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娜
河南大學法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
淺談古代法治對當時法律體系的影響
關 娜
河南大學法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依法治國作為如今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保障,本文將通過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看依法治國在現代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對當時各個朝代法律體系的建立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中國古代;依法治國;法制建設
春秋戰國時期是思想家與政治家共同崛起,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歷史局面??鬃酉壬囊缘轮螄钊朊裥?,隨后是商鞅和韓非所主張的法治思想,直到后來演變為漢武帝所提倡的二者相結合,“以德治國”與“以法治國”相并重的思想。唐朝時期以后,統治者通過汲取了歷史的經驗與慘痛的教訓,實施“德主刑輔”的治國理論。因此,我們現在所提出的“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的方針就是在古代治國思想的基礎之上進行加以修改和借鑒所提煉出來的。這些,對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28]Ward Barrett:“World Bullion Flows,1450—1800”, in James D.Tracy ed.:The Rise of the Mechant Empires, Long Distance Trade in the Early Modern World ,1350—175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00年,第 225頁。
從階級國家的法制發展的歷史來看,實行依法治國,完善民主與法律制度對社會穩定與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建設法制國家已成為人類社會追求文明進步的標志,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秉公執法作為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即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來治理國家,管理各種社會事務,今天我們提出的依法治國,不僅與中國古代社會中所指的“法治”有著本質的差別,同樣與資產階級提倡的依法治國也有嚴格的差異,但是在認識到這兩種差別的前提下,有一個事實卻是不容否認的,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依法治國的方針的形成,除了是堅持實事求是,是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經驗總結之外,同時也是在吸收人類一切優秀的法律文化基礎之上的產物。通過我國古代道德思想所包括三大方面可以看出:首先,對國家的“忠”這個字在秉公執法的“秉”上體現一定的意義與存在。
我們提出依法治國,是對古代法治的揚長避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無論其是從內容形式,還是從其本質要求上來比較都有別于我國的古代法治:第一,作為我國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并且人民不是被治理的對象,而是治理的主體。第二,依法治國的客體通常是指我國的經濟文化、社會事務以及國家事務等。從而使我國社會生活以及各項工作都遵循法律,依法辦事。第三,憲法和法律是依法治國的依據。
孟子提出:“民為貴,社很次之,君為輕?!睆臍v史上看,人治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權力終身制和世襲制,權力的高度集中從而導致“權大于法”。過去,杜會主義國家沒能有效地預防人治,根本在于否定了社會主義民主所要求的民主法制化。因此把黨和國家領導人置于權力不受約束,可以隨心所欲的境地。所以我們要將道德容入法律,以德治國,從而避免公權力的濫用與缺失。
依法治國是我國應該長期堅持并努力加以實現的目標,但同時,如何避免法律僅僅淪為工具。憲法是我國法律的根本,堅持做到依法治國,其核心是堅持人民民主,將民主制度滲透進社會的方方面面。同時用健全完美的法律體系用以保護。有民主而無法治,社會將變成無頭蒼蠅。而有法治無民主,則又會將社會拖進獨斷專行的深淵。
道德是法的基礎。失去道德基礎,法律就會成為立法者濫用公權力的屏障。嚴格要求人們自覺遵守法律,同所有違法犯罪行為斗爭到底是我國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內涵。因為社會主義道德水平與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是成正比的。道德通過社會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范以其獨特的方式,利用人們的觀念與思想,結合多媒體時代的效應,發揮自身的優勢以約束人們的各種行為規范。其次,法是道德的保障。在法的制定過程中,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主義法治在內容上彼此融合,功能上相輔相成,在實施中彼此互助。
3.3.1 年齡劃分?,F階段部分即將退休的工作人員個人賬戶建立比較晚,積累不夠充分,這樣會造成其退休以后綜合收入水平下降而出現養老問題,該類職工對于養老的需求比較高,但是自身的負稅能力比較低,而對于該類年齡群體的客戶,國家可以通過提高個稅遞延保險遞延金額的方式,使其養老賬戶中的積累額度得到提升,這樣不但能夠保證其退休以后的生活水平不遭遇明顯的下降,通知也能夠體現出個稅遞延保險差異化發展的優勢。
如今,在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中依法治國已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時期治理國家的一項基本方針。歷代統治者通常都將加強法制建設作為依法治國的前提。從西周時期的“敬天保民、明德慎罰”。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律制度也在迅速走向以皇朝制定法為主體的成文法體系。其后,隨著宋朝開創了全國高度統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和法律體系、為以后各朝代繼承之后宋元明清時期的中國法律制度在總體上不再有重大的發展。
晚飯后,許靈均拿出來身邊僅有的一點錢,給了女孩。告訴她,用這個做路費,回家去吧。他覺得不能乘人之危。女孩難過地說:“你嫌我丑?”當然不是。女孩是真心愿意跟他的:“大家都說我命好。我遇見好人了?!?/p>
因此,通過中國古代加強法制建設作為依法治國的前提與我們現在所堅持的依法治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看出我們現在所借鑒的依法治國根源源于:1、法律以君主意志為轉移。2、法律以禮教為指導原則和理論基礎。3、法律以刑法為主體。4、司法從屬于行政。
[1]傅治同.略論中國古代的依法治國[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3(6).
[2]馬念珍.中國古代的法治理想與當代的依法治國[J].法學探索,1997(3).
[3]李丹.論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的嬗變[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9.
D
A
2095-4379-(2017)21-0118-01
關娜(1992-),女,滿族,河南大學法學院,2015級法律史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法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