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爽
吉林省長春市國立公證處,吉林 長春 130061
關于網絡虛擬財產繼承法律問題的研究
李 爽
吉林省長春市國立公證處,吉林 長春 130061
網絡虛擬財產是在網絡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出現的,能夠被個人所擁有和支配的、能夠通過一定的途徑轉換為現實財產的一種非物質性財產。但是隨著虛擬財產的出現,虛擬財產繼承的問題就成了當今法律上的一個重要的財產繼承問題,目前我國大陸針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的法律還是空白。本文就對網絡虛擬財產進行相關介紹,并分析其在財產繼承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對虛擬財產繼承的法律問題提出建議,以切實地保護公民的財產繼承權。
網絡虛擬財產;繼承;法律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現代人對于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網絡的很多功能代替了大部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娛樂等活動,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理財、金融類的APP越來越多,很多網民會選擇將現實資金存到網上。這就自然地使我們想到一個問題,在人去世后這部分虛擬財產是否可以得到繼承?針對網路虛擬財產的繼承問題在網絡上還存在空白,所以本文就對此展開討論。
事實上,網絡虛擬財產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律上的定義,根據相關學者的觀點,目前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認識主要分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狹義的網絡虛擬財產,是用戶投入了一定的資金或者是必要的勞動時間而得到的網絡虛擬資源,例如存在理財APP中的資產、游戲賬號等[1]。并且這些虛擬的財產可以通過特定的方法轉換為現實財產。廣義的網絡虛擬財產概念就較為寬泛,財產的物質形式也可以是虛擬性的,例如網絡使用權限等。
1.財產屬性
財產屬性是網絡虛擬財產的最基本屬性,也是網絡財產繼承問題有意義的基礎。這是因為網絡虛擬財產都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轉化為現實財產,只不過,這種轉化途徑有些比較直接,有些則比較隱蔽,也常常存在一些爭議。
2.客觀非物質性
與傳統的現實財產比較來看,網絡虛擬財產不具有具體的實際表現形式,而是一種虛擬化的形式存在于網絡中,不能像現實生活中的貨幣、房產等具有可觸可感的特征,這就是虛擬財產的非物質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虛擬財產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具有一定的商品屬性,從這方面來看,虛擬財產也是有價值的。所以說網絡虛擬產品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
3.相對依附性
網絡虛擬商品的相對依附性正是其作為有法律效益的財產的爭議所在。相對依附性具體是指,網絡用戶在網絡平臺上的財產依附于特定的網絡運營商或其特定的功能而存在。所以說,網絡虛擬財產作為一種網絡信息產品,當特定的網絡運營商停止運行或者網絡服務商出現問題時,未轉換為現實貨幣的那部分虛擬財產也將消失,而且也沒有法律限定此方面內容。之所以稱之為相對依附性,是因為虛擬財產在進行真實交易過程中也發揮了獨立的財產性功能,可作為價值衡量的體現,所以這種依附不是決定性的。
4.合法性
網絡虛擬財產的合法性特征并不是虛擬財產本身為受法律保護的財產,因為目前我國針對于虛擬財產保護與繼承方面的法律還是空白。這里我們提到的合法性主要是指網絡虛擬財產獲得方式普遍具有合法性,即網絡虛擬財產的存在與流通途徑普遍是合法的。但合法性途徑并不代表全部的虛擬財產獲得途徑均合法,例如一些網民通過外掛、網絡詐騙等方式獲得的虛擬財產或者通化惡意修改網絡運營商的運行環境等途徑獲得的虛擬財產就存在不合法性,因此這類虛擬財產不被視為應受法律保護的財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網絡安全法的要求,維護虛擬環境的公平秩序是網絡活動開展的基礎。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虛擬財產的大量出現,使我們不得不考慮虛擬財產保護與繼承的立法問題。現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開始著手處理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的法律問題。但只有極少數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法律,更多的國家還在建設中。目前我國臺灣地區已經基本完成了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的立法,但在大陸地區,虛擬財產入法還存在許多問題,公民的虛擬財產沒有得到切實的保護。早在2009年我國文化部就下發了關于加強網絡貨幣管理的通知,對網絡運營企業的行為做出了明確規定,而近年來,我國對于網絡虛擬貨幣所有權方面的維權成功案例也有很多。但是網絡虛擬財產的具體界定以及對其保護和繼承的規定目前還沒有在我國的繼承法中體現。個人要想通過申請司法救濟的方式使有關案件得以處理,仍舊非常困難[2]。
網絡虛擬財產價值評估問題是當前虛擬財產界定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虛擬環境中的財產形式表現多樣,但是當前缺乏對網絡虛擬財產價值評估機制,法律上沒有具體規定,也沒有專業的評估機構,這不僅給財產繼承人帶來了困擾,也給網絡運營商帶來了技術難題。而且,在處理這類虛擬財產繼承權的法律問題時,解決虛擬財產價值評估的問題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影響處理的效率。
虛擬財產的繼承可能涉及到隱私權的問題。目前在虛擬財產繼承入法的問題上也存在著這樣的爭議,有人認為一旦虛擬財產的繼承入法,那么被繼承人的網絡賬號、電子郵件等具有隱私性的數據就會轉交給繼承人,這侵犯了被繼承人的隱私權,并且整個轉交過程還可能引起隱私數據的泄露,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加強虛擬財產繼承的立法是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一種最直接的保護,而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法律上承認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這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首先就是財產的概念,基礎網絡虛擬財產的特殊屬性,我們在相關法條上應該拓展財產的法律定義,并嚴格規定虛擬財產的界定范圍。另外就是在虛擬財產的基礎上對繼承法的相關內容進行補充和修改,對虛擬財產的繼承做出明確的規定。
限制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的另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繼承人在舉證時受到財產所有人確定信息缺乏證據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該財產屬于該所有人,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網絡虛擬財產所有人信息登記工作落實不到位。所以,我們應該大力推進各個網絡領域的實名認證工作,每一項網絡資源都能找到對應的所有人,在處理虛擬財產繼承問題時就可以根據實名信息確定虛擬財產的所有權。
綜上所述,我國法律目前針對網絡虛擬財產的定義以及虛擬財產繼承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虛擬財產繼承的維權案件很難處理,而且在虛擬財產繼承問題中,虛擬財產價值評估問題以及隱私權問題也是限制虛擬財產繼承入法的重要原因,對此法律工作者應該加強研究,解決當前這些阻礙問題,加強虛擬財產繼承的法律建設,維護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
[1]胡亞軍.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研究[J].現代貿易工業,2017(24):142-143.
[2]趙秉志,陰建峰.侵犯虛擬財產的刑法規制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10):72-73.
D923.5
A
2095-4379-(2017)36-0146-02
李爽(1979-),女,吉林人,法學本科,初級職稱,吉林省長春市國立公證處,公證員,研究方向:網絡虛擬財產繼承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