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楠楠
中共通化市委黨校,吉林 通化 134000
?
信訪法治化的困境與思路
孫楠楠
中共通化市委黨校,吉林 通化 134000
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信訪法治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問題的具體體現之一。面對當前信訪部門職權限制、信“訪”不信“法”等問題,提出信訪法治化思路。
權利救濟;信訪機制;治理體系
在當代,信訪是公民隨時可以啟動并直接行使權利的重要形式,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傾聽群眾呼聲的窗口、體察群眾疾苦的重要途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特有的權利救濟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信訪承擔著復雜多樣的功能,至于信訪制度功能如何定位,學界存在爭論。主流觀點認為,信訪是黨與人民群眾進行溝通的重要工具;是民主制度的有益補充;是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有效補充。
(一)信訪制度的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變動、利益格局調整、思想觀念變化,諸多社會問題隨之增多,大量的社會矛盾與問題通過信訪渠道反映出來。
從整體上說,盡管近幾年全國信訪形勢“持續向好、平穩可控”,但問題仍然突出。其中信訪總量持續攀升;越級訪現象突出;集體上訪大幅度上升。另外,信訪工作實踐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個人極端行為增多,各種勢力對信訪插手增多,媒體對信訪工作影響加深等。這些新情況使得社會矛盾放大,社會輿論被誤導,增加了信訪部門工作難度。
(二)信訪制度的困境
我國目前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許多問題通過不同渠道匯集到信訪部門,形成以下制度困境。
1.信訪部門職權限制
從《信訪條例》的規定看,信訪部門職權更多的是轉送、交辦、督促、協調、指導和宣傳,不能直接解決本應由國家機關辦理的事務。而實際上信訪部門要處理公民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和對失職行為的檢舉、揭發,還要受理公民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行為的控告。這種“責重權輕”的情況使得信訪部門壓力巨大,無法滿足信訪訴求。
2.黨和政府的權威受到挑戰
信訪的功能之一是司法救濟之外的補充性救濟。但是在實際中,信訪卻聚集了大量的社會矛盾,而且越級訪、赴省進京訪成為主要方式。蜂擁而至的信訪,使得上級政府和中央政府無法一一處理得當,加上各地對上訪民眾的圍追堵截,使得黨和政府的權威在上訪民眾中流失。
3.信“訪”不信“法”現象突出
從制度設計角度看,信訪的主要功能并不是權利救濟,因為經過我國法制30多年的發展,先后有幾十部法律在不同程度上對公民的權利救濟方式與途徑有了規定,如《工會法》、《教師法》、《警察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都有相關規定。信訪制度本應作為補充性救濟途徑,然而在實踐中卻超越了其他行政救濟途徑,并在民眾心中逐漸成為優于司法救濟的一種特殊權利救濟途徑,使得信“訪”不信“法”現象突出。
4.信訪機構林立,缺乏統一協調
《信訪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實踐中,黨的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社會團體及企事業單位大多設置了信訪工作部門。如此龐大的信訪機構隊伍確實賦予了民眾多元表達意見的途徑,但是這些信訪機構繁多且工作內容與方式不統一,使辦事效率大打則扣,也造成了責任推諉或處理結果的沖突。另外,信訪工作人員不足,素質參差不齊,專業性不強,很難將信訪事項進行專業化的處理。
通過上述對信訪制度功能與困境的分析,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下,信訪法治化是信訪制度走上良性軌道的出路,也是依法治國的要求。針對信訪法治化筆者提出以下思路。
(一)信訪法治化需要確定基本規則
1.信訪法治化需要推動信訪成為公共決策建議平臺
信訪公共決策建議平臺的建立首先就要求各個信訪部門在法治的限度內擁有處理信訪事務的權力,其次各個信訪部門與不同層級之間在權力運行過程中組合、配套、相互協調與相互制約。這樣通過信訪決策平臺能夠充分聽取多方意見,形成兼顧多元利益的解決方案。當然公共決策平臺的建立難度很大。可以先選取幾個城市作為試點,在平臺正式運轉能夠同時兼顧利益與效率的時候,再大范圍推進。
2.推動信訪處理公開、透明
新形勢下,信訪走向公開透明是大勢所趨。信訪法治化要求信訪事項處理從內部隱蔽操作轉向公開、透明、參與,注重處理過程本身的教育和預防功能。這樣使信訪人能夠理性而合法的對待自己的訴求。
(二)推動制定統一的信訪法
面對現有信訪的制度困境需要有一部統一的信訪法予以調節。信“訪”不信“法”現象的出現,就是因為國家信訪條例因效力層級問題,沒有對司法與信訪之前有一個清晰的界定。
信訪機制良性運轉需要明確信訪部門的職權劃分,明確公眾政治參與與民主監督,以及與治安處罰法和刑法上的技術銜接。
綜上,信訪制度作為溝通執政黨和人民群眾之間關系的重要制度,具有中國特色。完善信訪制度,發揮其溝通民意、反饋訴求、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等方面的作用,是社會轉型時期時代發展的要求。制定信訪法,對于解決信訪實際問題意義重大。
[1]薄鋼.新形勢下首都信訪工作的理論探索與實踐思考[J].信訪與社會矛盾問題研究,2010.
[2]董鑫.從信訪的權利性質看制度定位[J].理論學刊,2006(6).
[3]田文利.信訪制度的性質、功能、結構及原則的承接性研究[J].河北法學研究,2011(1).
D
A
2095-4379-(2017)21-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