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德峰 黃雨霖
信息時代公安“泛化宣傳”現象探析
文/李德峰 黃雨霖
公安宣傳工作作為“喉舌”和新聞輿論的主導,在為公安機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預防違法犯罪,激勵民警斗志,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宣傳工作的成效直接關系到整個公安工作的發展,尤其是在全面推進公安改革的當下,公安宣傳工作的宣傳主體廣泛化、宣傳受眾廣泛化、宣傳媒介廣泛化、宣傳方式廣泛化,已成為公安宣傳工作的鮮明特點,筆者將對這一“泛化宣傳”現象從宣傳的主體、受眾、媒介、方式四個層面進行探討與分析,以期為公安工作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借鑒。
面對社會形勢的發展變化、信息時代的迅猛變革以及公安工作的現實需要,公安宣傳逐步被推上公安工作的風口浪尖,毋庸置疑地成為公安工作的特殊戰斗力。
一是公安宣傳工作的地位在轉變。就以往來看,公安宣傳工作在整個公安工作中并不占優勢地位。主要是“重干輕宣”的思想在一些人心中還占有市場,認為錄錄、照照、寫寫不如偵查破案等來得實在;還有人認為把公安工作做好了,群眾自然會認可,沒有必要大張旗鼓地“自我炫耀”,在這種情況下,宣傳工作的開展難免事倍功半。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群眾對了解和監督公安工作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只注重實干而忽視宣傳的思想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時代要求,而處在“玻璃窗、聚光燈、放大鏡”下的公安工作也急需一套更加科學、完備的宣傳策略來配置,既要抓穩“槍桿子”,又要握緊“筆桿子”逐步成為大家的共識。
二是公安民警的宣傳意識在增強。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安宣傳在物質條件得到充分補給的同時,也獲得了更高的關注度,越來越多的公安民警意識到,宣傳工作在許多方面是業務工作無法替代的。比如在增強群眾的防范意識上,宣傳的廣度深度就左右了群眾受害率;比如在群眾對警察職業的認同感上,群眾對公安工作了解得越多,對民警的辛苦理解就越深……
三是公安宣傳隊伍的陣容在擴大。公安宣傳工作是以全警為宣傳對象、以中心工作為宣傳重點。也許還有人覺得人人參與不是很實際,只能徒增非專職人員工作量,耗費警力資源,而事實上卻事半功倍。如果不論處在哪個崗位都心存宣傳意識,踐行宣傳義務,這種全警化的宣傳模式自然讓工作實效得到延伸和發散。誠然,宣傳有宣傳的紀律,什么該說,什么不說都有明確的要求,不能因噎廢食,三緘其口,更不能信口開河,口無遮攔,言行之間喪失了人民警察的尊嚴與擔當。個別的問題阻擋不了大勢所趨,“人人都是宣傳成員,時時都可樹立公安形象”,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由于歷史的局限性,公安宣傳工作往往會形成一種較為固化的模式,在對內的宣傳中,對下不足、對上有余,挖掘不足、動態有余;在對外的宣傳中,個性不足、“完美”有余,普及不足、嚴肅有余。而在現代警務的推動下,新媒體時代的宣傳工作,在目標上更追求“實效”,在受眾上無限拓展,以期起到更廣泛的影響。
一是對內——“鏡子”作用發揮明顯。就像人需要通過鏡子正衣冠,公安機關也需要有“一面鏡子”來調整工作狀態,公安宣傳就像這面“鏡子”。公安宣傳應快速轉變傳統的宣傳理念,調整宣傳策略,將抽象的宣傳理念具體化,可以通過推出先進人物、典型經驗,樹立榜樣;通過開展各種形式、規模的活動、比賽、晚會,凝聚警心,鼓舞士氣。通過一系列獨具特色的“軟實力”催生戰斗力,給全警提供精神保障。
二是對外——“拒外”心態得以克服。公安機關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公安工作必然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媒體炒作的焦點。要想在新舞臺上游刃有余、光彩照人,就要切實克服“恐外”“拒外”“防外”等錯誤觀念,宣傳好從前“沒必要”宣傳的工作,展現好從前“沒必要”展現的風采,樹立良好的公安形象,在宣傳中贏得更廣泛的群眾力量。在以正面宣傳為主的同時,努力提高公安機關輿情控制能力,做好突發事件的精準策劃和應急處置,主動發聲,準確、及時、全面地向群眾公布熱點問題的進展與處理情況,不掩蓋事實、逃避問題,以真誠、真實贏得理解與支持。
三是交融——“內外”合作更加廣泛。雖然對內宣傳和對外宣傳面向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受眾群體,但更多的時候,對內與對外宣傳交互共通,相依相存。近年來,在各地宣傳部門的策劃下,各種規模面向社會的活動,為警民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這不僅增加了警民間交流,還加深了群眾對公安工作的了解,對外樹立了良好的公安形象,對內激發了全警的工作熱情,拉近了警民間距離。
信息時代的到來歸根結底是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及新興媒介產生的結果。從以傳統媒介為王到新媒體崛起再到如今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公安宣傳工作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一切現代傳媒手段,借助一切靜態和動態的傳播載體,不斷變革升級,拓展和打造屬于自己的宣傳平臺,延展了宣傳工作的深度和廣度。
一是變單向傳播,為互動推送。過去,公安宣傳受傳統媒體的局限,存在宣傳內容官方、宣傳單向、宣傳形式固化、宣傳頻次少、效果弱等問題。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強勢入駐并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公安宣傳也開啟了屬于自己的新時代。2017年5月16日上線的煙臺“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過百萬人關注,公安機關所發布的內容讓群眾更加了解公安工作日常,而來自群眾的反饋同樣為公安工作提供了更多改進和調整的空間,真正打破傳統服務時空界限,實現了群眾與民警“無障礙”溝通,搭建了警民聯系的新橋梁。
二是向新媒借力,促警力倍增。和以往樹立的正式、嚴肅的公安形象相比,新媒體的應用顯然為公安形象添了幾分色彩,讓公安工作更接地氣。以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陳歐體、元芳體、淘寶體等網絡語不斷用于日常的公安宣傳活動中,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為宣傳力向戰斗力的轉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早在六年前煙臺公安微博發出淘寶體通緝令,促成兩名浪子自首的消息就曾轟動一時。
三是謀警媒聯動,求雙方共贏。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不光需要公安機關的努力,更需要社會的共同維護。尋求警媒雙方的“共鳴點”和共同利益,實現全方位、全時空引導輿論,形成了以公安宣傳為中心,媒體、群眾齊助力的良好態勢。
宣傳公安工作成果,謳歌公安精神,培樹公安形象是公安宣傳最大職責所在,但很多時候宣傳的形式決定著社會反響,只有走出固有的傳統模式,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表達”,讓每次發聲都能擲地有聲,才能以宣傳保障催發警務保障的方方面面,達到最理想的宣傳效果。
一是以點帶面,弘揚主旋律。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每一名典型人物的推出都會給廣大民警帶來思考與感動,每一個典型經驗的總結都會讓許多單位效仿和思變。宣傳工作決不能“坐等上菜”,而是要走到一線,深入基層,潛心挖掘,做到發現一批、總結一批、宣傳一批,照亮一片;應善于宣傳策劃,利用多種形式、手段、方法開展先進典型宣傳,為廣大民警樹立學習榜樣,為人民群眾展現英雄本色。
二是以小見大,堅持經常化。近年來,我們總是能從各種社交媒介中看到來自媒體、網友發布的關于一線公安執法的小事件、小視頻、小片段。從路人上傳的年輕交警用一口流利的英語為老外指路的小視頻被無數次點贊轉發,到執勤民警扶起摔倒的老人引爆公眾,獲得好評如潮,這些來自公眾和媒體的無心之舉都為公安宣傳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靈感和新思路。相比官方的宣傳,立足于公安工作的點點滴滴,面向基層,面向一線,從小事和個體入手,不失為一種更新鮮的宣傳方式。
三是以正驅邪,傳遞正能量。隨著形勢的發展,僅僅做好正面宣傳工作不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宣傳效果,新時代下,做好輿論引導監督,把握好輿論導向,更是宣傳部門需要做的重點和難點工作。因此,在堅持新聞真實性、準確性的同時,對各級媒體的新聞報道進行宏觀把握顯得尤為重要。無論何時,公安宣傳都要以積極正面的宣傳報道搶占輿論主陣地,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通過培養、引導一批“意見領袖”,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