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洋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
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論引導力的提升
王璐洋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輿論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確認識和分析網絡輿論,并充分認識到加強網絡輿論引導的重要意義。本文從網絡輿論的特征分析入手,探討如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以實現對網絡輿論的正確引導,傳播社會正能量。
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論;正能量
引導網絡輿論的首要問題,是要正確認識和分析網絡輿論的特征。思想政治工作想要得到高效進展,就必須先分析得到網絡輿論的特征。因此,通過分析,我總結出網絡輿論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主體的復雜性
在網絡的世界里,網絡的主體具有復雜性。網絡主體不分時間地點、不論人物性別年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并且網絡實行的是匿名制,使得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言論、自由的展開討論,形成一個平等卻復雜的網絡環境。
(二)內容的不確定性
互聯網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人們不出門就可以接收到新鮮的資訊,了解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互聯網豐富的信息內容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垃圾信息也趁機進入人們的視野。同時由于網絡的匿名制,更激發了人們想說的欲望,有些人的素質不高,政治立場不確定,導致發表的言論內容也盲目不定。
(三)消息傳播的快速性和難控性
互聯網的產生,把整個世界都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一件大事的發生,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立即了解,導致很短的時間網上就會引起熱烈討論,形成的速度特別快。而且互聯網又缺乏實實在在的有效管理,這就造成了網絡輿論在形成時期就難以控制。
“輿論導向的正確,人心凝聚,精神振奮;輿論導向事物,后果嚴重。”①江澤民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為“其他一切工作指明正確的政治方向,保證各項工作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②所以,“輿論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所系的工作。”③由此,可以看出,輿論工作的重要性。網絡又是輿論引導的主陣地。
(一)要想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就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的引導。馬克思主義是我國主流的意識形態,但是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上,馬克思主義面臨巨大挑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清醒的認識,強化馬克思主義在互聯網輿論中的主導地位。
(二)提高互聯網服務水平,需要網絡輿論的引導。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傳播先進文化、宣傳科學真理、弘揚社會正氣。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出積極良好的氛圍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三)集中民情,匯集民意,需要網絡輿論的引導。準確的匯集民情有利于我國制定準確的大政方針,同時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點。互聯網提供了一條高效、便捷的途徑,致力于匯集和分析民情民意,但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謾罵、詆毀等負面輿論。這些負面內容嚴重擾亂黨和政府制定的關注民生,了解民情的方針。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聽取來自民眾的不同的聲音,才能對網民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指導他們發表真實的網絡信息和輿論內容。(2)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網絡輿論信息機制,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陽光的網絡環境下進行。(3)思想政治教育者與網絡領袖可以保持緊密聯系。由于網絡領袖基本上掌握了網絡輿論的走向,直接影響著網民的是非判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與網絡領袖一起共同引導網絡輿論,不斷傳播正能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政府也應該加強網絡輿論的引導。正是由于網絡言論自由,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才導致各個渠道的信息量增加,真實性有待考證。政府應該堅定公眾的信念,適時的給予正規引導,公眾可能會更理性對待。
(三)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輿論引導力,就必須綜合掌握社會輿情。李普曼依據當時的現實情況,提出全面分析社會輿情就得依靠專業知識人員來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掌握社會輿情,并加以深刻的分析研究,用專業的知識和手段引導網絡輿論。
(四)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輿論引導力,就必須加強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對傳統道德的教育。每個人對事物的評價源于自身的道德素質,因此從道德教育入手,必定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對輿論的引導。
網絡輿論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社會良性運轉的同時,也可能造成謠言四起,社會動蕩。因此我們必須對網絡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網絡輿論是必然產物不可阻擋。我們要加強思想政治對網絡輿論的引導,才能使社會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 注 釋 ]
①十四大以來重要的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②張蔚萍.新編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
③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D64;G
A
2095-4379-(2017)21-0290-01
王璐洋(1993-),女,漢族,山西臨汾人,山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