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宇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 100872
對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探討
劉 宇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 100872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建設水平的提升,網絡交易的流行趨勢已經無法阻擋。網絡交易給大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的安全問題,尤其是欺騙、詐騙現象等問題,都是當前亟待解決的。民商法保護是網絡交易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就此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網絡;交易安全;民商法;保護;相關
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網絡交易如果保持在安全的狀態下,的確能夠對雙方達到互惠互利的目標,但是現如今的網絡詐騙案例數量不斷的增加,在交易詐騙的招數上五花八門,很大程度展現為防不勝防的狀態,如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沒有采取合理的手段與方法來應對,肯定會造成特別不好的影響。為此,我們有必要不斷健全民商法的保護,加強網絡交易安全。
(一)信息來源的渠道太多,消費者知情權受限
自從進入到信息化時代、網絡化時代以后,網絡交易的頻繁程度不斷的增加,同時已經成為了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多方面都產生了特別大的影響。我國在現階段的發展中,正進入到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針對網絡交易安全現狀進行分析,能夠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針對性的手段來處理問題,避免形成嚴重的隱患[1]。一般而言,網絡信息的來源渠道是非常多的,可是消費者本身的知情權非常有限。例如,當下的手機APP購物網站數量十分多,且在注冊過程中開始通過實名認證等方法完成,表面上擁有健全的購物體系和保障方法,但是實際上并沒有品牌的影響力,在售后方面比較差,顧客遭受到上當受騙后,沒有直接證據來舉報和維護自己的權益,最終造成了用戶自身損失的增加[2]。當前的信息來源在網絡上非常廣泛,即便是正當網站,也會插播很多的廣告,彈出的其他窗口比較多,很多用戶都難以做出正確的篩選。
(二)交易過程的風險在網絡交易中呈現多樣化趨勢
網絡交易安全是最終的目的,可是對于安全方面的隱患和不足,當今工作面對的挑戰是非常大的。在近幾年的發展中,網絡詐騙現象不斷的增加,對很多地方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產、生活都產生了特別大的負面影響。從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交易過程的風險在網絡交易當中,展現為多樣化的趨勢[3]。首先,網絡交易不再完全通過官方渠道來完成,而是采用支付寶匯款、微信紅包、充話費等模式來實施,雖然付款的金額是一樣的,但是并不能作為直接證據來保障自身的權益。比較明顯的案例在于,微商的出現可直接通過充話費和微信轉賬、微信紅包來完成,但是如果買家付款以后,賣家不發貨,或者是直接把買家拉黑、刪除等,就很難進行追查和處理[4]。其次,網絡交易的風險當中,還展現為各種黑客技術的詐騙和信息盜取,這種狀況是非常危險的,表面上一樣的網站和信息,實際的內容卻是千差萬別的,在防范風險比較薄弱的情況下,很多用戶都會上當受騙。
(三)網絡交易過程其協作性有待加強
在網絡交易的過程當中,不可能單純依靠一家公司來完成,肯定是大家互相合作的結果。從主觀的角度來分析,網絡交易在目前引起了很大的輿論壓力,內部的協作水平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如果長久保持在固有的體系上,根本無法獲得較大的進步,買賣雙方的信譽都會不斷的降低。首先,網絡交易在開展的過程中,一定會涉及到第三方的合作,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務、第三方支付機構、第三方保障體系等,如果大家沒有按照規范的內容和相關標準進行合作,那么在最終的交易上肯定會出現特別大的矛盾和沖突[5]。有很多買家在購買產品以后,售后根本找不到正確的渠道,在退貨維權過程中,所有合作方都說與他們無關,對用戶的訴求展現為踢皮球的現象,這就導致網絡交易的漏洞、詐騙現象不斷突出。我國對網絡交易安全的關注度是非常高的,近年來處理的案件也不斷的朝著嚴格的方向來完成,日后的協作性將會成為硬性工作標準。
(一)民商法中的法律行為中的表示主義依然適用于網絡交易
在現代化的工作當中,網絡交易安全想要在日后得到更多的保障,對固有的缺失和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必須加強民商法的應用。網絡交易雖然展現為較強的虛擬性,但是涉及到具體的產品,同時也有切實的交易金額存在,如果違反了民商法的內容,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法律條文、規范,對網絡交易進行判斷和查處,不斷的對用戶利益進行維護。例如,某些APP購物網站對用戶進行欺騙后,肯定會迅速的撤離,并且將所有的證據和痕跡銷毀。可隨著國家的管理機制不斷健全,所有的APP都會留下注冊信息,或者是在相關的部門中,留有較多的備案內容,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備案和固有留下的信息,進行不斷的追尋和查處。在2017年,“某未來網”APP就涉及到對用戶的詐騙,同時涉案金額非常高,呈現為全國各地的連鎖作案現象。通過進行門店的調查研究和用戶的訪問,找出了較多的線索,最終對詐騙人員進行懲處,對地方經濟的和諧進行良好的維護。民商法的法律條文、規范,正在不斷的增加,相信日后會有更好的成績。
(二)民商法應明確網絡交易中雙方的法律地位、責任
網絡交易已經成為了無法阻擋的趨勢,想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加安全的保障,在多個方面減少固有的問題,必須對網絡交易雙方的法律地位、責任進行有效的規范,應將民商法的保護體系進一步的健全,確保在各項工作的實施過程中,能夠達到有據可依的狀態,這樣就可以更好的避免在未來工作中出現不必要的隱患。本文認為,要在法律中承認,虛擬的交易主體也具有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因為虛擬主體是真實主體在網絡上的體現,是真實主體的數字形式,因此,民商法要承認電子商務主體的存在,并對其法律地位和責任進行規定,在法律上用技術手段設計電子身份,并賦予交易平臺對電子身份確認的權利,并允許交易平臺公開其確認結果。通過采用這樣的手段后,民商法的保護水平將會大幅度的提升,對過往問題的處理,不再是按照簡單模式完成,而是直接利用最嚴格、最有效的懲處方式進行干預,對網絡交易安全的潛在性問題,進行全面的整治,為將來的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民商法應對網絡交易的法律規范進行調整
就網絡交易安全本身而言,其畢竟是虛擬的交易,存在的特殊性較強,倘若我國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總是從實體的角度出發,或者是完全不考慮網絡交易的特殊性,那么在民商法的具體保護行為實施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的疏漏情況,這對網絡交易的未來發展,構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要求我們在未來的工作當中,對民商法針對網絡交易的法律規范,實施全面的調整和分析,應該對時代的內容和用戶的需求切實考慮、調查、研究。例如《電子交易法令》、《電子簽名商務法案》等。對于那些不適應網絡交易的法律規定做適當的修改和調整。例如民商法中規定涉外合同必須采用書面形式,但是隨著網絡交易的發展,我國合同法在1999年對此項調整為“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睂⑦@些工作良好的落實后,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得到較多的協助,整體上的工作進展比較明朗。
本文對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展開討論,現階段的工作實施中,整體上能夠以謹慎的態度來完成,未出現嚴重的隱患。日后,應繼續在網絡交易安全方面大量調查、商討,要在民商法保護工作上,不斷的拓展和健全,應針對已經發生的情況、可能發生的情況,都做出積極的考慮,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
[1]韓文.民商事糾紛中“習慣”的嵌入與作用發揮——以“網購自取”糾紛為研究思路[J].企業經濟,2016,09:86-89.
[2]王成.民商法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創新[J].法制與社會,2016,26:18-19.
[3]劉秀梅.C2c交易平臺提供者的經濟法地位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105-112.
[4]梅智斌.淺析網絡環境下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爭議[J].滄桑,2011,01:185-186.
[5]齊愛民,何培育.論我國網絡交易的法律規范——兼評<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1,02:38-42.
D923
A
2095-4379-(2017)29-0166-02
劉宇(1985-),男,漢族,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