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惠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產學研”合作下的高職高專服裝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究
黃惠惠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高專要發展,要生存,就要正確定位,明確辦學目標,走有特色的產學研結合之路。為此我們應積極探索高職高專服裝設計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為發展高職教育、振興教育事業再創業績。
高職教育 服裝專業 產學結合 教學改革
我國是世界公認的服裝出口第一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加工國。近年,受國際市場的影響,中國服裝行業正在轉型,對于設計人才以及懂設計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筆者就如何培養創新型服裝設計人才、如何建立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觀念、新的教學方式、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綜合型設計人才的教育目的,進行了一些探討。
雖然目前廣西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在辦學定位上都各具特色,但是,國內高職院校服裝藝術設計教育大多不同程度的存在重課堂教學,輕專業實踐,造成了教學與實踐的嚴重脫節現象,不能實現課堂與職業崗位實際工作零距離對接,高分低能現象屢見不鮮,這與服裝藝術設計學科發展的要求很不相符。
產學研結合是培養技術應用人才的重要途徑,沒有行業牽動和企業的參與,缺乏產教結合的運作機制,高職人才的競爭優勢和特色難以保證。
1.對產學研合作仍缺乏正確的認識。學校把產學研結合只作為解決學生實習的一個途徑。
2.沒有找到產學研結合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有些學校和企業雖然認識到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思路不夠開闊或自身條件的影響等原因,還沒有找到產學研結合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3.缺乏長效機制。一些高職高專院校在產學研結合中缺乏有效的調控機制、保障機制和評價機制等一系列校企合作運行機制,致使目前一些學校的產學研合作還停留在淺表層次。
來考慮。
如何改變面臨的問題,筆者就人才培養與教學模式進行了一定思考。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構建高職新型課程體系,深入研究培養面向職業崗位群的管理與技術應用人才的教育理論和實踐,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線來設計培養計劃,進而構建新型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與方法。
2.把握高職教育新特點
以社會所需職業崗位為基礎構建新型教學計劃:第一是計劃的構建應努力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第二是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第三是突出針對性和應用性,加強實踐能力培養,重點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設。
以“走出去”為實踐平臺,讓學生在校期間通過深入企業,了解服裝企業生產一線的最新情況,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同時,還可以進行引進企業品牌進班級教學,在學生初步掌握設計和制作知識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的實際開發項目,以品牌服裝為主線,以品牌服裝設計為核心內容的角度出發,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展開教學。
針對企業的需要選擇研究課題,同時可作為學生的畢業設計主題,這樣既填補了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需要,又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教學在產學研教學實踐和改革創新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教學改革形成兩大特色:一是以服裝企業生產流程為工作導向的教程,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基本功底;二是以社會性的設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設計創新的競爭能力。服裝教學團隊樹立“職業人培養職業人”的理念,在高職服裝人才的培養上,準確清晰的目標定位是:掌握應用性設計知識、熟練生產技術,具有適應市場行情發展的創新設計能力,從事服裝企業產品開發和設計崗位的高技能人才。課程教學與成衣市場發展相對接、與產業標準規范相對接、與崗位實際環境相對接、與學生成才志向相對接。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的掌握,通過“四個對接”形成培養學生應用性技術和職業性素質的“一個轉化”。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就業、創業夯實基礎。
并且,與國內知名企業開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分別有:福建的虎都服裝公司、361度福建公司,福建百鋒服飾有限公司、福建盛航織造有限公司等。筆者在2015年春季學期帶領服裝設計專業大一學生到福建三六一度百鋒福建服裝有限公司進行產學研企業課程實習實踐,主要內容:熟練掌握服裝從準備工作開始到縫制的整個過程,以及后整理的整個工藝流程的每一個環節的技術要求及了解服裝生產管理,做到全面了解整個企業的生產特點,生產線的組織,各個階段質量的控制方法等等。
在產學研結合教學實習實踐中學生開闊了思路,拓展了專業視野和提高專業技藝,增加了專業技能實戰經驗,為未來的專業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同時,我院服裝設計教學在畢業設計教學改革中,利用企業項目進行合作畢業設計,共同推廣畢業設計作品,使畢業設計具有市場性。為豐富南寧市博物館,南寧市博物館與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舉辦的“跨界盛宴·靈動的歷史”服裝創意設計大賽及展演活動,七十多套服裝都是由我院服裝專業畢業班學生設計制作,設計內容涵蓋南寧博物館展廳中展示的貝丘遺址出土文物、桂南大石鏟、青銅器、瓷器、邕劇臉譜等多個主題,學生們從信息收集分析,南寧文化元素的整理提取,確定設計稿,裁剪制作,前后耗時三個多月,完成了近百套具有濃厚南寧文化元素、注重傳統文化與時尚元素的有機結合的、呈現獨特魅力與內涵的服裝創新作品。服裝專業教師與學生還組成廣西商務服裝設計團隊進行產品開發,積極與國內服裝設計領域大師級人物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對“廣西民族商務正裝”設計與開發項目產學研教學實踐,提升了我院服裝設計專業師生的學術視野和專業視野,豐富了學生專業知識面和強化了專業知識實踐運用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近年來,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我院為服裝行業培養了大量具備藝術設計修養和良好的職業素質,掌握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有服裝與服飾流行資訊分析與服裝產品營銷、服裝紙樣及工藝設計等實際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獨立進行成衣設計和樣衣制作,具有較強自主學習、具有愛心、責任心、奉獻精神、同時亦可自主創業的創新型高技能職業人才。
當前,高職服裝設計專業的就業要求它不但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基本功,更注重學生的創造能力,使設計的作品能夠適應市場的需要。在今后的校企合作教學實習活動中,筆者做了以下的設想:
1.教學內容要以企業為主導、院校為主體,以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作為教學思想的主體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2.建立工作室教學模式把企業的設計任務、樣板、產品拿到工作室來進行詳細講解,帶領工作室同學承擔為企業設計、打樣推板、樣衣制作的任務,產品銷售直接檢驗工作成果。通過以完成一個項目流程來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理論知識,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在到項目中去。
3.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參與到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討論、問卷、游戲等方式進行課堂互動教學,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
高職教育應該更加關注受教育者就業后的發展前景,教會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從而促進其健康發展。
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高職服裝設計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也應該不斷更新、發展和完善。我們應該大膽改革、創新思路,及時調整方向,使我們的服裝設計教育專業也能走有特色的發展之路,創造出服裝行業更加輝煌的明天。
[1]張志成,徐偉.獨立院校班級企業化管理模式的探討[J].考試周刊,2009,(02).
[2]郭書賢,梁秀山,趙艷娜.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教學平臺構建[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6).
[3]陳林.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促進教學改革.現代教育科學,2004
[4]任艷青,高校擴招視角下層次結構調整與畢業生就業的關系研究[J],高等教育學碩士畢業論文,2011.5
[5]鄒迎九.廣西普通高等學校高職專業設置現狀與思考[J],廣西經濟干部學院,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