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
論我國一人公司制度之完善
周 靜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我國《公司法》自對一人公司制度予以規定以來,理論界和實務界中對其存在的必要性一直存有爭議,本文認為雖然一人公司制度對傳統公司結構和理論構成了挑戰,但是一人公司制度在我國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而本文將對一人公司制度在我國的完善做一些探討,希望通過趨利避害使其在經濟生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人公司;必要性;制度完善
(一)對傳統公司組織結構理論的挑戰
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會并立的體系結構是傳統公司的組織結構,三會分別執掌意思決定權、業務執行權、監督權,通過三權分立達成各司其職、相互制衡之態,從而實現公司內部自治監督。
而一人公司的單一股東使公司法關于內部組織結構的規定難以真正有效實施,諸如會議召集程序、資本多數決規則都失去了實際意義。再,唯一股東由于不受監督,很容易造成權力濫用,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二)對傳統公司有限責任理論的挑戰
傳統責任理論以有限責任原則為中心,股東依此將自己的責任風險降到最低。但享受有限責任的前提是需要公司和股東的徹底分離,包括財產、公司經營權和股東財產權的分離,這樣債權人才得以確信其交易相對方是公司而非股東,這也是股東有限責任的依據。
而一人公司中,一人股東往往既是財產的實際所有人,又是經營管理人,破環了上述的分離原則,這種情況下再采用股東有限責任就有損害債權人利益之虞。
(一)一人公司逐漸成為公司發展的趨勢,符合社會經濟實踐的需要
1.外國對一人公司制度規定的立法現狀
一人公司在歷史上并不被法律所認可,后來1897年的薩洛姆訴薩洛姆公司案、1925年列支敦士登頒行《關于自然人與公司的法律》,分別以判例法、成文法的形式肯定了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基于法律的認可和保障,20世紀70年代一人公司在西方得以迅速發展。
現在,由于各國法制背景、公司本身情況不同,對一人公司的承認程度和范圍也不同,主要有四種情形:
(1)完全不承認一人公司,如智利、阿根廷、哥倫比亞;
(2)不承認設立時一人公司,但承認設立后一人公司,如瑞士、挪威;
(3)承認設立后的一人公司,但對設立時一人公司,僅就有限責任公司加以承認,而不及于股份有限公司;
(4)既承認設立時的一人公司,又承認設立后的一人公司,如美國和歐盟,是承認一人公司最為徹底的國家。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完全不承認一人公司的國家比較少,大多數國家都不同程度的承認了一人公司。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也需要與國際接軌,以防止發生糾紛時處于被動的地步。因而我國應當規定一人公司制度。
2.一人公司有其制度優勢,符合社會需要
(1)可避免實質一人公司帶來的風險,減少糾紛。一人公司產生的一個重要條件便是分工日益細化,中小企業得以迅速發展,經營者們認為有限責任不應僅由大企業獨占,亦應惠及中小企業。在法律未對一人公司予以承認時,一些經營者便采用“湊人頭”的方式,實質一人公司廣泛存在,如著名的“薩洛姆案”“Lee訴Lee公司案”。此外,實質一人公司也為后來的糾紛埋下隱患,會對整體社會經濟交易秩序產生不良反應。
“大禹治水,疏勝于堵”,與其費精力去解決實質一人公司造成的糾紛,倒不如大大方方對一人公司予以承認。
(2)一人公司有其自身無可比擬的優勢。一人公司可降低投資者的經營風險;經營方式靈活,符合高科技、高風險行業的發展需要;大規模公司借由轉投資成立全資性一人子公司,降低經營風險。
(二)一人公司制度與個人獨資企業、有限合伙企業相比,仍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
在我國,一人公司、個人獨資企業、有限合伙企業處于并存的局面。
與個人獨資企業相比,一人公司多受詬病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當發生糾紛時,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若適用《公司法》63條的法人人格否認,此時一人股東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無限責任,這與個人獨資企業股東承擔的責任無異,而當事人雙方還要費時費力去證明是否該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因而個人獨資企業完全可以替代一人公司發揮作用,一人公司及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完全是多此一舉。
與有限合伙企業相比,一人公司主要被批判的是有限合伙企業中既有有限合伙人,亦有無限合伙人,分別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和無限責任。這既可以滿足經營者對有限責任的訴求,同時對于債權人來說,亦有無限合伙人對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其利益也不致被損害。所以一人公司被人青睞的有限責任,以及被人詬病的容易損害債權人利益,有限合伙企業似乎都予以涵蓋和彌補了。
我認為,此觀點乍聽有理,實則有瑕疵,如下:
首先,上述所說的在一人公司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后股東所應承擔的責任與個人獨資企業股東承擔的責任相同,即對公司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考量確實合理合法,但它考慮的只是兩者相互重合的一小部分(即前提是一人股東發生人格混同);沒考慮到的是如果一人股東遵守法律規定,做到股東財產與公司財產徹底分離,人格未混同,想要享受有限責任的惠利的大部分情況,在此種通常情形下,我們為什么要忽略大多合法經營者善意的愿望呢?此種情形也是個人獨資企業解決不了的,而這也恰恰是一人公司區別于個人獨資企業存在的獨立價值。
其次,與合伙企業相比,雖然合伙企業中有限合伙人和無限合伙人因其地位不同對企業承擔不同的責任,比較符合不同股東的需求,但是我們現在不管是在生活還是新聞中,都聽說過“不要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伙做生意”的忠告,而創業者因為經營理念、管理不同,從事行業靈活性的需要增多,越來越多的經營者會選擇一人公司的公司形態。再加上新公司法取消了對一人公司必須一次性繳納10萬元最低注冊資本的舉措,更使得這種靈活的經營方式得到廣泛推廣,如“求生存”的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創事業”的一人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一人公司這張“名牌”提升企業形象、提高信心和信譽。
綜上,一人公司制度在我國有其獨立的存在價值,仍有存在的必要。
(一)完善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法律適用
一人公司由于其股東的單一性,無法形成相互制約的組織機構,故公司與股東在各方面多不易予以區分,一旦涉及訴訟,債權人多會提出法人人格否認的請求,訴請一人公司的股東承擔連帶責任,這是法律為防止一人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債權人的風險防范措施。我國在《公司法》20條第3款和63條均規定了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但在實踐中適用時存在諸多問題。
在適用上,法官多同時引用《公司法》20條第3款和第63條兩個條文,但對于第20條第3款規定的客觀行為、主觀目的和嚴重損害等構成要素,判決中并不專門予以分析,因而在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案件中,實質上還是依據第63條作出的否認一人公司法人人格的判決,其實質上已經成為唯一的法律依據,第20條第3款只是作為一般規則被羅列出來,并沒有發揮作用。
而我們又知道第63條是針對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認而作的專門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我們注意到的是該條規定的舉證責任倒置僅僅適用于財產混同情形,而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理由還有營業混同、人員混同、欺詐或不當行為、過度控制,那么在除了財產混同的其他理由中,舉證責任應該適用責任倒置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規則是我們應該予以考慮的。
我認為,在一人公司人格否認的案件中,應當區分不同情況:若僅涉及財產混同的情況,則判決中只羅列第63條即可,舉證責任采取倒置,即由股東承擔舉證責任;若是其他例如營業混同等的情形,則應列明第20條第3款,并結合具體案情對該法條的構成要件予以一一分析,舉證責任仍然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規則。我認為在法律適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一人公司股東是否已經窮盡了舉證途徑和證據材料,法院不要僅局限于法條所傾向的舉證內容而草率不予以采信;第二,財產混同之外的爭議,仍應適用《公司法》第20條第3款,且證明責任仍在公司債權人。
(二)強化股東和高管的責任
以上在一人公司對傳統公司組織結構理論的挑戰中已經提到,單一股東的存在使得債權人的利益面臨被侵害的風險,故在完善一人公司的措施中,我認為最直接的解決方法仍然是要加強股東和高管的責任,因為他們是在公司的經營管理中發揮著最直接的作用。具體來說如下:
1.法律應該明確規定唯一股東應承擔的責任
首先,單一股東的出資擔保責任。唯一股東應當保證認繳的出資充足,不得任意減少、抽逃。
其次,股東權利的行使過程中,股東決議不僅應以書面形式記載,還應當建立完善的書面記錄備案制度,防止股東對決議記錄的任意篡改。
2.對于公司高管人員
由于其受唯一股東事實上的影響和控制,一人公司董事、經理等高管人員的責任亦應當予以加強,其責任應當包括但不限于如確保公司往來經營材料記錄真實、會計賬冊完整等,另外,若與唯一股東通謀給債權人利益造成損害的,亦應承擔相應責任。
(三)健全一人公司的信用體系,發揮法律調節功能
在我國社會中,企業的誠信問題逐漸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困擾,因為誠信的缺失,依據相關學者的調查,“中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如前所述由于一人公司制度本身的缺陷,再加上誠信制度缺失,其所面臨的風險也加大了。故需要盡快完善信用體系,尤其是一人公司的信用體系。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完善征信管理制度
對一人公司的信用結構、資信信息、信用級別等指標予以確定、細化,建立關于公司信用各種信息的記錄、儲存和查詢,使得債權人及社會公眾可以了解、調查公司的資信情況。
2.完善獎懲激勵機制
通過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對具有良好信用的企業給予適當的獎勵。
[1]趙德樞.一人公司詳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王天鴻.一人公司制度的比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肖丹桂.我國一人公司的法律制度分析及其發展路徑[J].才智,2015.
D
A
2095-4379-(2017)16-0132-02
周靜(1992-),女,漢族,湖北人,黑龍江大學,法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