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磊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1
?
關于我國民商中“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困惑及立法構想
李金磊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1
在我國的民商法律中,關于“不真正連帶責任”的知識體系并不夠完善。但是,“不真正連帶責任”在我國整個法律體系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對外,它能夠公平的解決責任人與受害人之間矛盾糾紛;對內,它能平衡好各責任人之間的矛盾。因此,完善好“不真正連帶責任”的法律體系極為必要。本文從現實出發,分析“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困惑,并提出立法構想,以使得我國的民商法律體系更為完善。
不真正連帶責任;法律體系;立法構想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我國民商領域出現大量有關“不真正連帶責任”的事件。但由于我國在這方面的體系還不夠完整,導致在處理問題時遇到了許多問題。為了更好的解決此類問題,筆者以此為選題,深入分析探討,以盡早的解決好有關“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困惑。
不真正連帶責任是指基于各自不同的偶然原因,各債務人對同一債權人分別負有承擔給付義務的責任。總的來說,“不真正連帶責任”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債務人基于不同原因而負擔給付義務。各個債務人沒有主觀上的聯系,偶然的因為各自獨立的原因,形成侵害債權人的事實,以此承擔責任。
第二、債權人可選擇任一債務人清償債務。在對外承擔責任上,債權人有權從其中選擇任何一個或幾個債務人來清償債務,且此債務人不能因其內部理由拒絕。
第三、債權人的目的不同。各債務人在實施行為時,是基于不同的主觀目的,且未事先同謀,各自實施自己的行為。
第四、存在終局責任承擔者。債務人承擔責任后,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終結。
在我國法律中,不真正連帶責任制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海商法》中。“保險標的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被保險人向第三人要求賠償的權利,自保險人支付賠償之日起,相應轉移給保險人。”從該條文可以看出,第三人與保險人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但由該第三人承擔最終的責任。此外,還有類似的相關規定:“保險人支付保險賠償時,可以從應支付的賠償額中相應扣減被保險人已經從第三人取得的賠償”。即當被保險人無法從終局責任承擔者那得不到足夠賠償額時,可以向其他非終局責任承擔者賠償該不足部分。
(二)在《保險法》中。“保險事故發生后,保險人未賠償保險金之前,被保險人放棄對第三者的請求賠償的權利的,保險人不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當債權人對終局責任承擔者免除債務時,該債務的免除效力及于其他債務人。當然,這種情況只針對終局責任承擔者。如果債權人并非對終局責任承擔者免除債務,其免除債務的效果無法涉及其他債務人。
(三)在《產品責任法》中。“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但是,如果責任最終應由銷售者承擔,則生產者賠償后可轉而向銷售者請求清償;相反,如果責任最終應由生產者承擔,則銷售者賠償后可轉而向生產者追償。銷售者與生產者之間屬于不真正連帶責任人,這兩者之間只有一方屬于最終責任承擔者。
可見,不真正連帶責任作為我國的一種權利性的責任機制,在我國民商事法律中的規定涉及得較為零散,并還未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
(一)兩者的區別
不真正連帶責任產生的原因是基于不同的法律事實;在不真正連帶責任中存在著終局責任者;并且,每一債務人只需對自己的行為承擔獨立責任;這種責任的產生不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且廣泛存在。
連帶責任的產生是基于同一法律事實;當部分債務人對外承擔責任之后,可根據其責任大小向內部其他債務人追償相應的份額;并且,連帶債務人內部之間存在著債務分擔問題;這種責任的產生要么基于法律明確規定、要么由當事人明確規定。
(二)兩者的聯系
這兩種責任的主體都是多數的,即存在著多個債務主體,且多個債務主體就同一內容承擔獨立的全部責任,一旦其中一人或數人承擔責任后,整個債務就全部清償完畢;且其立法的目的均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即為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而存在。總之,連帶責任和不真正連帶責任就是我國民商事法律中重要的責任承擔方式,掌握好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的真正含義并運用到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極為關鍵。
(一)權利主體與侵權行為的確定
在我國的民商法律體系中,對“不真正連帶責任”并未做出明確的定義及獨立的分析,所以在確定權利主體與侵權行為時比較模糊。
(二)當不真正連帶責任中存在終局責任承擔者時,可否先行追償
若不真正連帶責任人具有債務追償權,且不具有足夠的清償能力,那么假設先行使追償權,容易導致追償依據不充分。且會增加權利人的訴訟成本,影響權利人實現債權;相反,若不得先行使追償權,則權利人的債權無法得到保障。
在我國的并沒有關于不真正連帶責任的一個完整知識體系。所以,筆者認為應當努力去對不真正連帶責任做出作出更深的研究分析,以使其更為完善。為此。筆者提出了以下構想:
(一)明確“不真正連帶責任”的條例性
為了進一步完善不真正連帶責任制度,筆者認為應當把社會主義的本質及法律體系作為重點,并以相關案例進行分析。在分析過程中,要有具體合理的法理支撐,以明確責任主體的范圍,進而使得法律體系更完善具體。
(二)實現“不真正連帶責任”的獨立性
在案件的執行過程中,有些人對“不真正連帶責任”理解得不夠透徹,甚至將其作為是連帶責任的一種延伸。其實,這是對這兩者的混淆,他們具有各自的獨立性。因此,在對“不真正連帶責任”提出立法構想時,應當明確各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平等地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對“不真正連帶責任”的主體作出明確界定,使得案件得到公正審判及執行。
(三)明確追償的順序性
筆者認為,法律應當明確界定債務人對外承擔責任與對內追償的先后順序。即必須明確:當不真正連帶責任案件存在終局責任承擔者時,非終局責任者只能對外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之后才能向終局責任承擔者追償。
通過以上分析,“不真正連帶責任”在我國司法體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且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出現。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在這方面的相關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導致該制度在實際施行過程中常出現不公正現象。因此,這就需要我國在立法上對其深入研究完善,以便為相關案件的審理提供理論支撐。
[1]姜希.試論我國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J].鄂州大學學報,2015,11:15-17.
[2]鄒士軍.不真正連帶責任法律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3.
[3]陳巖.論不真正連帶責任制度的司法適用[D].西南財經大學,2012.
D
A
2095-4379-(2017)16-0200-02
李金磊(1982-),男,河南新鄭人,碩士,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學、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