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勇
“年年歲歲花相似”背后的命案
孫建勇
初唐時期,有個叫劉希夷的青年才俊,擅長寫詩,且酒量極大。有一天,他飲酒數斗不醉,反而詩興大發,提筆寫下一首長詩《代悲白頭翁》。
劉希夷有個舅舅,是當時詩壇上的大咖。第二天,劉希夷到舅舅家談詩。在介紹自己的新作《代悲白頭翁》時,劉希夷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當吟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一聯詩時,他的舅舅眼睛一亮,贊道:“好詩!”
“這首詩,你還沒有傳給別人看吧?”舅舅試探地問。“還沒呢。”劉希夷答道。“那好,你把這首詩讓給我。”舅舅毫不隱諱地說。劉希夷沒想到舅舅會提這樣的要求,又實在拉不下面子拒絕,便敷衍著答應回去把詩謄抄下來給他。說完,忙不迭地逃離了舅舅家。
回到家,劉希夷就反悔了,決定拖著不理。舅舅在家里等啊等,等了好久,硬是不見外甥帶詩來獻,不禁怒火中燒。
這天晚上,劉希夷被他舅舅家的兩個仆人哄騙到一處廢棄的老宅,用裝滿泥土的布袋壓住頭臉,活活悶死,年僅28歲。
不過,作為幕后主使,劉希夷的舅舅并未被繩之以法,當時,他是皇帝近臣兼御用詩人,正得著寵。他就是宋之問,人們熟悉的詩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便是他的手筆。
宋之問因詩殺人的故事,記錄在唐人韋絢的《劉賓客嘉話錄》中。實際上,此事尚存疑問。唐劉肅的《大唐新語》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提到宋之問“殺甥奪詩”的文獻,但也只是說“或云宋之問窒之”,并不肯定。后世將宋之問釘在“因詩殺人”的恥辱柱上,也不排除是一個“以訛傳訛”的錯誤。
(責任編輯:葉筱)
(郵箱:wind.01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