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東衛 寧夏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加快發展石嘴山市文化旅游產業的思考
黎東衛 寧夏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石嘴山市的發展曾經因煤而興,然而隨著市域范圍內煤炭資源的枯竭,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這也迫使石嘴山市必須實現經濟轉型升級,不斷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在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和優勢的基礎上尋求突破。石嘴山市擁有較為豐富的旅游資源,也有5A景區沙湖。如何深挖旅游資源優勢,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對優化石嘴山市經濟結構、提升區域經濟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石嘴山市轄大武口區、惠農區和平羅縣。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2.5%,城市綠化覆蓋率40%,已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石嘴山歷史悠久,秦朝時設渾懷障,西漢時設置第一個行政建制——廉縣。悠久的歷史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賀蘭山巖畫、古長城、北武當壽佛寺、平羅玉皇閣、田州塔等人文古跡。境內有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沙湖、中華奇石山、星海湖等資源。
近年來,石嘴山市依托沙湖、星海湖等獨特的地域文化旅游特色資源,以工業為龍頭統籌推進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形成了沙湖帶動、環星海湖綜合開發支撐的文化旅游業服務體系。石嘴山市星海湖文化產業園已創建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建成中華奇石山文化旅游城、星海湖休閑度假旅游區、惠農區金岸紅柳灣等項目。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工藝美術品生產、文化產品輔助生產等行業蓬勃發展。寧夏中天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寧夏天天為民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旅游服務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石嘴山市現有文化旅游產業法人單位230個,文化產業增加值僅為5.83億元。無論從企業數量還是產值規模看,與寧夏其他各市相比較石嘴山市均處于劣勢。網絡文化、動漫游戲制作等新型高端文化產業在石嘴山市仍然處于空白;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節慶會展、廣播影視等新型文化旅游產業還處于起步成長階段。產業規模較小、產業層次低嚴重制約了石嘴山市文化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石嘴山市文化旅游企業普遍呈現“弱、小、散、亂”的狀況,實力不強,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缺乏創新創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低,同質化、低層次競爭問題突出,市場認可的文化旅游精品和品牌產品不多,文化產品吸引力小,文化消費選擇性少。旅游產品主要以地方出產的枸杞制品、賀蘭石制品以及個體經營的手工彩沙畫、沙雕、泥塑等為主。產品品種單一,工藝粗糙,地域文化特色不明顯,附加值低。
受經濟下行和財政資金緊張等因素影響,石嘴山市文化旅游產業后續資金投入不足,落實中央、自治區文化旅游產業優惠政策不到位,對文化旅游企業資金扶持較少,政府引導性資金對社會資金帶動效應不明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石嘴山市文化旅游產業從業人員大多集中在傳統文化旅游產業領域,創意性較強、科技含量較高的新興文化旅游行業從業人員少,產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懂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嚴重匱乏已成為制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樹立“小地方、大文化、大旅游”的理念,利用系統思維來謀劃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樹立全市文化旅游產業“一盤棋”思想,促進文化旅游協調發展。像重視工業一樣重視文化旅游產業,注重做強文化旅游軟實力,切實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石嘴山市的重要支柱產業來打造,堅持久久為功,持續推進。
實施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交通、特色餐飲、娛樂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銀川—石嘴山文化旅游圈。推進大沙湖旅游區建設,做好“大沙湖”的文章,運用好沙湖旅游資源,實現文化與旅游的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發揮沙湖5A級旅游景區的龍頭帶動作用,輻射延伸形成北武當景區、奇石山文化旅游區、煤城·記憶、賀蘭山巖畫、五七干校博物館、星海湖、溝口影視基地、陶樂影視基地等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圈,加強旅游線路規劃和策劃營銷,打響“觀景沙湖·休閑星海”旅游品牌。
針對石嘴山市文化旅游企業“弱、小、散、亂”的狀況,應進一步加大整合力度,積極引進培育文化旅游龍頭企業,鼓勵大企業來石嘴山市投資文化旅游相關產業,加大對動漫、旅游、演藝等高端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深入推進石嘴山市媒體融合發展,深化石嘴山新聞傳媒集團、華夏脈文化公司等改革,培養扶植網絡、電影、旅游等文化旅游企業集團的建設,提升石嘴山市文化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建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基金,落實文化旅游產業扶持政策,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完善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文化旅游發展體制,鼓勵企業、個人及社會各界對文化旅游產業進行投入,形成多元投入格局。為石嘴山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營造寬松的人才環境,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拓寬人才選拔途徑,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則,為各類人才的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實施文化旅游“名家”工程,讓文化旅游產業領域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吸引文化旅游創意、旅游營銷、動漫游戲、演藝網絡等方面的人才群體,到石嘴山市尋求發展。發揮寧夏理工學院、寧夏工業學校的陣地優勢,與先進高校對接,打造具有石嘴山特色、西部領先的文化旅游專業,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大力推行校企合作,鼓勵企業在一線培養人才。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通過薪酬激勵、重大成果專利、股權分紅、期權激勵等激勵措施,提高人才待遇,激勵現有人才發揮潛能促進石嘴山文化旅游產業實現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