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敏,張子健,杜相儒
(南昌大學體育與教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裴斯泰洛齊的體育教育思想及啟示
王惠敏,張子健,杜相儒
(南昌大學體育與教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對裴斯泰洛齊的體育思想展開了研究,以得出其體育思想的精髓。并結合其思想得出以下幾個方面的體育思想:強調健康是體育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體育教育孕育了素質教育的理念,體育教育要從幼兒開始,體育活動要與兒童的運動天性相符合,遵循其發展規律。
裴斯泰洛齊;體育教育思想;體育生活化
誕生于19世紀的瑞士教育學家裴斯泰洛齊,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為教育史上書下了光輝一筆,他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并開創出其特有的體育思想體系,為現代學校體育做出了巨大貢獻。裴斯泰洛齊的教育理論從經歷到認知,從認知到研究,從研究到實踐,每一步都體現了裴斯泰洛齊在教育方面的主導性。他的許多教育思想延用至今,甚至與如今的素質教育不謀而合。縱觀當前研究現狀,教育界諸多學者從各個層面對裴斯泰洛齊的思想展開了研究,如段長波、黃貴和蘇永駿等人就針對裴斯泰洛齊的體育思想展開了研究;吳值敬、范哲林等人就針對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展開了研究。借鑒前人研究,本文將結合裴斯泰洛齊的體育思想和教育思想,對我國現有的體育教育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以期能更好地促進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瑞士教育學家,約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年)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學家。裴斯泰洛齊的兒時非常坎坷,在他5歲時,其父親因病逝世,兄弟姐妹因不幸夭折,為此他的母親也郁郁而疾,由于家庭的不幸變故,兒時的裴斯泰洛齊是在仆人巴貝麗照顧下長大的,她將裴斯泰洛齊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細心教育。這使他終生難忘,這也為后來裴斯泰洛齊用盡一生推行的“愛”的教育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后在法國啟蒙運動的引導下,裴斯泰洛齊立志改變傳統教育理念,以此來改變當時的社會現狀,用以解救當時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貧苦人民,他堅信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并且只有通過教育的手,經過道德、體育、知識的和諧發展才能使之人生得以正確發展。而裴斯泰洛齊更是把體育看做人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后來受到17世紀初期教育家盧梭的教育思想所影響,放棄其先前所做的神學研究,在38歲時開始從事貧苦兒童教育計劃的研究,讓兒童一面學習生活技巧一面學習知識,以此來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因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他開始了創作。《一位隱士的夜晚時刻》于1780年出版,全書概括了他的“教育必須順乎自然”的理論。他認為,人性中具有無窮無盡的自我應變能力,人的道德素質修養和知識的造詣完全由人自己負責,而教育只是發展人性的優勢,使其能夠遇到問題時獨立思考。其先后主辦過兩個學校作為他的教學實驗基地,以證實他在德、智、體3方面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宗旨在于培養學生獨立、自給、自足以及助人的能力。
隨著現代化發展,知識與經濟成為了世界發展的共同體,許多快捷又簡便的時代產物應運而生,人們甚至足不出戶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大幅度體力活動的減少使得體能在勞動中的運用迅速降低,并且許多的勞動職業在現代科學技術面前顯得多此一舉。不過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逐漸開始追求有益于身體的生活方式,這就為體育帶來了一個新的轉折點,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因為體育是生命質量的堅實基礎與基本保障,所以體育的重要性已越來越突出。而體育課程作為如今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也越來越突出,這更加印證了裴斯泰洛齊的體育思想。而裴斯泰洛齊也說過:理性上也規定必須在能力訓練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系統知識的學習,而不能把這一順序顛倒過來。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體育——首先訓練一般的能力,然后再訓練專門的技能。
裴斯泰洛齊在《天鵝之歌》中,談到其最重要的思想“生活教育”。他認為學校只是提供教育知識與方法的平臺,而家庭教育與日常生活中才是學生真正成長的舞臺,畢竟只有將學校里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才能學以致用。裴斯泰洛齊主張并推行體育能力的教育要在學校中以及生活中同時發展,他認為,在學習與訓練中充分利用兒童的感官,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起來。
裴斯泰洛齊將體育勞動與知識學習相結合視為幫助苦難中人民掌握勞動技能加以運用并脫離困境的重要途徑,而且將勞動教育和體育、道德教育、知識教育聯系在一起的德、智、體和諧教育發展觀,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體各種機能訓練、職業專門訓練、生活技巧訓練和其他一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系統訓練都在裴斯泰洛齊的“勞動教育理念”里。他認為通過勞動教育能巧妙的將德、智、體完美的貫穿從而實現他的和諧發展教育理念。而我國教育法規定的我國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見,裴斯泰洛齊的思想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具有先導性,把“教勞結合”體育生活化作為解決當時社會問題的根本途徑。把體育看成是勞動教育的最初階段。而日常勞動也是一種體力活動,所以人的基本運動方式也是勞動教育的基本要素。勞動技巧、勞動方式、勞動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是建立在健康身體的發展基礎上的。
早年裴斯泰洛齊因受到文藝復興的洗禮從而樹立了價值平等的人生觀,并提出了“心的教育—手的教育—頭的教育”,即德、智、體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如他的“要素教育思想全面貫徹到了德、智、體各方面的教育中”,他認為,道德教育的要素是母愛,體育的要素是人體的關節活動。所以,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運動興趣,打造學生良好身體條件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無形的不同程度的內心發展。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營造有別于智育教學、德育教學的那種緊張學習氛圍,以輕松自由愉快的環境,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放松作用。
裴斯泰洛齊把德、智、體及勞動教育看作一個整體,一個環環相扣的有機體。他曾說過:道德、愛心和忠誠的發展,只有通過將這些美德付諸實踐。智力的發展主要來自思考,而實踐和職業能力的發展自然來自運用我們的感官和四肢。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可以通過體育課教學中的編排和組織,向學生傳遞團結一心、永不言敗等良好品德。他對德、智、體3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了論述,并認為整個教育體系的核心是德育,在和諧發展中起到平衡的作用;知識能力與智慧影響著人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體育充當著勞動能力提高的關鍵,所以說體育是德育、智育的最好的表現體。而且裴斯泰洛齊還認為,要在智力訓練的基礎上組織體育。前面我已經論述了道德和智力的實際訓練的要素,接下來就對體力方面進行論述。因為傾向是道德和智力發展的首要源泉,所以身體方面實際能力的正常訓練也需要類似傾向的激勵,人們發現它也是我們感官和四肢的特性,自然而然地傾向于活動正在到來的智力和體力的刺激,使那種傾向的實現成為實踐的必然性。但是,盡管有效的資源有很大的不同,而我們對它們的利用——德、智、體的——卻是服從于不變的法則的,因此,它本身也是不變的。所以體育是裴斯泰洛齊教育方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自然”,人們所熟知的是一切因自然規律的循環而自我存在的事物,而裴斯泰洛齊所認為的“自然”是指兒童天生所具有的天性,并用教育的手段保留這種自然的天性,用教育所特有的統一性、無私奉獻鞏固并促進這種天性的發展。他認為,人類在自然進程中是不可改變的。沒有也不可能有兩種好的教育方法,只有一種就是建立在自然永恒法則基礎上的教育方法。所以,德、智、體以及勞動教育之間是缺一不可的,教育不應該局限于只傳授孩子們知識能力的形式,還應培養他們的獨立生活的能力,而實踐能力優劣的前提就是兒童自身的身體條件。進行體育的目的本身不是對人的改造,而是通過體育鍛煉完成形態結構與生理機能的統一,同時也是身與心統一的必要手段。以上是裴斯泰洛齊把自己的總結當作教育自然化的實驗,自然進程是人在特定空間所能發展出來的才能。
而初級教育只是引導并輔助的一種過程,兒童就像新生的胚芽,教育則像籬架一般引導它們的成長,保證它們不走向歧途。所以遵循自然的教育,就應該放任其自然成長,使其獨立發展,培養孩子們的應變能力與獨立能力,而教育只需加以引導并及時糾正。這正是現代體育教育的方向,要善于利用學生對體育所特有的吸引力,通過合理的教學組織使其盡可能的放大。重視過程的參與以及如何培養積極的情緒,通過過程的主動參與培養他們的獨自鍛煉能力或獨自的體育興趣愛好,而非強制,我們營造輕松愉快地環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
裴斯泰洛齊認為體育為教育之首,必然有其道理,因為健康的身體才是各項發展的基礎,是教育的加油站,擁有充足的燃料,才有強大的動力。擁有良好的體質,才能快速完成各種技能的學習,所以裴斯泰洛齊充分證明了體育的重要性。為此我們更應該樹立體育在當代教育中的位置,如今當代校園教育中,體育課經常被所謂的主科課所占用,為此我們應該杜絕這種現象,并加強對體育的重視,增加體育課的課時同時將體育放在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的首位。
裴斯泰洛齊提倡體育生活化,目的將體育融入到生活之中。而現代教育的主要特點就是走向大眾化緊密聯系生產生活。而體育與教育之間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又一次證明裴斯泰洛齊的正確思想,所以應該豐富現代教育的方式,將生活技能融入體育課程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將所學的體育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裴斯泰洛齊主張德、智、體和諧教育發展,而現代教育提倡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兩者可謂大同小異,所以我們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入自然的法則。所謂自然就是在不誤入歧途的情況下,順其自然的發展。而這一宗旨在體育方面可以得到更為突出的發展。體育就可以順其自然的根據學生所喜好進行培養,而非定向發展。同時運用競技體育中的精神加強學生的道德與心理素質的培養,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1]段長波.體育生活化:裴斯泰洛齊的體育思想[J].體育與科學,2012(1):112-114.
[2]黃貴,蘇永駿.裴斯泰洛齊體育思想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1):33-39.
[3]吳值敬.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述評[D].揚州:揚州大學,2009.
[4]范哲林.裴斯泰洛齊的主體性教育思想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
[5][瑞士]約翰.亨利希.裴斯泰洛齊.裴斯泰洛齊教育論著選[M].夏之蓮,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G80
A
1674-151X(2017)18-075-02
投稿日期:2017-07-21
2016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近現代歐美體育教育思想的歷史演進及啟示(項目編號:JY162049)。
王惠敏(1985—),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體育思想文化。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