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陽
渤海大學經法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淺談死刑未決犯的生育權
徐陽陽
渤海大學經法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本文首先闡述了生育權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死刑未決犯是否擁有生育權,最后提出了從該案中引出死刑未決犯的生育權無法自由行使的思考。
生育權;人格權;支配權
(一)生育權的重要性
生育是人類繁衍后代保證社會持續發展的必經過程,是人類的自然本能。而如今人們認識生育權的觀念與理論呈現多樣化,單身、未婚同居生子現象數不勝數,人們不再將婚姻作為生育的必經程序,生殖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是使生育脫離兩性共同作用成為可能,生育權不應再被繼續漠視。
(二)國際法律規定對生育權定性的體現
國際社會公認為生育權是基本人權之一。1968年在德黑蘭召開的聯合國國際人權會議首次承認了生育權的地位。1974年在布加勒斯特召開的聯合國世界人口大會通過了《世界人口行動計劃》。1994年聯合國通過《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行動綱領》,進一步強調把生殖權利列為一項基本人權:反對“采取任何形式的強迫”等多項國際公約對生育權作出了相關規定,旨在提高各國對生育權的認識和保護,促進基本人權的完善和發展,同時也提高了各國社會各界對生育權的重視[1]。
(三)我國法律規定中的生育權體現
1992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第一次就生育權作出了相關規定,明確保護婦女的生育權利。2001年12月29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七條規定:“公民享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依法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權利義務是相對等的,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人不可能只有履行義務而不享有相應的權利,履行計劃生育義務的前提是享有生育的權利。
(四)生育權屬于基本人權
人權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生育權作為一種人格權是繁衍后代過程中應當享有且被尊重的重要權利,是與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同樣重要的人權的組成部分。我國憲法對人權的規定是“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筆者認為生育權恰恰屬于憲法中的非真正未列舉的基本權利,“屬于可以從憲法明確規定或所列舉的基本權利之中引申出來,或者包含在已經列舉的基本權利的保護范圍內,或者在已經列舉的基本權利的‘有效射程’之內。”[2]而憲法中沒有列舉的基本權利不代表就不屬于基本人權的范圍,生育權也應當受到憲法保障和國家重視。
相對于一些著作中對生育權的主體論述為公民享有觀點而言,筆者認為生育權應當是每個自然人所享有的平等的權利。
首先,設置刑罰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受到不法侵害的合法權益,并對犯罪分子與其他公民起到警醒與教化作用。如果在剝奪罪犯的生命權、自由權的同時剝奪其生育權顯然不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
其次,罪刑法定原則要求禁止類推解釋,但是理論上允許有利于行為人的類推解釋,權利的剝奪必須以列舉的方式明示,在法律沒有做出明確限制或者禁止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推定行為人同樣享有此項權利而不能推定為受到限制,所以,從類推解釋的角度看罪犯自始至終享有生育權。
再次,根據“法不禁止即自由”的法治原則,雖然罪犯被剝奪生命權或人身自由權,但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規定同時剝奪他們的生育權,就應當認定罪犯生育權的現實存在。
最后,從尊重人權主義出發,罪犯的生育權不應被否定與忽視。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罪犯不應該是被限制的一部分主體。罪犯享有生育權毋庸置疑。
生育權從民法上分類有的學者認為其應作為人格權內容,有的學者認為其應該作為身份權組成部分,筆者同意第一種觀點。人格權具有支配性,死刑未決犯在喪失了行動自由后,并沒有喪失生育權,而只是生育權的行使收到了限制,即生育支配權受到限制。
從人身自由角度看,死刑未決犯因其實施的客觀上侵犯法益的行為而導致自由受到限制,人身自由是我們自由行使權利的基礎保障,而生育權的現實自由支配必然是以身體自由為前提。
從權利行使的原則看,在我國憲法中規定,公民行使自由和權利是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和他人的利益,是禁止權利濫用的內容。我國民事法律規范中雖然沒有禁止民事權利濫用的一般條款,但是《民法通則》第七條、《物權法》第七章“相鄰關系”等都包含了禁止權力濫用的規范,在權利的濫用原則的外部限制中要求權利人在法律規定的權利邊界內行使權力。如果死刑未決犯或其他在押刑犯以要求自由支配行使生育權,在當前法律規定與收押部門的現實管理條件下顯然不能輕易實現。
法治進程中,在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是否會對死刑未決犯的生育權的行使有所寬容或提供相應條件促成其權利的行使,則是人道主義的內容了,在此不做討論。
[1]陳靜忠.試論公民生育權的平等性[J].銅仁學院學報,2007(1).
[2]王廣輝.論憲法未列舉權利[EB/OL].http://www.calaw.cn/article/default.asp?id=2110.
D920.4
A
2095-4379-(2017)29-0226-01
徐陽陽(1994-),女,漢族,山東濰坊人,渤海大學經法學院,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