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毅 烏拉爾江 吳杰 徐鵬 陳浩天
(指導教師:閆虹玨)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從共享單車看高校“僵尸車”的解決路徑
張嘉毅 烏拉爾江 吳杰 徐鵬 陳浩天
(指導教師:閆虹玨)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生活水平的改善,曾經作為無數莘莘學子的代步工具的自行車逐漸淪為“僵尸車”,遍布在中國高校的各個角落,嚴重影響了原本美觀的校園環境,甚至影響到了大學生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另一方面,共享單車正如雨后春筍般在中國開辟了一個新的產業,甚至被外國友人比作“新四大發明”之一。共享單車能否讓一部分的僵尸車物盡其用?僵尸車又能否推動共享單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這不禁讓人產生一種新的遐想。
高校“僵尸車” 共享單車 制車材料
目前我國用以制造自行車的鋼鐵雖未大幅減產,但在資源不斷減少的當下,我們應當居安思危,盡可能地減少資源浪費的現象。“僵尸車”閑置在高校校園的多個角落,這些“僵尸車”雖說有一部分已經無法直接進行使用甚至難以進行維修,但是其制車材料絕大多數可以送去自行車制造廠進行加工,從而緩解共享單車制車成本較高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僵尸車”大軍中有相當一部分車輛并非完全毀壞而是因為其他原因被人遺棄的,這一部分“僵尸車”則可以進行適當地維修、加工,重新投入使用,成為共享單車的一員,而且提高了高校公共資源利用率,可謂一舉兩得。
由于大學的校園面積往往較大,不同功能活動區域散布在大學校園各處,每天生活其中的學生通常需要代步工具。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生活質量逐年明顯提升,再加上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才寵愛有加,因此一進大學就購買一輛自行車已經是大多數學生的不二選擇。隨著時間推移,很多學生通過兼職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剛入學時購入的廉價自行車往往會被更為優質的代步工具逐步取代。而每年的畢業季,大批學生畢業離校,也有為數不少的自行車被遺棄。這些被“淘汰”下來的自行車因為難以得到高價回收而往往被遺棄在校園的某一個角落。經過不斷地日曬雨淋,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成為名副其實的“僵尸車”。目前,高校校園內的“僵尸車現象”已經成為困擾各個高校的管理難題。具體表現為:
1.堆積區域過于分散,逐一收集存在一定的困難。大多數的大學生群體還是會合理地處置被淘汰下來的自行車,例如交送保衛處,送去自行車修理商店或回收場等。但是依舊有一部分沒有責任心的學生不會注意這一現象,極其隨意地丟棄自行車,致使僵尸車被遺棄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有些面積較小的校園甚至會出現僵尸車比比皆是的現象。
其次是對散落在各個角落的僵尸車的搜集,這無疑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同時在進行搜集的過程中,新的僵尸車也會如同游擊戰一樣不斷地出現在校園的某一個環境中,讓人“防不勝防”。
2.大量堆積的僵尸車占據公共空間,形同垃圾場。盡管由于自行車材質的成分問題不至于在長時間擱置之下產生異味,但是由于占據大量公共空間而且堆積區域往往靠近學生公寓,因而也不可避免地破壞了校園環境的美觀與整潔,無形中使美麗的校園形象打了折扣。
3.學生不斷遺棄車輛,僵尸車有增無減。由于高校學生為數眾多,許多學生為了徒一時省事將已經損壞甚至沒有損壞的舊自行車隨意遺棄,將這些自行車“暴尸荒野”,經過一段時間的“淬煉”后就成為了新的僵尸車。僵尸車有增無減,僅憑各個高校后勤管理人員或者保潔員,難以應對。
自從摩拜單車在京滬開辟了新的市場之后,共享單車便如同雨后春筍一般以驚人的速度在全國各地占據了巨大的市場。除了摩拜單車以及被人俗稱為“小黃車”的ofo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別的品牌的共享單車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現而今,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共享單車也難免會在使用中受到損壞,而如果用全新的制車材料修繕甚至重新制作一輛共享單車所需要花費的成本實在太過昂貴。一輛ofo共享單車的造價約為300元,而摩拜單車因為輪胎多采用實心輪胎以增加使用壽命,其造價甚至高達1000元。如果將僵尸車進行加工處理,無疑會大大降低共享單車的制作和修繕成本。
的確,共享單車車身上的GPS定位系統是共享單車公司龐大的信息網中的一部分,而僵尸車經過改造變成共享單車也需要不菲的開銷。但是僵尸車成為新的共享單車的制車材料以及共享單車受到損壞后同樣可以將僵尸車進行拆分而后用僵尸車中沒有受到損壞的零部件進行維修,如此積少成多,會大大降低共享單車的制車成本以及維修成本。而節省下來的維修、制造經費也同樣可以被用來制造新的共享單車,讓共享單車在進一步得到普及,甚至還有可能緩解城市中因人口稠密造成的交通擁堵問題。可以說,共享單車的出現為解決高校“僵尸車”現象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有效路徑。
交通工具是自古以來一直伴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呈現出多元化和現代化的,曾經的那一匹“鐵馬”已經成為了社會共享資源中的一部分,共享單車的大量存在與推廣離不開制車材料和修繕物資。從這個程度來說,高校“僵尸車”盡管無法大規模融入共享單車的信息網絡之中,但是僵尸車中有著大量沒有損壞的零部件,這些材料依舊可以成為共享單車的制車材料和修繕材料。伴隨著這一計劃的不斷實施,相信高校中由來已久的“僵尸車”現象也會隨著共享單車的不斷普及而日趨減少直至消亡的。
[1]張翠翠.共享單車的公益與“錢”景[J].齊魯周刊,2017.1:44-45.
[2]劉彥華.共享單車價值幾何[J].小康財智,2016.10:56-58.
[3]袁帥.共享單車的另一端[J].小康財智,2016.10:60-61.
[4]段雯娟.共享單車:忽如一夜春風來[J].上海質量,2016.7:70.
張嘉毅,現就讀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專業。
注:本論文為大學生創新課題“從共享單車看高校‘僵尸車’的解決路徑”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