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洪冰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
在反腐背景下對終身監禁制度的思考
白洪冰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隨著我國的反腐敗工作不斷深入,形成反腐常態化、反腐高壓化與反腐制度化。對貪污腐敗分子進行嚴厲的法律制裁。《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的出臺更是增設了對重大貪污腐敗犯罪分子的終身監禁措施,其中有進步的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對終身監禁制度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對終身監禁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幫助。
反腐敗工作;刑法修正案;終身監禁
終身監禁是西方國家刑法中監禁刑的一種,定義為犯罪者終身監禁,限制其人身自由直到其生命終結的一種刑罰方式。在理論上屬于自由刑,又被稱為終身自由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的出臺首次確立了我國的終身監禁制度。在當下反腐和慎用死刑的背景下,終身監禁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既要起到制裁貪污腐敗犯罪分子的作用,又要順應當今世界慎用死刑的趨勢。
(一)加大對貪污腐敗犯罪的打擊力度
無期徒刑相比終身監禁是可以減刑的,無期徒刑在兩年刑期執行完畢后,確有悔改或有立功表現的就可以減為有期徒刑,最少執行13年即有可能出獄。對于這些貪污腐敗犯罪分子來說,通過之前的地位或人脈關系輕而易舉能夠進行一些不法交易從而獲得減刑出獄的機會,大大降低刑罰的威懾力。終身監禁措施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屬于真正意義上的“無期徒刑”,犯罪分子將會一直待在監獄里等待死亡,沒有減刑、假釋的權利,除非出現大赦或特赦的情況,這樣將會大大提升它的嚴懲力度。
(二)補充我國的刑罰體系
刑罰的輕緩化是世界刑罰體系改革的方向,我國目前的刑罰體系可以總結為死刑過重和生刑過輕,之間的過度不合理。終身監禁制度的出現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死刑的適用,對生命的尊重也體現著一個國家法治文明水平的高低。終身監禁的威懾力和嚴厲性低于死刑又高于無期徒刑。無期徒刑已經慢慢喪失了其應有的效果,不能嚴格執行其無期的刑期,無期徒刑與有期徒刑的差別也越來越小,無期徒刑和死刑之間需要終身監禁來過渡,未來將逐漸代替死刑。
(三)與國際司法發展接軌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死刑的適用將減少,人的生命權應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國雖然未廢除死刑,但是終身監禁制度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在去死刑化的路上又前進了一步,同時也在逐步履行在死刑方面我們應承擔的國際法律義務。對于多數潛逃海外的貪污腐敗分子,我國的死刑制度反而成了他們的免死金牌,西方國家基本已經廢除了死刑,以保護犯罪分子的生命權為由拒絕我國政府的引渡,死刑不引渡成為了犯罪分子的救命稻草,這是對我國司法尊嚴的侵犯。終身監禁措施的出臺將會讓逃亡罪犯無所遁形,西方國家再無借口拒絕引渡。
(一)終身監禁的經濟成本
犯罪分子的剩余生命將在監獄中度過,短則十幾年,長則幾十年,其中有些人喪失了勞動能力,無法創造社會價值,但是卻需要納稅人的錢去維系他們的基本生活,去完善監獄的配套設施和提供必要的醫療救助。終身監禁的成本將遠遠高于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同時,對監獄和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必然會加大財政投入,加重納稅人的負擔。
(二)減刑、假釋同樣是人身權利
刑罰的目的在于懲處和教育,如果刑罰的執行過于僵硬則不利于改造。高銘暄認為,“不得假釋的終身監禁不符合‘人總是可以改造的’的基本理念”。張明楷也不贊同:“終身刑是侵害人格尊嚴的,比死刑更為殘酷的懲罰方式,不應成為死刑的替代刑”。終身監禁的犯罪分子一旦喪失了減刑和假釋的權利,則打消了積極改造的念頭,也會導致他們放棄立功的機會,保護其他的犯罪分子,不利于案件的偵破。這是對基本人身權利的侵犯,也會加大犯罪分子的主觀惡性,滋生自殺、監獄暴力犯罪的出現。
(三)輿論的影響
案件的審判處理有時候會受到輿論的影響,媒體的斷章取義和網絡消息的不真實性、不可靠性往往會被別有目的的人利用來煽動輿論。輿論認為終身監禁的嚴厲程度不及于死刑,說到底認為終身監禁措施是一種自由刑,貪污腐敗犯罪分子罪大惡極,必須判處死刑。在短暫的時間里,老百姓不會區分什么是重大貪污腐敗分子和貪污腐敗分子,更不會區分罪行的嚴重程度,此時的變化將面臨不小的壓力。
終身監禁制度必然是我國刑法史上的一大創新,制度的創新要經過不斷的質疑與改進。終身監禁制度的出臺不僅對于打擊懲治貪污腐敗分子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廢除死刑也是當今刑罰發展的趨勢,終身監禁將在未來作為死刑的一種替代措施,達到預防與懲治的效果。此舉既滿足了國內反腐的背景也響應了慎刑的趨勢。但是終身監禁也是侵犯基本人身權利的,希望刑法再次修改之際也考慮到此類問題。
[1]毛亞丙.我國終身監禁制度若干問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6.
D
A
2095-4379-(2017)21-0210-01
白洪冰,西北政法大學,2015級法律碩士(非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