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員
沅陵縣委黨校,湖南 沅陵 419600
?
對我國基層法院巡回審判制度的思考
李功員
沅陵縣委黨校,湖南 沅陵 419600
當前我國的巡回審判制度在實踐操作層面,各地各級法院的做法不盡相同,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基于此,特對我國的基層法院巡回審判制度做一番思考。
巡回審判制度;基層法院;司法產品
從“明鏡高懸”到“案結事了”,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追求一種“無訟”的理想社會。高明的法官辦案除了個案正義、妥善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外,還要盡可能追求社會效果的最大化。而巡回審判制度就是在這種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情結”中孕育而生。
人民法庭和巡回審判的興衰伴隨著如下現象:鄉鎮法庭的立案權收到法院立案庭后,基層百姓不適應這種新的審判方式導致收案數下降;法庭裁員,“一人庭”、“兩人庭”普遍存在,法庭虛置化出現不少“無人庭”;基層矛盾無法解決,信訪大量出現,信訪未果到法院起訴,法院機關不堪“訴訟爆炸”。這樣,由于基層鄉土法律服務的缺乏,基層百姓的訴訟成本無可避免的增加,法院司法服務的影響力也無可避免的受到影響。因此,巡回審判,特別是在基層法院開展巡回審判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近年來司法為民措施頻繁出臺,加強法院基層基礎建設已被列入司法改革的重要內容,但是,與加強人民法庭等物質或硬件建設相比,對巡回審判這一司法為民的載體和方法的研究、推介,似乎被相對忽視,各地發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存在“花拳繡腿”應付上級、唬弄百姓的現象,有流于形式的危險。
(一)司法與基層百姓之間距離增大
基層百姓與司法產品之間距離的增大目前已有多種表現。首先,基層百姓對法院及其司法產品的陌生,既是彼此之間距離增大的一種表現,又是這種距離增大的結果。其次,這種距離的增大,還使不少人對司法幾乎喪失信心。調查顯示,多數人感覺權大于法,人們遇到糾紛時首先想到由法院解決的也不到50%。最后,這種距離增大更危險的表現還在于只有事實和法律責任幾乎沒有爭議、認定自己會贏的案件的原告才將糾紛訴諸法院,而那些真正有爭議、對案件的勝算沒有把握的當事人往往并不將糾紛訴諸法院解決的現象。
(二)巡回審判等基層司法產品供給渠道缺失
司法產品供給渠道的缺失,容易增強基層百姓對法院和司法產品的陌生感,也容易使法院和司法對基層百姓產生疏離感,導致司法及其改革的貴族化傾向;司法產品供給渠道的缺失,導致百姓上訪成風,信訪和涉訴信訪成為百姓司法之外、司法之上的黨政救濟方式;司法產品供給渠道的缺失,使私力救濟迅速膨脹,私人討債公司生意興隆,黑社會組織參與解決糾紛等成為我們社會一道怪異的風景。司法產品供給渠道的缺失,導致當事人和百姓,在訴訟無門或費盡周折打贏官司后,權益仍無法維護和實現時,通過各種方式傾瀉對法院、黨和政府的懷疑和不滿,進而產生傷害法官、暴力抗法的事件。因此,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司法渠道缺失的問題,讓基層與司法互相親近、共融俱榮,勢必影響和諧社會和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
(三)城鄉基層百姓實際且日益擴大的司法需求
由于當代中國鄉村已明顯打下了社會經濟轉型的烙印,基層最常見的糾紛已從家長里短、婆媳糾紛變為交通肇事、人身損害等侵權糾紛。司法在農村已經逐漸取代威望、行政而成為主要、最后的糾紛解決方式。也正因為如此,基層社會的進一步穩定發展和構建和諧、法治新城鄉的歷史任務,都對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鶎尤罕姙榱四芨憷亟咏痉ㄕx,不僅要求法院為他們從實體上提供正義產品,而且要求從程序上保證他們能就近獲得看得見的司法正義產品。從我國巡回審判曾經取得的輝煌成績及良好社會效果來看,新形勢下完善巡回審判制度應當是一條基層百姓接近司法正義產品的陽光大道。
(四)法院和司法自身的發展需要
據相關數據顯示基層法院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占全國法院干警總數的80%左右,受理、審結全國絕大多數案件,并且指導各類人民調解組織調處矛盾糾紛,法院基層工作的地位至關重要。然而,其形勢卻令人難以樂觀。因此,只有加強巡回審判、拓展基層司法服務市場,才能提高人民法院在基層百姓心中的權威。巡回審判可以讓基層百姓以最低的成本、最深的體驗在家門口實現看得見的司法正義。有利于實現基層與司法的“繁榮”及基層社會的穩定。
在我國經濟、社會逐步走向法治化的轉型期,司法產品也應更進一步向大眾傾斜。從總體上來看,巡回審判的功能應當以解決糾紛為主,兼顧確立法治規則、促進司法統一和完善立法、形成政策三項功能。針對于此,特對我國的巡回審判制度做一番構想。
(一)增加巡回審判的機構設置,加強制度保障
為了避免巡回審判在實踐中的隨意性,避免流于形式,應加強巡回審判的機構設置。在有條件的法院設立“巡回審判庭”、“巡回審判組”等這樣的專門機構,抽調熟知民事、刑事、行政等業務的法官組成,負責轄區內的巡回審判。同時,應加強巡回審判的制度保障。一是可建立“當事人巡回審判申請制”,當事人及鄉鎮府、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可向“巡回審判庭”等專設機構主動申請巡回審判,“巡回審判庭”就申請應給予書面答復。二是可建立鄉鎮法庭法官巡回審判例行制。筆者認為,巡回審判要發揮它應有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要發揮基層法庭法官的巡回審判職能?;鶎臃ㄍサ姆ü賯兪熘數氐娜饲轱L貌,開展巡回審判有天然的優勢。
(二)擴大巡回審判的訴訟領域及審級
在實踐操作中,一般做法是將巡回審判只適用于民事糾紛和案件,不會將其與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聯系在一起。但如果將巡回審判擴大到民事、刑事和行政三大訴訟領域,能更好地發揮巡回審判的各項功能,助力以法治為主導的和諧基層建設,從而加快法治、和諧中國建設的進程。如果公開審理且到案發地審判沒有危險或其他不良影響的刑事公訴和自訴案件可以開展巡回審判,這就能更好實現刑法個別預防和一般預防的目的。如果行政案件的法官到原告所在地或案發地進行巡回審判,更容易消除原告方擔心法院和政府官官相互的顧慮,被告也可能更多出庭應訴,更有利于法官做協調工作,緩和官民關系。
除了基層法院和其他一審法院審理各類案件應當根據實際需要開展巡回審判外,各級二審和再審法院審理各類二審和再審案件也可以根據需要等情況決定是否實行巡回審判。
(三)細化巡回審判的范圍,加強巡回審判的案源選擇
巡回審判作為一項貼近群眾,實務性強的法律制度,有著自身的特點。在巡回審判的地域范圍及案源的選擇上應進一步明確,這樣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巡回審判的優勢。首先,應該選擇在交通相對不便,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或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同型案件多發的地區。其次,要加強巡回審判案源的甄別遴選。案件選擇總的原則應是那些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需要緊急處理的、能夠通過巡回審判解決的案件。同時,可以擴大巡回審判主體的范圍。除法院的法官干警們,可以邀請政府、群眾代表及與案件有相關關系的行業代表參加巡回審判,如,交通事故案件可以邀請交通部門代表參加、醫療責任事故案件可以邀請醫療系統代表參加等等。這樣,以此來取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雖然當前的巡回審判還存在不足,基層法院的法庭建設離人民群眾的期望值還有差距,但只要將巡回審判制度化、常態化、從訴訟領域及審判層級等多方面加快巡回審判的完善,我們就會相信這一“古老而年輕”的制度就會迸發出他無限的生機與力量,為加快我國的法治建設進程,促進社會特別是基層農村的和諧、穩定作出他巨大的貢獻。
[1]魏勝強.司法公正何以看得見——關于我國審判方式的思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13,31(6):35-48.
[2]姜盼.當代巡回審判制度的思考[D].內蒙古大學,2011.
[3]嚴曉英.我國巡回審判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
D
A
2095-4379-(2017)16-0188-02
李功員(1981-),女,苗族,湖南懷化人,沅陵縣委黨校,法學研究生在讀,中級職稱,研究方向:法社會學、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