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慧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 201701
?
共享單車涉及的法律問題及應對策略
孟超慧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 201701
隨著共享單車這種“互聯網+城市綠色出行”方式的興起,與之伴隨的社會問題和法律問題也不斷凸顯,如共享單車的無序停放、違規搶道、停放空間不足已經成為當前城市管理的重大問題。詐騙、盜竊、故意毀壞案件頻發,騎車事故發生率不斷上升也引起了廣大社會公眾的關注,對于這些問題怎樣應對,我們又當如何行動,有賴于政府、企業、用戶者的三方共同協作。
共享單車;法律規范;協同應對
共享單車的使用方式主要是通過互聯網輸入車號獲取密碼和掃描二維碼開鎖,而這就給了詐騙分子可乘之機,騙局的設置主要是通過二維碼實施的,如在旁邊加貼支付寶或者微信的付款碼,在原有的付款碼上直接粘貼假的詐騙二維碼或者使用假二維碼下載租車軟件等方式。通過二維碼詐騙獲取財物的,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可以追究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如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如果利用二維碼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并處分財物,詐騙者由此獲得財產利益,數額較大的(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以《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罪論處。
共享單車的投放也引起了一些社會上不法分子和單車用戶者違背使用規則的惡意破壞,如網絡上不斷爆出有人將單車上私鎖、進行改裝、藏到隱蔽的地方據為己有;偷盜車輛或者車輛零部件;網約車主或者黑車車主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將車輛隨意疊放,影響使用;故意毀壞車輛,將車輛肢解、卸掉零部件、當廢品賣、扔入河中等現象的層出不群。這些盜竊、故意毀壞的行為如果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將按照以上規定處理,如果符合《刑法》中關于侵占罪、盜竊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按照刑法的相關規定處理。
共享單車屬于一種共享經濟,我們共享的只是單車的使用權,不享有所有權,對單車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都不享有專屬性和獨占性,單車的使用權并不專屬于某一特定用戶,只要在這家公司注冊后,屬于這一特定群體的任何用戶都可以享有這家公司任一單車的使用權。而且共享單車在本質上屬于一種分時租賃合同,在使用期間,用戶基于租賃合同對共享單車的占有是合法占有,任何人不能隨意剝奪。但如果你是該公司的注冊用戶,在使用期間違反使用規則,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將合法占有使用的共享單車據為己有,程度嚴重的,可能構成侵占罪。如果你不是該公司的注冊用戶或者雖是注冊用戶但非在使用期間基于非法占有目的將單車據為己有,數額較大的(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可能構成盜竊罪。
對于故意毀壞單車的行為,按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造成公私財物損失5000元以上的;(二)毀壞公私財物3次以上的;(三)糾集3人以上公然毀壞公私財物的;(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共享單車基于其自由度高、價格低廉、互聯網便捷支付等優點,為廣大的用戶解決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但由于車輛的安全維護不及時和監管不到位,對于騎行事故中用戶和平臺的權責歸屬還不明確。雖說共享單車屬于分時租賃合同,出租人有提供質量合格的產品、及時履行租賃物的維修義務,對其本身產品缺陷導致的騎行事故,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但共享單車使用頻率快、用時短,其責任承擔的大小很難界定,對于在現實中是否能獲得民事侵權賠償來說也尚待明確。還有,我國法律規定,“未滿十二歲的兒童,不準在道路上騎自行車、三輪車?!爆F實中卻存在很多不滿十二歲的孩子因騎行共享單車發生交通事故的現象,孩子本人和其監護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過失,但共享單車公司對此也有一定的責任,如有的共享單車的機械鎖只有一個固定密碼,這樣的漏洞讓人容易開鎖并重復使用,采用掃描二維碼開鎖的方式不能具體識別現實的使用主體也容易使不滿十二歲的孩子使用共享單車,對此發生的損害賠償應當怎樣承擔責任也尚待明確。
共享單車的使用雖然經濟、低廉,但是在注冊使用時都要交付一定的押金,有99元、299元不等,共享單車平臺聲稱“押金存放于單獨的銀行賬戶中,交由第三方監管,與公司運營資金分開,承諾隨時可退,不會用作投資等其他用途?!钡瞧鋵τ谫Y金的存放沒有公開透明的查詢制度,也缺乏一定的監管,我們無法得知其具體的使用情況,可能會使自己合法的財產權益受到侵犯。同時,共享單車車費余額無法退還的問題也存在這一弊端,對于消費者來說具有一定的強制力,也有違公平合理、平等交易的原則。
共享單車具有隨取隨停的特點,雖然方便了用戶的使用,但是也出現了亂停亂放的現象,而且其大量的投放,又不能及時的進行調度,違規搶道、停車空間不足等問題也愈來愈顯著。其無序停放的原因主要有:一、城市道路規劃與設計的不合理,沒有設計相應的停車區域或者停車區域設計較??;二、治安管理中對亂停亂放執法不嚴;三、共享單車平臺投放不合理,調度能力差,管理不到位;四、用戶者不遵守相應的停放規則,隨意停放。由此可以看出,共享單車不僅是共享平臺和用戶兩者之間的關系,其作為城市交通新的參與方,與城市管理也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共享單車的停放問題,對政府的相關行政管理部門也提出了相應的挑戰,如何做到適度有效的管理,還需要政府、共享單車平臺、用戶三者協同努力來解決。
(一)提升辨識能力,謹慎防詐騙。共享單車的二維碼都是噴漆噴上去的,不是粘貼上去的,所以在辨識的時候可以采取這一依據。掃碼后如果是非本APP下載頁面或者“正在開鎖”的頁面一般不要輕易點入,而且千萬不要隨意轉賬和點擊不明的連接,以免被騙。盡量在安全的軟件商店下載正版APP使用。
(二)提升用戶素質,加強政企監管。發生共享單車的侵占、盜竊、故意毀壞的問題,一方面在于用戶的個人素質不高,為了個人私利損害公共利益、他人利益,對此我們可以通過建立信用監督和舉報機制進行懲戒。企業方面也要加強監管,提升GPS定位技術,對車輛進行定點追蹤,防止車輛丟失。政府也要加大法治理念的宣傳和執法力度,對于惡意損壞單車的現象進行強化治理。
(三)加強企業責任,防止侵權發生。企業應當定期對單車進行維護和安全檢查,防止侵權事故發生,并盡快通過立法明確其法律責任。
(四)三方協同合作,共治停車亂象。共享單車的投放應當由政企共同合作,協商制定合理的投放布局。為防止停車亂象,政府可以從合理布局城市停車規劃、針對地域性有效執法、深挖停車資源等方面努力;企業也應當優化APP進行精細化定位、合理優化布局投放點、及時調度車輛、加強服務管理;用戶者也應準守使用規則和社會公德,按照規定位置自覺擺放車輛。
[1]李穎.“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乍現三種誘騙[J].真相,2017(3).
[2]張進德.針對“共享單車”之不端行為的全面法律分析[J].進德說法,2017(2).
[3]柳森.諸大建:共享單車,可否觸動一場城市治理的變革[J].決策探索,2017(3).
[4]李立娟.共享單車迎來監管潮[J].產業與政策,2017(3).
[5]共享單車的“規范化管理”作何去何從?[J]輿情,2017(2).
D
A
2095-4379-(2017)16-0191-02
孟超慧(1995-),女,山西太原人,上海政法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