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楠
安徽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
淺議物聯網安全的法律規制
郭亞楠
安徽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迅速發展,依賴于物聯網建立起來的人與“物”的直接對話模式,文章從物聯網發展的現狀著手,分析物聯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安全問題,并就從解決物聯網法律問題的指導思想以及立法層面,執法層面,司法層面提出相關建議。
物聯網;信息安全;法律規制
目前,最火爆的話題之一就是你今天網購了嗎?“物聯網”目前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產業,是繼計算機普及、互聯網廣泛應用后,世界信息產業的又一次浪潮,在國家戰略布局的大背景下,“物聯網”概念在業界及相關產業迅速發展。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后,在人們日常生活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隨之而來的各種安全問題也變得日漸突顯。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能否如人所愿地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物聯網安全問題是否得到充分的關注和妥善的解決。
(一)發展物聯網帶來安全法律問題及剖析
1.給我國的機信息安全帶來了更為嚴峻的考驗
在我國目前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政策背景下,物聯網產業具有了更大的建設空間,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在物聯網的作用下都可以“互聯互通”,網絡互享及當前技術核心開發掌握的良莠不齊,國家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地方政府的機密都將可能面臨泄露、黑客在網絡上攻擊的安全風險加劇。鑒于此,假使我們信息安全保障不徹底,或數據管理存在安全漏洞,都將對國家安全問題提出嚴峻的考驗。
2.給商業機密與個人信息安全帶來挑戰
隨著新興物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和網絡技術的全球范圍內的應用,公司的競爭對手、商業性間諜、黑客可能會在未被同意的情況下閱讀射頻識別芯片,致使公司的信息安全保障受到嚴重威脅,在物聯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商品聯動的網絡受到不法攻擊,將會使個人、企業、甚至國家遭受巨大損失。另外,標簽和閱讀器都可以在當場秘密快速嵌入,近距離閱讀器也相當夠小,基本滿足裝在移動電子設備里面;在這種情形下就很容易使人們疏忽或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個人、企業、以及國家的安全信息以外泄。
3.物聯網極易誘發犯罪
目前物聯網已經以多種多樣的方式進入社會公眾生活的各個領域,導致與物聯網相關的專業性技術的犯罪逐漸增多。如同其他時代一樣,科技與犯罪總是如影隨形。由于法律不能超前,同時我們的司法機構在面臨這種犯罪行為時不能擅用自由裁量權,在這樣的困境中使得犯罪分子獲得不適當的懲罰,或者逃避懲罰,這樣也就造成了物聯網極易誘發犯罪。
(二)發展物聯網所引起的安全問題及相關法律分析
1.物聯網專有技術監管措施和保護不到位
物聯網產業在我國當前還處于剛起步發展的階段,核心技術與產品環節,我們還缺少知識產權方面的完全主導權,而物聯網發展就是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核心技術的掌握,所涉及的網絡安全管理部門受到職能的限制,缺少相對應的法律意識,緊接著帶來法律方面、政策制度方面、工作經費方面保障的缺失,法律的監管不到位。
2.物聯網布局缺少統一規劃
據相關數據統計,國內許多行業都已經開始進入物聯網產業的領域,目前我國部分省份出現了盲目發展的過熱苗頭,并且大多數項目是政府主導。相關產業的無序的發展導致了局面的混亂,已經成為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急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需要依靠法律來保障物聯網技術和產業發展穩定有序,按法律辦事,各區域做到布局合理;當前法律法規還未制定邊界,政策理性做不到平衡,導致法律規制帶了嚴峻的考驗。
(一)解決物聯網法律問題的指導思想
筆者認為,國家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應從兩方面予以考慮。首先在宏觀角度應是保持穩定秩序,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微觀指導方針應是減少社會風險,注重保障民生;總的來說,物聯網產業應當遵循其發展的內在規律,讓我國物聯網產業能夠站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物聯網作為目前國家的新興產業,需要我們清醒的認識到相關立法應當要明確地對其發展帶來的安全問題加以規制,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或在法律缺位時通過司法實踐予以保障。
(二)我國物聯網安生法律問題的具體設想
1.國家物聯網安全法律對策問題的立法建議
(1)在隨著物聯網日益發展的背景下,國家機密安全應該需要更為嚴密的保護。國家級的網絡防御體系需要我們通過立法建立,從國家層面到普通民眾都要意識到網絡信息安全需要不斷增強的重要性。筆者認為,通過建立國家網絡防御的組織、信息安全、實時監測和分析預警、應急處置、通報共享等制度,形成相對完善的網絡技術防御系統。
(2)關于保護商業性機密以及個人特別是消費者的隱私,首先,規定產品在銷售時應當注明有射頻識別的特定公共符號標志,購買產品時注意提醒消費者對個人信息和隱私加強防范意識;其次,通過完善立法工作和建立相關機構對產品售后跟蹤服務體系包括業務人員、業務技術、業務載體等進行有效監督;最后,通過建立產品回收、銷毀、生物降解制度,避免利用不正當的產品及其網絡技術侵權。
(3)針對物聯網犯罪的防控,我們主要應做到為司法的處理提供確鑿的依據。明確這一點后,我們可以通過在修訂我國刑法典時,擴大對經濟類、網絡類犯罪相關主體、技術等入罪范圍和客體的保護范圍,保留適當的自由裁量空間,并且在處理中我們應做好相關治安管理規定和行政處罰的銜接工作。
2.解決物聯網自身安全法律問題的執法建議
在我國規模相當龐大的物聯網產業中,為了更好的保障其按照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我們在執法方式上就要更為嚴格。我們在執法上,就結合物聯網產業的整體和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國內國際實際情況,提高物聯網行業的準入門檻,在資金大力投入的同時,也要增強科技力量并充分利用地域優勢等,強化技術標準和產業的有效銜接,避免出現各地出現過熱苗頭、盲目跟風、無序低效發展的現象,推動其從當前的集中區域逐漸向全國各地和各行業應用合理高效發展。綜上所述,我們有關部門的執法需要特別注意國家執法全局性與地方執法特異性的有機結合。地方立法也可以根據本區域資源特色擬定詳細方案。
3.完善我國物聯網安全法律問題的司法建議
鑒于我國目前的司法實踐相當被動,司法機關對物聯網安全問題的救濟方式無法全面保障。國家的現行法律對物聯網產業相關的規定還并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司法機關應當先羅列轄區內涉及物聯網相關產業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再組成知識產權保護聯系網絡,為企業發布定期通訊,公布最新法律法規,發布典型案例,介紹相關管理制度與保護經驗;其次,為消費者建立物聯網法律咨詢服務和網絡平臺。通過運用這些方式,更好的加強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管理,促進物聯網產業的安全發展和完善。
在當今社會,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物聯網在全球的發展也是相當的迅速。當前,中國的物聯迅速發展,物聯網行業迎來了發展的高峰期,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資金投入到物聯網行業中,政府也比之前更加的重視物聯網這個新興的產業。呼喚健全的法制就是為了在物聯網產業的飛速發展中,降低其對社會公眾的傳統信息安全以及信息安全造成的風險。因此,在物聯網安全問題上法律應作出整體性的規制,以有效保證物聯網的健康、有序、安全發展。
[1]周漢華.個人信息保護前沿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0.
[2]李海英.國外關于云計算的法律限制[J].新浪科技科技時代,2011.
[3]游戰清,李蘇劍.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理論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10.
[4]郁宏軍,樊士新.我國隱私權保護的立法現狀與建設[EB/OL].中國法院網.
[5]樊凡.物聯網網絡安全法律體系淺析[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2(16).
[6]魏方.物聯網時代隱私權法律保護[C]兩融合與物聯網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
D
A
2095-4379-(2017)16-0185-02
郭亞楠(1996-),女,漢族,安徽壽縣人,安徽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14屆法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