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清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德宏 678400
?
論隱私權的民法保護
楊 清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德宏 678400
在當前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生隱私泄露的情況,所以讓更多的人們越來越關注個人隱私的保護問題。然而,就我國當前的立法而言,其對隱私方面的規定還相對較少,以至于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的保護體系,自然也就難以保護公民隱私。對此,強化隱私權的民法保護,方有利于維護個人的日常生活安寧,增強公民的安全感。本文具體分析隱私權的民法保護建設,以便為公民隱私權的保護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隱私權;民法保護;建議策略
所謂隱私權,顧名思義,即一種歸自然人個人所有且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毫無關聯的權利,包括個人信息、私人活動以及私人對其私人領域的支配權等。深入論述隱私權的民法保護建議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民法對公民民事權利的保障主要分為預防與救助兩種,其中,預防主要表現在立法方面,而救濟則主要以司法為主,一個國家,若其法律健全,那么其立法與司法則必然在同樣的權利保護體系中共同存在。
在2010年的兩會中,王利明教授提出了關于制定人格權法的議案,明確規定了公民的隱私權受法律保護。其中,在這個議案中,隱私權的范圍主要涉及到私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空間等內容,也就是公民的住宅不能夠收到侵擾,公民的生活安寧和日常生活中的通訊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這樣雖然能夠讓隱私權的保護在立法中找到相關的依據,從根本上避免隱私權被侵犯之后而無法可循的現象。然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這些法律內容卻遠遠不夠。因此,還需要更加具體的規定隱私權的民法內容、范圍、特征以及侵權責任等內容,完善隱私權民法立法保護規定,為隱私權的民法保護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據。
在公民隱私權民事司法的保護過程中,應該側重于構建隱私安全的審判制度。其中,不僅應該保護案件當事人的隱私,而且還需要保護與案件不相關人的隱私。因此,在隱私權侵犯的審判過程中,必須設置一系列明確的規則制度,以便能夠更加全面的保護各方當事人的隱私權。
(一)隱私權的民事司法保護原則
對于隱私權的民事司法保護,應該堅持下列幾個原則:一是不公開審判隱私案件的原則。當前,在我國所施行的許多法律法規中,都明確指出了針對涉及當事人隱私的案件,應采取不公開審判的方式;二是對當事人的處分權加以限制,所謂的限制當事人處分權,即原本當事人應當享有是否主動公開隱私的權利,但基于處分權限制原則,考慮到其中的特殊情況,即當事人所公開之隱私可能會對他們造成人身攻擊或是揭露他人隱私,這便可對當事人所享受的隱私處分權加以限制。三是合法收集隱私證據原則。即針對案件的審理過程,相關調查人員僅能搜集與案件相關的資料或證據,至于其他與當事人隱私有涉及的問題,當事人則有權拒絕回答,此外,相關調查人員更不能夠采用非法的手段獲取案件的證據,否者這些證據資料將不能夠作為案件審判的根據。
(二)規范隱私權保護的內容與范圍
在隱私權的民事司法保護過程中,不僅只是規定公民的人格權,還需要明確規定公民隱私權的保護內容和范圍,增強隱私權法律的可操作性。只有讓各種隱私案例真正有法可依,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護公民的切身利益。然而,如果所規定的隱私權的民事內容和范圍不明確,又很容易讓犯罪分子鉆空子,從而乘虛而入。因此,在完善隱私權法律的過程中則需要從根本上完善,切忌治標不治本。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公民隱私權的司法內容也需要不斷進行完善,及時了解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完善隱私權司法的不足之處,以便能夠更好的彌補現代社會發展和法律規定之間的缺口,以便公民的隱私權能夠真正受到法律的保護。
(三)確定侵犯隱私權的各種程度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通過明確規定公民隱私權受到侵犯的程度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才能夠讓公民在隱私權中的利益得到有效保護。其中,在民法和刑法中明確規定了公民隱私權在受到法律侵犯之后應該承擔的法律后果。例如,在我國的《民法》中明確規定了多種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而與公民隱私侵權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有四種,即消除影響、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2]。在《刑法》中明確規定了不能夠非法查處他人的身體或者是住宅,否者將處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因此,通過明確規定隱私權受侵犯程度所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能夠從根本上預防一定的犯罪活動,并將其作為打擊犯罪的有效手段。
總而言之,在我國公民隱私權的保護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以法律規制為主導,并采用行業自律的模式進行輔助規范。同時,還需要公民自身不斷增強道德素質和權利意識,以便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我國公民隱私權的民事保護水平。
[1]費佳敏.試論信息時代隱私權民法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6(1):156-157.
[2]成依然.患者隱私權的民法保護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03):124-125.
D
A
2095-4379-(2017)21-0256-01
楊清(1986-),女,漢族,云南保山人,碩士研究生,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教,研究方向: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