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玲黃文嬌
學生干部學習分心的臨床診斷與技術干預
王香玲黃文嬌
本文主要闡述了應用金洪源教授研發的一項新的較規范化的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對一位學生干部的學習分心問題進行臨床干預的過程。通過補充新知識并且糾正來訪者頭腦中的非理性知識,用新的條件性情緒反應代替舊的條件性情緒反應,同時教會來訪者運用元認知進行自我干預,在短期內解決了來訪者的學習分心問題。事實表明,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快速且高效。
元認知心理干預;學習分心;條件性情緒反應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不止看重學校成績,而是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常常通過擔任學生干部來培養自己各方面能力。但是,由于部分同學難以把握好學習與干部工作之間的關系,導致他們的工作任務在大腦中優勢興奮,進而引起學不進、學習分心等問題。
由于大部分學生干部人格系統較優秀,所以其學習分心問題往往不是由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意志力等原因引起的,而是想學學不進,不由自主產生分心的。由此我們意識到學習分心是一種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應。學習分心的學生干部通常在想要學習的時候,由于大腦形成條件反射,不由自主思考工作、社交等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所以解決其分心問題意義重大。
本文以大學生學生干部學習分心為實例來說明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應導致學習分心的原理及運用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進行診斷與干預的過程。
1.1 自然情況
小月(化名),女,19歲,是某高校心理學專業一名大二學生。家中有一個姐姐,父母都是農民且靠務農為生,家庭氛圍較融洽。小月從小性格開朗,但是性子急,初高中學習成績好,比較有上進心。
1.2 癥狀表現
來訪者自述感覺未來就業壓力很大,所以想好好學習,提高績點,爭取找個好工作。但是學習經常走神,腦子里經常想工作的事,因此學不進去。而做干部工作的時候也常常因為影響學習而感到心煩。所以來訪者為此感到很困惑。
來訪者反映平時上課的時候容易分心,分心的內容往往跟干部工作有關,平時每天學習2個小時,但是學不到半個小時就分心,分心時間很長,2個小時的學習時間里有一個多小時都在分心。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半年,來訪者反映對所學專業很反感,不喜歡學,但是為了找好工作又不得不學。
2.1 條件性情緒反應的形成
小月在學習時并不想思考工作問題,但是卻控制不了的去思考。這說明在小月的學習過程中形成了條件性情緒反應,即S-E-R。是一種自己意識不到或者意識到了卻難以控制的心理活動過程和行為。小月的S-E-R是一學習就會不自覺的產生焦慮情緒,進而產生學習分心行為。
小月是個有上進心的孩子,但是由于其將過多精力用在干部工作上,使其學習成績不佳。由于她后來知道找工作是要看成績的,所以對學習成績開始重視起來,可是此時她已經欠缺很多知識,在學習上的不斷失敗打擊了她的自信心,長此以往使她對學習情境產生條件性情緒,即一學習就心煩、排斥。
2.2 知識的缺乏及錯誤知識的誤導
(1)來訪者在培養能力方面過于急躁,她學習知識只是為了提高成績,殊不知學習知識是培養能力的前提,所以一直不能腳踏實地的學習,所以當學習成績沒有大幅度進步的時候產生焦慮等負面情緒。
(2)當產生消極情緒的時候,來訪者沒有處理負面情緒的知識,所以任由負面情緒擺布,影響心情和學習。她不知道人的思維是受情緒影響的,負面情緒會降低人的生理智力,進而影響學習狀態和效率。
(3)來訪者不知道自己想學學不進有潛意識層面的原因,不知道S-E-R形成和發展的機制,而且缺少調控分心行為的元認知知識。
3.1 認知調整
(1)給來訪者講解其問題形成的心理機制,讓其了解到她的問題主要是潛意識層面的,告訴來訪者,她之所以對所學專業有厭惡的情緒是因為她專業知識欠缺導致多次學習效果不佳從而建立起消極條件性情緒反應。
(2)給來訪者講解情緒對思維的影響,教會來訪者如何控制情緒,讓她學會在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做深呼吸調整,或者做小的肌肉繃緊放松來調節情緒。讓來訪者知道她的學習分心是因為對學習情境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引起分心。
(3)培養來訪者元認知智慧,讓她學會對自己的分心問題進行觀察,教會她用元認知監控消極情緒對思維的影響。當產生效果的時候要對取得的效果做積極評價,從而培養元認知能力和智慧。
3.2 臨床技術干預
人在臨床暗示訓練過程中,經過調適的大腦會表現出超強的學習能力,是平常學習的5-10倍,所以我們的臨床干預技術就是應用這種原理。目的是用新的、理性的S-E-R代替原有的、非理性的S-E-R,并使其達到自動化運行。
咨詢師為小月做了7次放松訓練,放松訓練中加入風景想象和情感組織者充分調動來訪者的積極情緒,并設計程序加入其中,讓她在大腦完全輕松、情緒積極的情況下建立起新的認知系統和行為方式,并使之在大腦中處于優勢興奮狀態。當出現分心時,懂得如何調控,并會對自己現在每天都不斷進步的情緒狀態感到滿意。
3.3 愈后防復發
(1)教給來訪者一些小程序放松和深呼吸的方法,讓她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情緒干擾時可以自覺的運用這些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繼續高效的學習。
(2)使其學會運用元認知策略來監控自己,以后遇到問題自己學會分析,知道是自己的情緒出現波動了,學會監控自己的情緒,并進行調整。
4.1 干預前后SCL-90量表測試分值比較(見表1)
4.2 來訪者自述
來訪者反映現在對學習已經沒有排斥心理了,對專業也越來越有興趣,學習動機也很強。上課由原來的經常分心變成幾乎不分心,而且自習的時候也很少出現分心,來訪者漸漸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對未來也更有信心了。
通過臨床效果來看,來訪者的學習分心問題在短期內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因此我們看到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解決學習問題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在干預過程中要分析引起來訪者問題的各種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善于找出杠桿解才能事半功倍。同時,也要注意培養來訪者的元認知智慧,讓其學會自我干預,這樣才能達到防復發的目的。
作者信息:王香玲(一作,1990—),遼寧師范大學腦與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在讀碩士;
黃文嬌(二作,1992—),遼寧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在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