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陳毅詩諷『大躍進』
張達明
1959年11月1日,陳毅偕夫人張茜回到闊別36年的家鄉——四川樂至縣視察。樂至縣地處川北,是土質瘠薄的丘陵地區,但由于當時浮夸風盛行,竟將這個落后的山區縣“吹”成全省的一面“紅旗”,引得參觀學習者趨之若鶩。
在離樂至縣城不到3公里的仙鶴公社境內,有一個較大的山坡,被稱為“高產衛星坡”。陳毅來到“衛星坡”下,問當地一名干部這里過去種什么,那個干部回答說:“原來種小麥、包谷,產量很低。” 陳毅又追問現在種什么,那個干部興奮地說:“現在靠公社的力量,荒坡換了新顏。今年全縣小麥畝均產量501斤,這塊高產地已經過千斤關了。”陳毅聽后幽默地說:“不簡單啊,荒坡都過千斤關了。”
來到山上后,陪同人員提議:“陳老總,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不妨吟首詩,夸夸家鄉的大變化。”
陳毅爽快地說:“作詩可以,但你們先要和我算一道數學題。”
他接著嚴肅地說:“高產地占不到整個公社土地的1/5,而你們卻把全部人力、物力集中在這里搞什么‘大兵團作戰’,白白荒掉了4/5的土地,這樣能增產嗎?假如一畝產500斤,5畝就該產2500斤。一畝高產地能產2500斤嗎?為了爭紅旗,你們只有吹牛、說謊。是不是?”
陳毅的一番話,說得所有人沉默無語。見狀陳毅大笑起來,說道:“不是讓我作詩嗎?那我就謅幾句贈給諸君吧。”隨即便一句一句朗誦起來:
今日話鄉情,情真意更誠;
好大喜功事,萬代招罵名。
這首諷刺“大躍進”的詩,不僅表達了陳毅憂國憂民的坦蕩胸懷,也反映了他實事求是的大無畏精神,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楚文)
(郵箱:zhouwenji03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