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國內外預算績效管理研究的差異綜述
郭倩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本文選取2007到2017年為研究樣本的時間區間,對國內外預算績效管理法律法規和專家學者的研究方向、重點、內容等進行分析,重點闡述國內外預算績效管理的差異,對進一步完善我國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和體系提出了建議。
預算 績效 差異研究 文獻綜述
預算管理是每個申請機構內部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公共機構預算績效評估和監督管理是公共行政的發展趨勢,也是世界各國普遍的做法。本文通過對國內外預算績效管理的制度研究和專家學者對績效預算管理體系和問題研究,來分析國內外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差異,希望對部門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建立有所啟示。
1.我國預算績效體系制度經歷了從簡單到更加切合實際的不斷優化的過程。2005年,為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建立預算績效考核制度”的精神,規范中央部門預算績效考核,提高預算使用效率,更好地完成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的目的 ,財政部制定了《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管理辦法(試行)》,首先在財政部中央部門確定試點實施。 績效考核對象由財政部商中央部門確定,采取先簡單后困難的原則,逐步推進。2009年《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央部門預算項目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工作的通知》頒布,通過加強試點工作,對預算績效評價各方職責、工作程序、內容體系和評價文本等內容進行了更清晰的規定。2011年財政部頒布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對財政預算支出的績效評價的績效和目標、方法和標準、內容對象、 指標、實施程序和管理組織工作、報告制度、結果內容及其應用進行了詳細的規定。經過多年探索,我國的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逐步趨于完善。
2.美國關于預算績效體系與國內相比的獨特之處。美國2010年頒布了《2010年政府績效成果法案修正案》,以評價政府機構績效和改進情況,設立機構績效改進官員和績效改進委員會以實現政府項目的季度性績效評價。其與國內制度相比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建立具有季度目標的一般的聯邦政府績效指標以測量或評價,指向一個聯邦政府績效目標的整體進度,并建立明確劃分的季度時間表,而國內的財政預算績效考核目標以整個財年為周期,指標體系相比美國過于粗放、宏觀。二是美國法案對聯邦政府項目、目標和結果的透明度提出了詳細明確的要求,要求各部門建立預算和績效的公開網站,要保證各自網站的有效運營,至少每季度更新一次網站,網站上包含部門明確的每一個項目的信息。同時對公布的信息進行了詳盡的規定,約定涉及的在網站上公布的信息應當是在因特網上容易被公眾、國會成員和委員會所發現和保存的,這些信息同時也應當按照可搜索、可機讀的格式呈現。而國內對預算和績效公開并沒有過多要求,只規定了績效評價的最終結果應當在一定范圍內按照我國政府信息公開有關法律法規進行公開。
戴曉燕(2007)提出將績效理念應用于各類事業單位科學研究管理的預算管理,特別是將績效管理反映在財政預算編制、執行的全部生命周期中,并強調在意識形態中要培育實現績效目標的理念,實現預算績效的一體化,使財務預算管理真正發揮自身的作用。
孔志峰(2007)對績效預算的整體架構進行了設想,總結為預算績效、績效管理、績效評價和績效審計四者合一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
范柏乃(2012)提出我國政府實應該建立正確的政府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和有效的激勵機制,明確權利和責任,改善會計相關制度,構建一套績效預算的制度體系,通過加強對預算績效進行審計來督促確保績效預算的執行。
楊賢慧、王秀華、石艷萍(2013)則是在充分分析科研經費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目前多數的科研經費預算編制、執行與最后的績效考核不掛鉤的問題,并建議優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成果率、結題率等相關指標對科研經費預算進行管理。
趙長寶(2015)認為,提升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管理應著力關注三個方面,一是淺嘗輒止的績效考核,內容含糊標準不明。如何進行考核,大家都在嘗試實行。二是目前績效監督工作費時費力,成效卻甚微。三是考核結果導向不足,激勵約束力薄弱。
毛成銀、任藍青(2017)認為預算績效評價目標種類多樣,評價方法可以有多種選擇,因為不同單位的類型、級別不同,各單位的預算執行特點也不盡相同。而財政部頒發的通用的績效評價體系和指標體系不具有專門的針對性,針對特定單位的預算管理來說也未必實用。
綜上,國內學者自2007以來逐步建立了在財務預算整個生命周期中融入績效評價和績效考核的理念,認為績效預算不僅是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考慮績效評價,而是在預算制定、績效管理、績效評價、績效審計的預算執行全過程中的加入績效管理的具體要求,將績效管理和預算制定、實施、反饋、再制定全生命周期結合起來,通過多次問題回歸來指導、修訂預算的編制。同時,為了保證績效預算能夠切實執行,國內學者一是對預算績效考核的指標參數進行了研究,研究設計更加合理有效的指標體系;二是對預算執行的責權發生制、預算執行績效審計、績效激勵機制等確保績效預算能夠充分執行的保障措施進行了探討;三是部分學者認為,當前通用的績效評價方法及指標不具有針對性,對某個預算單位或行業也不一定具備實用性。
Philip.G.Altbach(2004)認為要加強科研經費管理,因為它是科研管理的最重要環節,科研經費管理需要依照合同認真執行,而預算編制管理正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其他的各類管理活動需要圍繞預算管理進行展開。
艾雷弗德豪(2005)認為,績效預算需要準確的數據資源和合理的成本核算、數據分析和報告生成系統。通過這種會計系統進行績效考核方法的建立和準確信息的采集,能夠使預算編制、執行全過程更加透明,從而進一步支持績效預算的編制和執行。
Torben Schubert(2009)認為歐洲和美國通過進行績效考核并充分依據績效考核結果進行獎懲,有效使科研人員的行為得到了約束,增加了科研人員的遵紀守法意識,從而進一步確保了財政預算經費的效能、收益和安全,這種預算制度的改革使績效考核落到了實處。
Mika Nieminen和Otto Auranen(2010)也認為,有效的競爭和合理的激勵、獎勵是充分提高科研機構財政預算管理執行效率的關鍵。
Barton. R. Clark(2009)認為科研經費績效考核應該從項目立項開始,上級部門應該通過抽查檢查和績效評價、審計等手段,加強對科研預算執行過程的監管,并對績效考核優異的科研工作人員進行物質上和精神上的獎勵。
陳志斌(2012)對澳大利亞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進行分析,強調要建立績效目標體系框架,加強預算績效責權管理,對預算執行進行監督并增加預算和執行的透明度,對預算和執行情況進行信息公開。
徐國沖、卓越(2012)指出歐美國家非常重視通過預測方式進行績效評估,不斷發掘新的績效指標來完善預算績效考核體系;通過明確科研預算執行的權利和責任,來促使科研人員強化預算執行效能,提高預算執行效果;通過加強審計、完善績效戰略,來更加有力推動績效管理系統工程建設。
綜上,國外學者同樣承認科研經費預算編制的重要性,認為科研經費管理中預算編制處于龍頭地位,所有管理活動都要以預算為基準而開展。同時相比國內學者大多對績效預算體系進行研究,國外學者關注的更多是績效預算如何更好的監督、執行, 于愛晶(2006)對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家進行比較后指出,在預算管理中必須存在有效的績效監督,否則就無法掌握預算執行的效益,不僅無法掌握預算是否執行,更無法掌握預算體系的有效性。國外學者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通過夯實權責發生制,強調預算責任與責任評估結合,認為應該通過績效考核和獎罰措施約束了研究人員的科研行為,對表現優秀的科研人員應給予更多的物質獎勵與精神報酬;二是強調預算透明和公開,強調公眾監督,通過采取完善的會計系統收集可信的績效信息來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方法來增加預算透明度,或通過網站加強經費預算公開,通過公眾監督來確保經費預算執行合理到位。
1.加強預算和績效管理體系和績效結果的公開。通過在網站公示部門預算和績效結果,對預算和執行的績效結果進行公開,從而達到全社會公眾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督,由財政部門、主管部門監督變為公眾監督,更有利于預算的執行,對項目更好的提質增效。
2.各部門加強績效評價體系與責權掛鉤,明確獎罰措施。預算績效體系建設的目標是預算執行的成效的不斷提升,而促使績效提升的關鍵問題就是對績效評價結果的處理,即與責權掛鉤,明確獎懲措施,對績效優秀的提出具體獎勵措施,對績效評價差的進行懲罰處理,確保預算的績效管理最終落到實處。
[1]李佳.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管理評價體系構建初探[J].教育財會研究,2011,05:31-35.
[2]戴曉燕.高校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7.
[3]毛成銀,任藍青.從績效視角論我國事業單位預算評價[J].財會月刊,2017,(01):26-33.
[4]孔志峰:《績效預算論》[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年.
[5]范柏乃:《政府績效管理》[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6]美國《2010年政府績效成果法案修正案》.
郭倩(1989.9-),女,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初級職稱,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