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路徑及其啟示
王小靜
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概念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盧卡奇和柯爾施兩人將馬克思主義解釋成一種人道主義,在當時將一種反對列寧主義稱為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并且將其分為了黑格爾主義、存在主義、結構主義等多方面的馬克思主義,而這種轉變是因為誤解了馬克思主義批判意義的原因,甚至在20世紀時期,西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霍布斯鮑姆都曾經迷失過方向,喬姆斯基也曾說過轉化民主性主義的困難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批判路徑也逐漸具體化,文章從縱橫面對西方馬克思主義進行批判路徑的分析,并從中得到啟示。
西方馬克思主義;批判路徑;啟示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至今已經將近一整個世紀,在我國的傳播則不到40年,但是我國國民對其的理解和運用等卻有很大的變化,這也間接的反映了我國巨大的社會發展變化,同時折射出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用其解決中國存在問題的水平。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最重大的意義就是其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這種批判精神的存在,對于我國來說是非常不錯的存在,因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運用,可以解決我國國民現代化中遇到的種種負面情況,同時堅決抵制物欲的膨脹感以及拜金主義的進行,對我國的發展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啟發和借鑒作用。文章通過對縱橫面對其進行批判路徑的講解,并從中得到把握時代變化等啟示。
(一)從古至今的批判路徑,對發達工業社會進行批判
從古至今的批判路徑,指的是從對啟蒙的質疑向對發達工業社會進行批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啟蒙是人類駕馭自己的生活,走向進步的一種動力,也是我國國民主體性增長的領導者和精神的保障者,啟蒙是一直都伴隨著國民的成長,并通過不同的方式將人與周邊環境進行協調,引導人類走向自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國民的理性逐漸的得到發展和培養,也就是說啟蒙構建了理性,尤其隨著社會的發展,啟蒙已經通過各種科學解釋和技術手段具體化。但是資本主義的啟蒙卻從其歷史走向現實,其表現在其一矛盾性,就是在啟蒙消除了不平等的同時卻又將這種不平等持續下去,比如絕對的君主統治,就是消除了舊的不平等,但同時在所以存在關聯中,將不平等持續下去;其二是啟蒙是一種非實體的文化方式,這種方式在肯定個性的同時,卻又否定了這種個性,將個體進行操控然后統一;最后就是啟蒙在倡導自由的時候,其實就是不自由,所以這種批判途徑是具有一定的矛盾性的[1]。
(二)從目標到實踐的批判路徑,對現代中現實困境做批判
如今現代性是具有一定的原則和要素的,其中包括了理性精神、法律制度、平等原則等等,這些都是啟蒙中存在的普遍原則,是未來發展樹立的旗幟,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家連同資本主義,一起摒棄舊傳統和建設自由進步的社會的發展目標,其問題在于,啟蒙運動倡導的原則和要素、精神等,是作為開啟現代性目標的鑰匙,同時它的歷史與現實的實踐具有很重大的疑問,但是其目標到實踐的批判路徑,始終都處于一種現實與理想脫軌的沖突中。雖然說資本主義現代性能夠構建龐大物的體系,但是人卻沒有成為駕馭者和領導者,反而成為客體,反被物進行了控制和支配,失去了主體性。正因為如此,從目標到現代性時間的前景是黑暗的,甚至如果再不加控制,就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2]。
(三)從統一到背反的批判路徑,對西方馬克思主義中資本主義進行自反性批判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進步,資本主義已經逐漸的形成一體化的事態,比方說極權主義一體化、技術統治一體化甚至消費控制一體化等。而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以上的一些一體化做出批判表示,表示資本主義可以有瓦解各種內在不利因素的能力,同時還能阻止外在不利因素的侵入,逐漸能夠發展成為一種對古各種危機的能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就是最好的社會。因為,一體化的發展并不意味著和諧和內在統一,同時也不意味著資本主義存在的問題就會輕易解決,其一體化知識一種強制的統一,否定了人們生活的多樣化和價值化,否定了大眾追求的可能性和重大的價值,同時否定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其根本上是與人的價值需求背反的[3]。
(一)經濟橫面進行批判路徑
經濟橫面的批判方式其實就是物化,所謂的物化就是物品對人精神、經濟、思想等各方面侵蝕的過程,人本身是對物品有著支配使用的權利,但是隨著社會的變化,逐漸的變成了物品對人的控制權,這種控制權會逐漸的瓦解人們的認知能力,控制人們的思維能力,讓人們自愿的被控制,其會從經濟層面進行防線突破。這種物化一方面是能夠給人帶來表面的愉悅、心靈象征性充實、思維單一化、攀比的成就感等等,另一方面,其實就是物化意識進行操控,控制人們去進行攀比、消費等,逐漸的瓦解了人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斬斷了人們的購物理智等,最終將人們帶入自身封閉的空間,這種方式其實是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的。
(二)消費異化進行批判路徑
消費,其實就是人們付出資金的過程,它與經濟是密不可分的,其消費是一種激發人們購買欲望的手段,而異化的消費及時一種與自我相離的幻想行為,其主要表現為人們對物的占有欲,但是對物的性質、來源等各方面都一無所知,這種異化的消費是趨于強制性的,消費的態度等是應該遵循消費的引導的,并在事實上顯現出“可消費否”的一種狀況,以及除了消費自己沒什么變化,只是記憶而已的感覺。消費異化只不過是表明了除了生產領域上的對抗之外,還有消費領域的對抗等。曾有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表示,當今的社會就是以消費為主的社會,也就說消費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其提出的消費不是作為經濟流通的消費,因為消費的主體是沒有自我選擇能力的普通個體,而且消費是對享受的否認,以及消費是實現社會一體化的政治控制和整合機制,通過消費異化的批判路徑,能夠感覺到隨著社會的發展,其消費存在著相應的退步[4]。
隨著社會的發展趨勢而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路徑對我國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其中包括了在探索問題意識或者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索中,首先要保持著以發現食物本質和規律問主要內容為前提;其次是把握我國的發展趨勢,尋找與社會實踐不謀而合的的方法,推動實踐對現實情況的變革方式,這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走向和實現時代化的基礎;然后就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時代化必須要求大眾化,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需要具有廣泛深刻的影響力,能夠及時有效轉化大眾的自覺理念,成為個體成員生存環境變革的一種激發機制,重大社會歷史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保障。通過努力逐漸實現西方馬克思主義科學化、時代化、大眾化以及統一化,這樣一來才能夠推動西方馬克思主義實質性的發展過程,實現西方馬克思主義變革時代,同時實現解放人類的價值宏觀以及現實意義,以上這些都是我國對西方馬克思主義進行考察、咨詢、實踐等動作之后,所得出來的最基本的啟示。
總而言之,從人本主義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到科學主義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最后到生態學大眾化的西方馬克思主義,通過轉型,基本上體現了西方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軌跡。文章從縱面的批判方式(從古至今的批判路徑,對發達工業社會進行批判、從目標到實踐的批判路徑,對現代中現實困境做批判、從統一到背反的批判路徑,對西方馬克思主義中資本主義進行自反性批判),到橫面的批判方式中的經濟橫面進行批判路徑和消費異化進行批判路徑兩種批判路徑,從中得到基本的啟示,促進了我國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認知,促進了我國的各項發展。
[1]顏佳華,朱逢春.西方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對行政學研究的影響與啟示[A].顏佳華.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一卷)[C].湘潭大學出版社,2009.9.
[2]龔劍飛.“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第二國際經濟決定論的批判及啟示[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3,01:19-26.
[3]胡緒明,舒超.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理論及其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啟示[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732-736.
[4]穆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深層解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06-28004.
B
A
2095-4379-(2017)21-02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