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
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近日在京揭曉。科學中國人(2013)年度人物、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科學中國人(2013)年度人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分獲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組委會在對施一公的獲獎評價中寫道,表彰其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復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的貢獻。作為早期全職回國的“海歸”科學家代表,施一公在與未來科學大獎監督委員會主席高西慶現場電話連線時難掩激動地表示:“在回國、回清華這個決定上,我一次次得到了意料之外的鼓勵和鼓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獲“物質科學獎”,獎勵他在量子光學技術方面的創造性貢獻,使基于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通信成為現實可能。
新增設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許晨陽被認為是今年未來科學大獎的一匹“黑馬”。出生于1981年的他,2008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34歲就受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并于2016年獲數學學科領域內著名的“ICTP拉馬努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