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凱華 山西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芻議新形勢下勞動者社會保障的風險防控
龔凱華 山西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本文就新形式下勞動者社會保障工作如何防控風險、提升服務管理水平展開探討,對強化核心競爭力、創新社會保障工作防控風險方法與理論、健全社會保障工作體系有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社會保障 風險防控 管理建設
從工作層面來講, 社會保障風險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其本質屬于政府風險。按照性質可將社會保障風險劃分為投機風險與純粹風險。前者不僅包含引發損失的可能性,同時也涵蓋獲取利益的機遇,例如社會基金保險投資便屬于投機風險;純粹風險則單純指僅有損失機會卻不包含獲取利益的可能,絕大多數的養老保障工作,例如工傷、養老、生育、醫療與失業均屬于該類風險。倘若按照發生風險的成因則可將社會保障風險分為責任風險、自然風險、經濟風險與政治風險等;責任風險主要由社會團體或個人的社會行為引發的風險,例如由于企業負責人責任心不強、玩忽職守而引發的工傷事故風險,由信息不對稱、社會保障工作自身的公共產品屬性而引發的政府職能失效風險、由醫療診治的各類因素引發的醫療風險、道德誠信風險等均屬于該風險范疇。自然風險則是指由物理現象、自然災害與各類自然規律引發的風險,例如海嘯、地震、旱災、泥石流等災害引發的社會保障意外增加支付與減少收入風險,對人民和諧穩定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響。
作為風險的一個類別,社會保障風險勢必同他類風險保持緊密聯系,因此我們應科學認識風險共性,合理掌握固有社會保障風險特性,強化風險管理,有效預防風險。從共性角度來講,社會保障風險與他類風險一樣具有不確定性、客觀性、突發性、投機性與損害性。而從特性層面來看則包含了并存的可測及不可測性,即運行建立與發展社會保障制度進程中不僅涵蓋設計制度是否合理、科學的風險,同時包含運行制度進程中的基金運營與道德風險。制度之外則包含有意外事故或自然規律引發的風險。社會保障風險種類各異,包含不同特征與性質,一些可以預測而一些則無法感知。一旦發生社保風險,其通常涉及的并非少數或個別單位,而是涵蓋了參保的億萬社會大眾,且社保時間跨度大都在幾十年以上,關系到幾代人的福利待遇與收入問題,可以說是與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公共事業,引發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會對社會乃至全球穩定都會造成不良影響。例如金融危機、經濟蕭條導致的生產力下降、企業關門倒閉、流行病跨越區域波及到全世界等,體現了發生保障風險部門單位的普遍屬性。從補償風險角度來講,社會保障工作則體現出一定的彈性、連續性、有限性特征及深遠的政治意義。
1.提升宣傳力度,全面普及社保知識。良好的社會保障風險管理防控離不開有力的宣傳教育,因此我們應借助各種媒體多渠道進行政策宣傳,提升公眾認知度與風險防控意識,科學引導人們積極參保,作預防性儲蓄,有效規避不良風險;同時有效連續的社保制度需要全面的支持與參與,有利于樹立良好公正的社會信用,我們應合理借鑒商業風險控制管理經驗,提供給公眾豐富的價值化信息,立足國情汲取國外成功管理理論、方式,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2.構建有效預防應對社保風險機制。機制建設層面我們應嚴格建立規章健全、職責分明、有序運作的內控制度,強化社保財務管理,優化內部稽查,全面、詳細、系統披露內部信息,增強社保單位自律意識,進而合理提升內部制約監督動態管控效果。另外我們應積極引進管理人才,創建風險管理架構,擴充經濟、財政、證券、金融、保險領域人才隊伍,提升綜合防控風險水平;為有效分散風險,我們應促進社保與商保事業的共存發展,激發市場機制優勢作用,拓展保險市場,有針對性培育商保個體,依據有限競爭與相對集中原則、預定規則,實施針對保險公司、金融機構的多元化管理、經辦社保單位的民營管理,提升其自我管理、自主經營獨立效能。
為確保基金管理的高效有序,應成立社保基金監督委員會,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稅務單位、財政部門、監督證券與保險事業委員會組成,令其發揮專項社保基金規劃監管職能,行使監管權力,合理保障并優化配置社?;?,全面調動優勢力量有效防控社?;痫L險因素。為確保防控社保風險各項制度安排落實到位,應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統,廣泛吸納通訊、網絡、計算機行業技術人才,創設綜合風險管理技術系統,強化對各類風險因素的監測、分類、識別與處理,促進管理社保風險的扁平化發展;系統建設中應借助軟件信息技術的有效支持,確保各類價值化信息的全面共享、公開利用,提升數據一致性與兼容性,合理降低其冗余度。同時應制定全局性系統計劃,明確系統目標,定期進行更新升級,確保各項信息數據的完整安全,提升社保單位綜合服務水平。
3.健全社保法規制度與精算體制,強化監督管理。建立社保精算體制可有效規避風險,促進社保體系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應從人才培養、專業組織建設、報告制度完善等層面入手,健全社保精算體制,推動精算社保事業實現又好又快的全面發展。為確保社保事業的規范化實施,應繼續健全法規制度,提升立法進度,強化法律監管,完善社保管理制度基本框架,提升風險管理科學性與權威性;在地方發展層面,應對已經頒布的法規法律進行合理修改與梳理,完善補充相關管理辦法與條例,提升地方防控風險監督力度與效率,健全各級管理監督委員會,執行依法征繳、發放、監督管理職能,對違法擠占、挪用保險基金不良行為實施嚴厲懲處。
總之,基于社會保障風險內涵與屬性特征,我們只有強化管理建設,制定切實有效的預防應對策略,才能有效提升防控社保風險水平,促進社會保障事業的健康、穩定與持續發展。
[1]李嚴明.社會保障事業科學發展探析[J].企業管理,2009,13.
[2]張明麗.社會保障風險應對管控策略研究[J].管理與建設,2010,3.
[3]薛再興.中國社會保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