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雪冰
長春財經學院,吉林 長春 130122
經濟法調整對象范圍的動態性
段雪冰
長春財經學院,吉林 長春 130122
我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范圍處于動態發展中,它根據我國經濟政策的調整而產生變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差異。經濟政策的發展決定著法律調整模式,法律維護國家的政治秩序與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是確保社會經濟運行的協調發展,如果缺少國家的推動,單憑社會力量是達不到目標的。
動態;發展;經濟法
由于我國現階段面臨經濟轉型期,伴隨著大量的現實問題產生,因此,應該對經濟法調整范圍的動態性進行分析探討,找出根本問題,調整經濟法,使市場經濟穩定發展。
唯物辯證主義的觀點告訴我們,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經濟法的調整范圍也是如此。從空間因素來講,每個國家實行的經濟體制都是不同的,對經濟市場的宏觀調控和管理范圍也不相同,因此,產生的效果也將不相同。即便在相同的經濟體制下,每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也不相同,使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對重點調整的對象也將不同。從時間上講,對于國民經濟狀況而言,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會有不同的體現,應該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經濟制度,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
從經濟法的發展可以看出,盡管經濟法在每個國家、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作用,但都是由國家操控經濟活動的法律形式。對于法律的制定與執行,它是在穩定的指導原則下進行的國家活動,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范圍的動態性尤為明顯。國家對社會經濟的監管與調控方式應該不斷更新,所引起的經濟法調整對象范圍都在發生變化。例如某國在發生戰亂時,他們的經濟市場必然受到巨大沖擊,那么相對應的調整對象也會發生轉移。
從民法的發展過程來看,從最早的羅馬法到《法國民法典》這一階段,它是私有制占統治社會的生活條件與沖突最經典的法律表現,具有重大意義。我國的《民法通則》也對其內容進行補充,但未曾變動。雖然之后有很多的法典頒布,但都只在內容上做了調整完善,對傳統民法仍有保留。由于經濟法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各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的發展時期,都會引起經濟法的調整變動,使之更好的適應社會變化。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法律維護國家的政治秩序與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是確保社會經濟運行的協調發展,如果缺少國家的推動,單憑社會力量是達不到目標的。而經濟政策的發展決定著法律調整模式,經濟法是伴隨著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產生的,例如戰后的德國采用反壟斷為主的經濟法,日本則采用鼓勵、扶植壟斷主義。在每個發展時段,都有不同的經濟法律。其二,受各國學說思想影響。例如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德國,社會哲理法學派對德國的民主黨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三,滯后性與前瞻性。法律是對經濟生活的反映,它的存在與發展要以社會事實為前提,而制度是通過規則表達的,規則的出現則是發展的過程,以引導國家經濟的協調發展。
我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范圍處于動態發展中,具體表現為它根據我國經濟政策的調整而出現市場發展情況,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差異。具體差異性表現為:其一,發展軌跡的特殊性。法律經過不斷地發展演變,從民法到行政法制度,都在不斷突破,這跟成熟的市場經濟基礎有關。在我國,法律的現代化正在建設過程中,經濟法與經濟體制改革都是同步發展的,應該把法律與現實相結合,實現中國的法制現代化。其二,制度背景不同。我國政府是社會政治生活與經濟生活的組織者,在政府的推動下,由計劃經濟轉化為社會經濟。由于市場發育不健全,使市場競爭難以發揮作用,而且存在某些歧視政策,導致市場主體得不到準確的市場價值信息,不能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其三,歷史文化差異。我國受儒家傳統文化“重文輕商”思想的影響,不利于市場經濟觀念的樹立,導致經濟法律制度的缺失,使人缺乏誠信,如果不建立強有力的調控體系,則會導致惡性競爭現象日益嚴重。
我國現階段正面臨著經濟轉型期,需要國家介入進行宏觀調控,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政府的宏觀調控要以總經濟利益為出發點,穩定物價、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收支平衡,并且制定經濟行為規范,利用財政、貨幣的經濟手段或者法律制裁,調控經濟管理行為,修改配套法律,比如財政稅收法。市場規制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解決社會公益性矛盾,注重效率與公平,為宏觀調控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經濟條件。我國出臺的《中化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明確指出,反對壟斷和保護競爭的法律制度,但隨著國際資本的涌入,外資出現并購行為形成壟斷,針對這一情形,我國應該大力扶持國內資本的發展。
由于經濟法發展時間較晚,存在很多不足,但只要掌握變化規律,就能對其進行完善。總之,經濟法對象的調整范圍是由經濟關系的特殊性決定的,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經濟法進行宏觀調控,把握內外部經濟管理關系,使市場經濟平穩發展。
[1]尋靜秋,魏傳凱.中國經濟法調整對象之靜態性與動態性分析[J].時代金融,2012(21).
[2]霍中文.論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范圍[J].經濟經緯,2000(06).
[3]丁皓.論經濟法調整對象范圍的動態性[J].當代法學,2004(02).
[4]王紅一.論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范圍[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2).
D912.29
A
2095-4379-(2017)29-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