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華 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職業院校校園環境建設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路徑研究
李尚華 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校園環境建設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之一,通過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本文首先介紹了校園環境建設內涵,分析了校園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及時代價值,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建設校園環境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路徑及其對人才培養與學生管理工作的啟示,以希為職業院校的應用及實踐提供參考。
職業院校 校園環境建設 綜合素質 路徑
馬克思曾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時環境也創造人。”校園是人才培養的搖籃,校園環境建設對高職院校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設和諧、優美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也能展現出學校辦學底蘊,體現職業院校辦學風格和校園精神等。良好的校園環境能夠營造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培養學校優良的學風、激勵學生不斷學習,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保證職業院校可持續發展。
環境是一種總稱,其中包含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這些因素均會對人類生活及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校園環境是環境類型中的一種,存在于校園內部,涵蓋所有的物質條件及精神文化氛圍,從構成上看,校園環境主要包含物質環境、生態環境及文化環境三個部分,而校園環境建設即為開展這三個方面的建設及營造工作。校園環境建設旨在在校園內部形成自然、和諧、優良的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校實現“立德樹人”和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標提供良好的保障。基于校園環境所具備的育人功能,在其建設過程中,應非常注重其軟實力即文化環境的建設,通過營造積極健康的環境氛圍,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達到學校的育人目的,也實現了學生管理的目的。
職業院校承擔的任務中,最為重要的一項為人才培養,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校園環境建設工作。從人才培養和學生管理工作的角度出發,校園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現代校園中,存在界定的綠地,協調一致于周邊的環境,同時,內部設置的景觀相對來說具備獨立性,此種校園環境不僅創造了良好的物質空間供學生學習、生活及成長,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的精神。美國斯坦福大學首任校長約旦曾說過,學生教育構成中,包含莊重的列柱、長長的連廊,即使是四方院中的石頭,每塊都有其教導作用,讓人要體面、要誠實[1]。約旦的話也反映出校園環境具有明顯的約束、激勵師生的作用。在校園空間中,處于核心地位的為圖書館、教學樓、行政樓等,這些功能區在學生管理、教書育人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建設工作的科學開展,從根本上保證了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及目標的實現。同時,各功能區組合到一起后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呈現出學校特有的精神面貌,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一言一行,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方面的發展。
另一方面,促進學生在尊重自然中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國教育方針的理論基石。所謂人的全面發展,是指完善人的本質力量、發揮人的潛能、健全人的勞動能力、展現人的個性。人類生存與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生產物質資料,而生產必然會密切聯系著自然。工業革命之后,由于人類形成錯誤的可以肆意主宰自然的觀念,出現種種不計后果的消耗自然的行為,導致今天的人們面臨著極為嚴重的環境問題。目前,現代人已經認識到,要想實現自身的發展,必須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校園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即為生態環境建設,通過科學的建設,促使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并逐漸的形成保護自然的意識,做出尊重自然的行為,進而實現自身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近年來,隨著職業院校改革的深入,逐漸的形成校企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此種模式下,對人才培養和學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職業院校在進行學生管理培養工作時,除要結合自身辦學特色之外,還需要充分的考慮國家對人才的要求,保證培養出來的人才均能成功的就業,而校園環境建設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其良好的開展自然有利于實現職業院校綜合性的人才培養目標。由此也顯現出,校園環境建設工作具有極強的時代價值。除此之外,新時代,我們要進行美麗中國的建設工作,在進行該項工作時,具有表率作用的即為校園環境建設,通過校園環境建設工作的扎實開展,為學生營造出優美、和諧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并逐漸的培養學生愛護環境、尊重自然的觀念,與當前的時代發展腳步相一致[2]。
對于職業院校來說,校園環境建設工作開展的最終目的是進行良好的學生管理工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對此,必須要先進行管理環境的建設,以便于其他建設內容的順利開展。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管理理念是其靈魂與精髓,良好的管理理念同樣具備人才培養的功效。職業院校在構建管理環境過程中,應著重注意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為要將“三個協調”搞好,第一個協調為校園大環境與管理環境之間,第二個協調為黨委系統、行政系統和群團系統之間,第三個協調為管理環境建設內部的小系統之間;另一方面為積極推廣自主管理,所謂自主管理,是指管理人員在明確學生管理工作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制定自我發展計劃,鼓勵他們自我控制、自我監督,達到發展目的,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3]。另外,管理環境建設中,制度建設也是一項重要內容,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后,不僅能夠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據,還能保證整個職業院校處于正常運轉狀態中,促進職業院校平穩的、有效的完成人才培養工作。
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是學校發展軟實力的充分體現,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和學生管理中要打造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環境,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育人空間,培育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基于文化環境的重要作用,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第一,打造特色文化育人體系。職業院校依托辦學特色基礎上建設特色校園文化時,堅持的主導觀念應為社會主流文化價值,力求將職業教育特色體現出來,高點規劃、頂層設計,發揮文化環境的育人功能。當前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德能”十分看重,因而職業院校應全力的進行“德能”校園文化建設,以使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社會需求相適應[4]。在構建的“德能”文化體系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并將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環境中,促進學生德能兼修,全面發展。
第二,行業文化、企業文化有機融入。“校企一體”為職業院校主要采取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構建校園文化環境時,要積極融入行業文化與企業文化,形成“雙主體”育人模式。實際上,在校園與企業之間,存在一個“邊界”,會阻礙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進程,職業院校及企業均要主動突破該“邊界”,才能真正的實現院校與企業共同辦學,保證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一名“準企業人”。
“生態文明建設”為當前時代的新命題,基于職業院校校園環境建設工作的時代價值,建設內容中必然包含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生態學原理及方法的運營,合理的建設各種生態景觀,營造出集休閑娛樂、學習、生活于一體的校園環境。在建設時,要充分的尊重校園內部的自然條件并充分利用,再與人工手段相結合,為學生創造舒適、健康的學習環境。另外,職業院校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開展還要充分注意其育人功能的發揮,可舉辦多種生態教育活動、校園生態環境設計大賽等,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念,自覺的維護校園環境,乃至整個社會環境[5]。
在職業院校內部,物質環境包含教學樓、圖書館等不同功能的建筑、景觀、配套設置等,通過這些資源的優化配置,可對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學生管理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學樓、圖書館等部分功能建筑自職業院校建成之日起即坐落在其位置上,并不能做出變更,而職業院校可依據自身“校企一體”的特色,構建多種多樣的實訓場地,便于實踐訓練的開展,并建設足夠的、豐富的課外活動場地,使學生課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6]。實訓場地建設時,應與企業一起,建成與專業要求、企業用人要求相一致的訓練場所,讓學生通過實訓,提升技能水平,為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課外活動場地建設過程中,要以職業院校實際情況相結合,對運動場地、文體活動中心作出進一步的豐富,增加課外生活的多樣性,愉悅學生的身心。此外,職業院校還可以將各種人性化的設置增添到廊道、庭院等室外空間中,促進環境藝術特征的提升,增強校園環境的人性及蘊含的情感,提高學生對校園環境的歸屬感及認同感。
學生在職業院校中接受教育時,課堂教育為其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主要來源,而提高綜合素質及自身修養的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校園環境。對于高校教育來說,校園環境發揮著橋梁的作用,通過校園環境,向學生傳播社會需求人才具備的知識技術、道德規范、政治原則及社會意識,既有助于教育者將教育影響施加給受教育者,又是必備的受教育者對教育影響作出接受的條件。
基于上述校園環境建設路徑,職業院校在構建過程中,應對建設要點準確的掌握,以能充分發揮其育人作用,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結合職業院校“校企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綜合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及職業院校承擔的育人任務,建設校園環境時,需格外注重以下幾方面[7]:第一,要在教育目標實現的高度上認識、開展校園環境建設工作,由此一來,才能真正的發揮校園環境在人才培養及學生管理中的作用;第二,職業院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秉持的教育理念應為以人為本,并融入新時代新思想新理念,保證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第三,校園環境建設應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明確建設的最終目的為培養對社會有用的、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要在建設中尤其注重學生能動作用的發揮,避免校園環境建設失去意義;第四,校園環境建設中,物質環境建設為文化環境、管理環境及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及前提,因此,必須要對物質環境建設做出優化,遵循建設發展規律、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保證科學合理的開展校園環境建設工作;第五,校園環境建設的各個方面缺一不可,必須要能將各方面有機的聯系起來,并與學校實際情況及辦學特色相銜接,將其育人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實現人才培養的目的。另外,職業院校在建設校園環境時,還應做好長期堅持的準備,能夠根據時代發展,與時俱進的優化建設內容,整合各種可利用的資源,潛移默化的正向影響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和人才培養工作過程中,要十分注重校園環境建設所具備的作用,從而在正確認識的基礎上,積極的進行文化環境建設、物質環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及管理環境建設,形成優美、和諧、向上的校園環境氛圍,良好的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李毅鵬,張亞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調查與分析——以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北方文學(下旬),2017,(01):41-42.
[2]李智霞.當代中國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培訓,2016,(15):1-2.
[3]孫贊蘭,李強.特色校園文化與職業院校內部治理能力提升探究[J].中國培訓,2017,(18):1-3.
[4]范玲俐.高職院校管理生態五要素淺析— —以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交際,2016,(08):23-25.
[5]王慧琴.“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以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20):23.
[6]何婷婷.關于高職院校校園環境建設的思考——以遼寧建筑職業學院為例[J].四川建材,2016,42(08):66-68.
[7]董夙慧,鄭在柏.基于數字化校園環境下的職業院校教科研內控制度建設及管理的研究[J].求知導刊,2016,(09):79.
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研科研重點項目“校園環境建設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研究——以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編號2017-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