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昊天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論情勢變更的適用
徐昊天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情勢變更制度雖已產生多年,但在當今社會急劇變化的政策經濟環境中仍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本文結合情勢變更的制度背景,分析其在現實環境下的適用及意義。情勢變更的適用需要滿足嚴格的標準,法官在適用情勢變更時應當依當事人之申請而為之,且在適用之前先協商調解,使調解貫穿于訴訟的全過程。
情勢變更;制度背景;現實環境
情勢變更在現代民法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制度。其目的在于保障合同依法成立后、正式履行前,因發生不可歸責于合同訂立當事人的原因而使合同成立所依賴的環境或基礎發生重大的意外變化進而無法繼續維持合同原有的效力時,受此不利影響的一方當事人之權利不受損害。其保障方式為當事人依情勢變更之事實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解除合同。我國在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法釋[2009]5號,以下簡稱“《合同法解釋(二)》”)第26條中規定了該制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及《民法總則》的頒布實施,我國的社會現實和法制環境都發生了改變,準確理解情勢變更制度的目的和意義并結合當下環境解讀以將其融入司法實踐顯得十分重要。
《合同法解釋(二)》頒布于2009年,當時我國正面臨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政府的主要經濟任務是應對金融危機以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法律作為市場的保障機制之一也做出了相應的回應。幾年過去了,當今世界已處在經濟全球化的調整期,世界仍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例如經濟恢復的不確定、各國政策環境的不確定等,所以情勢變更制度仍有其適用的環境和土壤。我們應該繼續規范法官裁量權的行使,細化研究以實現分類指導。
適用情勢變更的合同案件,其案情往往都不簡單,在認定事實及處理實體上都有一定難度,同時認定的結果對相關當事人的實際利益可能會產生巨大影響,所以對情勢變更的適用,應當慎之又慎。要適用情勢變更制度,其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法官在判定是否能夠適用情勢變更制度的時候不可僅僅依據“顯失公平”這一標準,而是還得將“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及“不能履行合同”納入考量。
具體來說,第一,情勢變更使繼續履行原合同將顯失公平。如果仍然依照原來的合同條款履行,將會產生犧牲一方巨大利益而使另一方巨大獲利的顯失公平之情況。第二,情勢變更要適用須要有不屬于不可抗力或者商業風險的情勢異常變動的事實。如通貨膨脹或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帶來的等價關系的嚴重破壞及政府經濟政策調整帶來的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情形。“情勢”因作為合同基礎或環境的一切客觀之事實,相應的,“情勢變更”即為合同基礎或環境在客觀上的異常變動。情勢變更之所以不屬于不可抗力,是因為不可抗力導致合同不能或者難以履行的,可適用《合同法》94條第(一)項及117條免除責任、解除合同。第三,情勢變更應發生在合同成立后履行完畢前。在合同訂立之前已發生的事件,原本就是訂立合同的參照基礎,合同發生后再無情勢變更之事實,故沒有情勢變更適用之余地。合同履行完畢后發生情勢變更的,對當事人而言不存在顯失公平的問題,因合同常隨著履行完畢而消滅故再無“翻舊賬”之必要。第四,情勢變更的發生不可歸責于當事人。如果情勢變更可歸責于一方當事人,則表示該當事人存在過錯應當承擔損失,沒有特殊保護的必要,也就沒有了適用情勢變更的基礎,同時一方遲延履行期間發生情勢變更的,遲延履行一方不得援用情勢變更。
首先,法院不得依據職權直接適用情勢變更。情勢變更這一制度的設立意義,在于通過司法裁判權力這一公權力的介入,使得合同中業已確認的條款得到改變甚至撤銷合同本身,即在雙方當事人依契約自由之意志所定契約之外,重新對交易雙方在交易中應當獲得的風險和利益進行分配。這種自由裁量權必須得到嚴格的控制,否則可能會造成法官恣意適用情勢變更損害當事人利益之情形。《合同法》中將契約自由奉為圭臬,而情勢變則是對這種原則的破壞,是一種例外,一種為實現公平正義而對契約自由一定程度上的否定,所以法院應當依照當事人所提出的請求,根據民法公平和誠實信用之原則對案情進行細致分析來確定能否適用情勢變更制度。
再者,法院應當先協商后調解。當外界社會及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導致合同成立所依賴的基礎發生重大變更后,當事人若選擇協商并根據新的情況締結相應的合同,這種行為相較于情勢變更制度對原生效合同的條款廢止或合同廢除更具有誠實信用之公信力,應該說值得鼓勵和推廣。而這種新合同的締結,必須依靠雙方的充分協商和談判,如若能夠協商解決,則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對市場秩序和交易安全造成沖擊,防止部分假借情勢變更制度來逃避債務或正常商業風險的投機分子。
[1]王德山.論情勢變更制度的適用要件[J].法學雜志,2008(01).
[2]劉創新.論合同情勢變更規則的法律適用[D].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05.
D913
A
2095-4379-(2017)36-0215-01
徐昊天(1992-),男,漢族,遼寧葫蘆島人,本科,中央民族大學,法律(非法學)碩士研究生在讀,民商法專業,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