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均敏 劉霞 張麗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
滄州特色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對策研究
劉均敏 劉霞 張麗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
近幾年,特色小城鎮逐漸走入大家的視野。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的《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經過幾年的努力,滄州小城鎮建設雖然取得了明顯成就,也為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經驗和基礎,但是從總體上看,尚處于起步階段,距離建設特色小城鎮的要求還相差甚遠,因此探討滄州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尋求一條適合本地小城鎮發展之路,對加速小城鎮建設,推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滄州地區,土地利用的整體規劃、城鎮建設規劃、工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結構還不夠完善,規劃理念不先進,尤其是農村發展規劃滯后。 小城鎮規劃執行差強人意,建設難度巨大。規劃布局還停留在法律的層面,并未扎實推進,許多人對它的認識仍然停留只是修整鄉村道路,改變城鎮房屋外貌階段,各種違規建設行為屢禁不止,糾正違規建設難度大。然而,特色小城鎮建設要注重城鎮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只有先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劃,小城鎮建設才能健康、有序地進行。
從大的方面看,國家在城市建設中,政策、資源、資金等向大城市過度傾斜,越到基層投入越少。目前,滄州小城鎮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是民間投資,滄州地區一些縣、鄉兩級政府財力不足,投資能力有限,財政性投入資金缺乏保證,也沒有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格局,尚未形成有效的小城鎮投資的調控手段。在小城鎮建設上,基本沒有運用市場手段,沒能吸引多方資金的投入,致使小城鎮建設長期存在資金缺口,資金短缺成為阻礙小城鎮建設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 政府必須廣辟資金渠道,改革現有投融資體制。
滄州小城鎮的人口規模、用地規模處于較低水平,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不能適應小城鎮發展的需要。許多小城鎮的供水、供電、道路、綠化、衛生、教育、文化娛樂等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偏低,甚至有些項目尚未提上建設日程。小城鎮規模小、基礎設施差,導致小城鎮的功能不齊全、不完整,城鎮結構單一,就業渠道不暢,缺乏對外地企業和農村剩余勞力的吸引和凝聚,沒能輻射和帶動農村經濟。
滄州小城鎮建設管理機構不健全,使小城鎮建設工作缺乏具體管控,有的小城鎮雖然設立了管理機構,但由于沒有編制、缺少經費,導致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部分管理人員素質偏低。此外部分管理人員法制意識淡薄,普遍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疏于管理的現象,難以適應小城鎮建設和管理的要求。
特色小城鎮的建設與發展,耗時、耗力、耗錢,其建設的成敗,直接影響滄州的整體經濟生活的發展,關系重大,必須著眼城鎮化,統籌兼顧,系統規劃。因此,規劃上要高標準,嚴要求,對小城鎮建設要有準確定位。要制定特色城鎮短期發展計劃,還要有10年至15年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制定年度計劃中提出具體的方案、措施和目標,嚴格按照要求執行。最終的目的是要改善民生,推進滄州地區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
特色城鎮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建立和完善財政對特色小城鎮建設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并出臺相關配套扶持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增強滄州地區投資的吸引力,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建全資金保障機制。政府必須廣辟資金渠道,加大地方特色宣傳力度,改革現有投融資體制。依靠財政資金的引導、廣泛吸納民間資金,吸引外輔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建議在政府參與的基礎上,尋求戰略性合作,鼓勵國內外各類企業、個人及外商,以多種方式參與特色小鎮的設施建設中去,形成特色小鎮建設合力和資金的有效保障機制。
要嚴格按照規劃方案高標準建設特色城鎮。調集精干力量,組建強執行力的工作人員。聘請高水平、高資質的規劃單位和設計人員,制定規劃,與城鎮建設、土地利用和生態環保等規劃要相融合,城鎮布局科學合理,各項基礎建設統籌安排。充分發揮特色小城鎮的集聚效應;充分挖掘小城鎮的地域優勢、特色優勢。 要加強城鎮規劃管理工作,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執行,落實特色城鎮建設規劃許可制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加強小城鎮市政管理,促使城鎮管理工作邁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
滄州特色小城鎮建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走錯位發展之路,應注重發展自己的主導、特色產業。注重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培育并壯大小城鎮特色經濟。根據當地的區位、資源、交通和產業基礎條件,突出發展獨具特色的產業型小城鎮。人才方面,特色小鎮引進的各類人才、項目均優先享受市委、市政府相關規定的各項政策,加大相關人才的引進以及相關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對特色小鎮急需的高端人才、特殊人才,采取“特事特辦、一事一議、一人一議”;并將整合現有各類人才資金與特色小鎮發展結合起來。
總之,特色小鎮顧名思義要有特色,但是在遍地開花的特色城鎮建設中,目前,滄州的城鎮建設依然缺乏自己的特色,作為一種新模式,特色小鎮發展前景,需要人們要用長遠的眼光發現和挖掘。如能做到大手筆規劃,高起點實施,在不久的將來,特色小鎮一定會讓滄州百姓引以為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