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飛
廣西師范大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
虛假離婚效力探究
胡 飛
廣西師范大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雖然虛假離婚把神圣婚姻當成了牟利的工具,它破壞了樓市調控效果,也違背了“離婚自由”的立法初衷。但是本文認為“虛假離婚”應當具有法律效力,離婚動機并不影響離婚行為的法律效力。
虛假離婚;效力
馮小剛的新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講述了女主人公李雪蓮為了達到生二胎的目的與丈夫決定“假離婚”,在辦理離婚手續后發現丈夫卻“假戲真做”與別人結婚,李雪蓮為此而起訴到法院要求確認雙方是“假離婚”并不斷申訴的故事。這部電影引發了筆者對“虛假離婚”這個社會現象的思考,激發了筆者研究這個問題的興趣和想法。之后筆者通過網絡等信息媒體途徑收集到了許多關于“虛假離婚”的新聞和真實案例,了解到“虛假離婚”這種現象在我國廣泛存在并且呈現出了越演愈烈的趨勢。這種當事人通過規避法律來“假離婚”而謀取私利的行為引起了社會大眾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重視。遺憾的是我國目前的立法尚欠缺對“虛假離婚”這種行為的規范。到底“虛假離婚”的法律效力如何?這是許多學者提出的問題。鑒于此,筆者決定對此問題的法律效力進行探討。
(一)學術界關于虛假離婚效力的觀點
1.肯定虛假離婚的效力
王禮仁法官在其著作的《婚姻訴訟前沿理論與審判實務》中認為當事人是否自愿離婚應采取“意思表示主義”,它不應當涉及離婚的原因和目的。“虛假離婚”當事人的登記是以雙方自愿為前提條件,相互間沒有欺騙行為,由此形成的離婚協議符合雙方的意愿。因而,一經發給離婚證,即具有對世效力,并產生離婚的法律效果。由陳愛萍、姬新江主編的《婚姻家庭法學》中認定“虛假離婚”有效的理由與此相同。
由房紹坤、范李瑛、張洪波編著的《婚姻家庭與繼承法》一書中認為“虛假離婚”當事人在離婚時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雙方依法辦理離婚登記手續,該離婚行為產生法律效力。由韓文強編著的《婚姻家庭法學》一書則通過兩個真實案例來認定“虛假離婚”有效。
2.否定虛假離婚的效力
我國臺灣學者戴炎輝、戴東雄、高鳳仙等均認為離婚當事人應該有離婚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意為必要。該“離婚合意”應該是當事人達成永久解除婚姻關系的合意。如果沒有此種實質意思,即使辦理了離婚手續該離婚行為也屬無效。“虛假離婚”因欠缺離婚的真實意思,缺乏離婚的實質要件,所以沒有法律效力。
夏吟蘭教授在《離婚自由限制論》一書中主張雙方當事人簽署的離婚協議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凡是導致民事行為無效的情形,應當能夠作為協議離婚無效的原因,“虛假離婚”即屬于無效的情形之一。
有學者認為“虛假離婚”是一種通謀虛偽表示,按照民法理論應屬無效。我國臺灣有的學者比如王澤鑒先生則主張根據臺灣地區“民法”第87條關于“通謀虛偽意思表示無效”的規定來認定“虛假離婚”沒有法律效力,但是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史尚寬先生同樣也認為“虛假離婚”原則上無效,但為保護善意第三人應認定有效。馬憶南教授在其編著的《婚姻家庭繼承法學》一書中認為如果“虛假離婚”當事人均沒有再婚則該離婚行為無效;如一方或雙方有再婚的,則“虛假離婚”有效,再婚行為同樣有效。而李宜琛教授則持相反意見,他認為“對于第三人之關系上,無效的身份行為,亦可有效,未免有違身份關系之本質。故應解為身份上之虛偽行為,不問對于何人皆應絕對無效。例如夫妻同謀而為假裝之離婚,即對于善意第三人亦屬完全無效。”
總結歸納來說,認定“虛假離婚”有效還是無效的爭議點主要還是在離婚意思該采取按照“形式意思說”還是“實質意思說”這個問題上。按照“形式意思說”,協議離婚只需要履行形式上要件,而對當事人的目的、動機等在所不問。所以,即使雙方沒有真實的離婚意思,只要履行了法律上的手續,離婚行為也是有效的。
(二)司法界關于虛假離婚效力的認定
關于虛假離婚的法律效力,我國現行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但從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陳建英訴張海平“假離婚”案的請示報告的復函》中可以看出,司法界是認定虛假離婚具有法律效力的。筆者通過查閱多個真實案例發現司法實踐中法院在處理虛假離婚的訴訟糾紛中也是認可虛假離婚的法律效力的。比如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在審理張X山訴王X英離婚后財產糾紛一案中認為夫妻雙方通謀虛假離婚應屬有效。再如,2014年增城市法院在審理一起“假離婚”糾紛時認為當事人雙方自愿辦理離婚,其離婚時簽訂的《離婚協議書》是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協商簽訂的,并無違反國家有關政策法律的規定,為合法有效的協議。由此可見,法律上并沒有“假離婚”。只要夫妻雙方自愿離婚并履行了相關手續,即使當事人存在著假意離婚也不能因此而否定離婚產生的法律效力。
關于虛假離婚的效力,筆者認為其應屬有效。理由如下:
首先,婚姻登記機關只能對離婚登記進行表面審查。當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非外人所能窺知,實踐中,要求第三人去探究當事人的內心真實意思是十分困難的也是相當地不合理。一般情況下外人只能通過當事人所做出的外部表示行為來判斷當事人當時的內心想法。虛假離婚中,雙方當事人事先串通,將內心的真實意思隱蔽在心中,婚姻登記只能根據當事人雙方提交的材料來判斷推定雙方當事人是否具有真實離婚的意愿。只要夫妻雙方自愿離婚,離婚問題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時即可準予登記離婚。離婚登記手續履行完畢,立即產生法律效力。
其次,筆者認為當事人的真實意愿與目的動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離婚登記中,當事人的真實意愿應理解為雙方申請離婚登記時對外作出的意思表示,即申請離婚登記這個行為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該申請離婚的行為并沒有受到對方的欺詐和壓迫。而離婚的目的動機則應理解為當事人離婚所要追求的背后的目標。虛假離婚中,不管當事人是基于何種動機、目的而離婚,只要雙方當事人所做出的離婚行為是真實自愿的,該離婚行為應屬有效。
再次,離婚登記具有國家公信力。婚姻登記機關是行政機關,其做出的準予離婚登記的行為是行政行為。婚姻登記機關作為國家機關在社會中具有重大的社會影響力,其所做出的離婚登記行為具有法律上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如果認定虛假離婚沒有法律效力,這不但會有損婚姻登記機關的社會公信力,同時也會對當事人離婚后所產生的新的社會關系產生影響,這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
最后,認定虛假離婚可以加大虛假離婚的違法成本,有效地減少虛假離婚行為的發生。認定虛假離婚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會有效地引導當事人去全面地衡量虛假離婚當中的利弊,讓當事人慎重地去思考是否值得為了某種利益而去犧牲家庭與婚姻。基于此,有的當事人害怕弄假成真、因小失大往往就會打消虛假離婚的念頭。反之,如果認定虛假離婚無效,這反而是給當事人注射了一支強心劑,讓虛假離婚當事人毫無后顧之憂,虛假離婚現象只會是愈演愈烈。
總之,在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之下,根據“禁反言”的法理規則,應當認定虛假離婚具有法律效力。
[1]夏吟蘭.離婚自由與限制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
[2]史尚寬.親屬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3]王加典,范雪芹.假離婚的若干法律問題探析[J].法制與經濟,2014(3).
D
A
2095-4379-(2017)16-0201-02
胡飛(1992-),男,漢族,廣西玉林人,廣西師范大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15級民商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