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宇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
論商事合同的特殊性
李思宇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2016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公布的第67號指導性案例中明確商事合同解除不適用《合同法》第167條關于買賣合同中分期付款中,出賣人的解除權的相關規定,因為商事合同是一種特殊的合同有別于普通的買賣合同,與民事合同追求公平的價值取向不同,商事合同更加注重效率。由于基本價值取向的差異,商事主體定力商事合同的目的在于營利,而民事合同則更多地體現的是誠實、信用,所以不可簡單的一概而論。
商事合同;分期付款買賣合同;商事合同的特殊性
在2016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其發布的第67號指導性案例“湯長龍訴周士海股權轉讓的糾紛案”中明確了,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分期支付轉讓款額時受讓人出現延遲付款的情形,若股權轉讓人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不適用《合同法》第167條關于在分期付款買賣合同中,買受人未支付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時,出賣人可要求解除合同的規定。
本案共經過兩次審判,一審駁回原告湯長龍的訴訟請求。湯長龍不服,提起上訴。四川省高院作出判決:一、撤銷原審法院判決;二、確認被告人周士海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股權轉讓資金分期付款協議》行為無效;三、湯長龍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需向周士海支付股權轉讓款710萬元。周士海不服四川省高院的判決,向最高法院申請再審,最高法院駁回了周士海的再審申請。
筆者認為,本案之所以能夠成為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其原因在于雖然我國實行的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并沒有單獨的商法典,但是在適用《合同法》第167條時卻不可一概而論不加區分,下文將結合本案,談談商事合同與民事合同相比都有那些特殊之處值得我們注意。
雖然區分民事商事合同,在確定相應的法律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為止,我國法學界認為就“商”“商人”“商事”等相關概念形成明確而又一致認可的定義,除目前的單行法《公司法》《票據法》《保險法》《海商法》等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其他事項的裁判均依照民法的規定,這樣的立法模式雖務實而又靈活,但卻不成體系,不僅不利于對市場經濟的統一規范,而卻也有礙對單行商法法規、內容的理。①反觀國際上,各國對于商事合同的概念定義雖不盡相同,但大多是建立在“商主體”“商行為”概念的基礎上。例如《國籍商事合同通則》中并沒有直接對“商事合同”的概念予以界定,而是通過合同的主體是否屬于商主體,或者合同交易的性質是否具有商事性,來判斷是否屬于商事合同,這一做法值得借鑒。因為在現行商業活動中,用民法規則來規制商人,并沒有將商人當做專業人士看待,這樣不僅降低了對商人,這一類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的要求,而且對商業活動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沒有益處。
本案中商事合同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商事合同的解除權上?!逗贤ā返?67條第一款的全文是“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雖然該條款使用了“或”字連接要求支付貨款或解除合同,但二者之間并非簡單的選擇關系,就本案而言,從維護交易安全的角度出發,本案所爭議的股權以過渡到原告湯長龍名下,并以參與公司實際的經營管理,不宜輕易的解除合同。
《合同法》對合同的單方解除權既在總則中有規定,在分則有名合同中也有所規定,但是總責和分則的規定并非簡單的并列關系。分則中的單方解除權是對總則中單方解除權的具體化,而總則中第94條關于單方解除合同的規定有一個核心問題是“嚴重違約致使合同的根本目的不能實現”。而本案中,被告的根本利益就是去的股權轉讓的對價款,在原告可以繼續履行的情況下,顯然不會影響到被告訂立合同時所期待的經濟利益的實現,因此應參照適用《合同法》第167條,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這一法律效果,而非解除合同。
(一)商事合同解除權的法律適用
商事合同主體性時解除權應當受到限制,雖然在《合同法》分則中規定了合同主體享有任意解除權,但該規則是建立在信賴利益的基礎之上,規范的是民事主體,當合同具有商事性質時,法律適用的差別較大,如委托合同、定做合同、租賃合同。具體到本案,本案雙方當事人簽訂的是一個典型的股權轉讓合同,雖然股權轉讓合同是一種建立在雙方合意的基礎上的合同,并要求支付一定的對價及標的物,與買賣合同相類似都是雙務有償的合同,但其卻有著很強的特殊性,如股權轉讓程序的特殊性,《公司法》第72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相互可以轉讓全部或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之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權交付則相對復雜,需經歷三個步驟:首先,注銷轉讓股東的出資證明書,接著,向新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最后,修改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②
還有一種情況,合同一方為非商人,如非商人的一方以投資為目的簽訂的股票、證券、期貨合同,在這類合同中商主體刑事任意解除權應該受到限制,若雙方對于是否可以解除合同約定不明或者法律適用存在爭議,應結合商事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等,作出有利于非商人一方的解釋。
(二)分期付款的買賣合同
分期付款買賣,是指當事人約定在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買受人之后,買受人需在一定期限內,將其應付的總價款總額分次向出賣人支付的買賣合同。縱觀各國的立法與司法實踐,很多國家及地區,都為分期付款買賣合同單獨立法,體現了各國對分期付款買賣制度的關注,然而我國至都沒有一部以單獨立法的形式規制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法律制度。
分期付款買賣合同法律制度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體現了雙方當事人在經濟生活中的權利與義務,并與債權、物權等權利聯系密切。出賣人為了頻繁交易的需要,為了節約交易成本和時間,往往會事先擬定好合同條款,在未與買受人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求買受人接受合同。再如,實踐中也常常存在著出賣人濫用《合同法》第167條行駛解除權的情形,雖然法律賦予了出賣人合同的解除權,在實踐中存在著出賣人被利益驅使,在買受人未支付價款達到五分之一時,就選擇與買受人解除合同而不是請求買受人支付剩余價款,這種做法往往有失公平。③
(三)分期付款的股權買賣合同
正與上文所述,股權買賣合同是一個特殊的買賣合同,雖然有著大多數買賣合同的共性,但其特性也十分明顯,不可簡單適用用民法中買賣合同的規則對交易雙方進行調整,那么分期付款的股權轉讓合同就更是如此。理由如下:股權雖然也是一種物權,但不同于普通商品,它既是財產權的象征也是身份權的象征,買受人可以通過受讓股權參與公司的經營和管理,而普通分期付款買賣合同中轉讓的往往只是是所有權,而在保留所有權的分期付款買賣合同中,轉讓的僅是使用權。本案中,雖然股權轉讓合同發生在原告湯長龍與被告周士海之間,但股東名冊的變更則是由公司青島變壓集團成都雙星電器有限公司完成。與民事合同追求公平的價值取向不同,商事合同更加注重效率。由于基本價值取向的差異,商事主體定力商事合同的目的在于營利,而民事合同則更多地體現的是誠實、信用。在本案中,法院支持了原告湯長龍的訴訟請求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維護交易安全,因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交易涉及很多方面,如其他股東對股權受讓人的信任與接收,而且股權已登記到原告湯長龍的名下,湯長龍也未做出根本違約致使合同根本目的不能實現的行為,所以撤銷合同可能對公司經營管理的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法院的判決不無道理,法官在判案時運用了法律解釋的運用也十分得當,發揮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該案的判決也成為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性案例,為今后的商事合同的裁判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 注 釋 ]
①美國統一商法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②呂來明,郝春崢.商事合同制度適用初探——兼談“商事通則”中商行為一般規則的建立[J].中國法學,2003(4).
③趙一瑾.商事合同解除權的特殊限制[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6(3).
D
A
2095-4379-(2017)21-0185-02
李思宇(1991-),女,漢族,黑龍江大慶人,黑龍江大學,法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