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佳婷 壽萌吉
浙江理工大學
微信公眾平臺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齊佳婷 壽萌吉
浙江理工大學
微信作為時下運用最廣泛的社交軟件,目前已經被廣泛運用于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高校。而微信公眾平臺更是成為高校傳播校園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以浙江理工大學為例,分析了目前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的發展現狀,闡述了運用微信公眾平臺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微信公眾平臺 高校 校園文化
互聯網2013年底,微信的國內用戶數已達5億以上,超過其他手機即時通訊軟件,成為一匹黑馬,躍居榜首。根據網上數據可推測,微信已經成為手機網民的必備手機軟件。作為思維活躍、受教育程度高的“90后”大學生,短時間內已成為使用網絡和新媒體技術最廣泛的群體。微信的廣泛使用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同樣影響著校園文化的發展和建設
隨著微信在學生中的廣泛使用讓微信公眾平臺開始走進大學校園,如今,在各大高校中,都活躍著各類公眾號,從官方發布到個人開發,各類公眾號參差不齊,魚龍混雜。
借助微信大數據平臺——清博指數對該校的微信公眾號進行分析發現,2017年上半年,WCI指數最高的公眾號分別為:浙江理工大學(ID: zjlgdx1897),浙江理工大學學生會(ID: zjlgdxxsh),浙江理工大學團委(ID: zjlgdxtw),浙江理工大學招生辦(ID:zstu2013)和浙江理工大學陽光網站(ID:zstusunshine)。其中,浙江理工大學的WCI指數在5月份達到704.94,當月的平均閱讀量為3863人,閱讀總數達到18萬多。
通過對該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學生最感興趣的推送內容主要是校園生活以及學習相關的內容,75%的學生認為當前學校的公眾號幫助他們了解了校內的大小事情,40%的學生認為對他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影響。但是當一個公眾號有3條以上的未讀信息是,58%的人點開只是為了去除紅點,而不會看內容。在轉發微信推送的原因中,因為59%的學生選擇了因為學生組織要求不得不轉,由此可見,在微信公眾號實際的運營和推廣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
1.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當前,由于微信的普遍運用,微信公眾號也成為各大校園組織“發聲”的重要媒介,公眾號之間相互競爭,相互影響。對于校園中的各類新聞、新鮮事、活動等,都會在相應的公眾號發布信息,通過微信轉發,發布給朋友圈的好友。
2.內容形式豐富,圖文并茂。微信公眾平臺是一個全新的網絡媒體社交平臺,借助互聯網技術,融入了聲音、圖像、視頻、文字多種元素,傳播內容相比傳統的紙媒體,更加豐富多樣。微信推送內容不再拘泥于純粹的文字描述,通過表情包、背景音樂、小視頻等方式,內容更加貼近大眾,通俗易懂,給閱讀者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3.互動性好,參與度高。微信公眾平臺除了發送推送文章的基礎功能以外,還增加了互動板塊功能。用戶通過注冊、留言等方式,參與對話題、文章的討論。在高校微信平臺中,微信留言板塊的使用率極高,這與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有關。通過互動,增加學生參與度,用戶體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眾平臺的發展。
1.改變校園文化信息的傳播方式。傳統的校園文化信息傳播依賴于校報,校園網站,廣播等,傳播速度慢,信息及時性難以保證,輻射面積小,學生對于校園文化的參與度不夠,認可度不高。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新興的自媒體平臺,借助互聯網技術,使得信息的傳播更加迅速,傳播方式便捷,不論是在教室、食堂還是寢室,只要身邊有手機,文化信息就可以被傳播。
2.校園文化影響力的數據化度量。校園文化影響力的判斷傳統的方式一般是在抽象意義上進行描述,難以用具體數據進行支撐。但是微信公眾平臺建立在互聯網平臺基礎上,對每一條信息的受關注情況都設定了相應的數據采集指標,如關注人數,閱讀數,點贊數等。通過對這些指標的數據采集和挖掘,運用一定的數學運算,整合歸納得出一定的數據結果,每條推送的影響力通過數據指標來反映,校園文化影響力有了數據度量指標,為校園建設提供了數據支持和新的發展方向。
3.創新校園文化熱點的塑造方式。在校園文化熱點的塑造過程中,微信公眾平臺的輿論作用起著主導作用。在傳統的校園文化中,文化熱點以學校各級組織的主題引導下醞釀形成。在此過程中,學生主要扮演文化傳播者的角色。而在新媒體時代,輿論力量成為文化熱點的主流塑造力。
微信公眾平臺的受關注程度、學生關注的朋友圈和微信推送,高度的關注量和訪問量在無形中塑造了文化熱點,引導著校園文化的建設。一篇學生感興趣的推送或者話題,通過朋友圈的轉發,不斷在學生群體中蔓延。當轉發量和閱讀量達到一定的數量,這個話題就成為了當下的校園熱點,話題所傳達的文化內容也在傳播過程中被塑造。學生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從文化的傳播者轉變成了文化的塑造者,文化熱點的塑造方式被改變。
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已經在高校中被廣泛運用,除了官方認證的公眾平臺,以個人名義申請的公眾平臺也越來越多。由于公眾平臺的層次不齊,微信推送的內容也是魚龍混雜,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積極發揮高校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校園微信公眾平臺更多地為主流文化“發聲”,以學生喜好的方式進行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正確運用輿論的作用,讓校園文化在學生和學校的共同作用下健康發展。
[1]徐繪,馮宏偉.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校園文化傳播和建設中的應用與研究[J].山西青年,2016(07):60-61.
[2]劉華欣,李小麗,張然.微信傳播形態下高校校園文化傳播特點及規律[J].唐山師范學院院報,2015(11):151-155.
[3]孫也程.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J].學園,2015(06):51.
[4]吳霞.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對校園文化塑造的推動作用探析[J].理論爭鳴:268.
課題項目:2017年度浙江理工大學黨建與思政研究課題項目(項目編號:DS201705Y);基金項目:2014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Q14G03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