。
包工頭并非施工企業的員工,他們之間簽訂也不是勞動合同而是工程承包合同,因此,兩者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但如前文所述,我國法律明確禁止建筑施工企業將工程轉、分包給不具有相應資質的組織和個人,包工頭明顯屬于不具有相應資質的個人,其與施工企業簽訂的承包合同不受法律保護,合同約定的內容對兩者不產生法律約束力。②
但值得注意的是,實踐中包工頭以個人名義承包工程的現象越來越少,往往是掛靠在某個具有合法資質的勞務分包企業名下并向該勞務分包企業支付一定的費用。工人仍是由包工頭管理,該勞務分包企業全程并沒有參與到合同的協商和施行,這種現象更是加大了法律關系認定的難度。③
因大多數農民工自身流動性較大,法律意識淡薄,一般不會主動要求建設施工企業與其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而建筑施工企業為節約用工成本或規避法律責任,一般也不會主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因此農民工與建筑施工企業是否形成勞動關系在實踐中很難認定。
我國已有多個省份出臺指導意見,對審判過程中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進行明確。例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勞動爭議案件審理指南》提到“不管勞動關系存在與否,建筑施工企業與承包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也提到如果勞動者起訴要求確認與建筑施工企業存在勞動關系應當不予支持。”可以看出,建筑施工企業承擔責任并不能以此推導出其與勞動者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本文認為建筑施工企業與農民工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包工頭與農民工之間存在法律意義上的雇傭關系,農民工在受到損害時,包工頭應當按照法律規定承擔各種賠償責任。鑒于包工頭承擔責任的能力有限,為了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建筑施工企業應與包工頭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注釋]
①夏良田.誠信建設探討[J].中華文化論壇,2012(6).
②寸正標.論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預防與化解[D].云南財經大學,2011.
③馮彥君,張穎慧.”勞動關系”判定標準的反思與重構[J].當代法學,2011(6):95.
D923;D922.5;F426.92
A
2095-4379-(2017)36-0129-01
郭琳(1990-),女,漢族,山東德州人,法律碩士,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書記員,研究方向:勞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