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玉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2
?
論我國古代存留養親制度
王龍玉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2
2001年,江澤民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的治國方略。在當代法治發展中,道德規范的作用越來越大,做到“德”與“法”的統一,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使社會長遠發展。回顧我國古代法律制度,西晉出現,北魏確定的存留養親制度,將道德倫理融入到刑罰中去,發揮了長遠的積極作用。本文對存留養親制度進行探析,以便于尋求其中對當代法治發展的借鑒意義。
存留養親制度;封建刑罰制度;借鑒意義
“存留養親”,亦稱“留養”制度,是指犯人直系尊親屬年老應侍而家無成丁,死罪非十惡,允許上請,流刑可免發遣,徒刑可緩期,將人犯留下以照料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實際執行。《北魏律》中規定:“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無成人子孫,旁無期親者,具狀上請,流者鞭笞,留養其親,終則從流,不在原赦之例”[1]主要是為了解決徒、流及死刑犯的犯親老疾無人侍養問題。“存留養親”制度,自北魏以后,在唐宋元明清的法典中都有相關規定。值得提出來的是,這一制度,并不只適用貴族官僚階級,同樣也適用普通民眾犯罪。
(一)產生及延續
據現有的史料反映,存留養親最早出現在晉朝,但是開始被寫入國家法律的是在北魏時期。公元488年,受中原儒家孝義文化的影響,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下詔創制。北魏以后,唐宋元明清的法典都明確地將存留養親制度規定于律典之中。直到清末修律時,沈家本等人指出,有些人倚恃留養承祀之例,故意胡作非為,行兇殺人,故建議予以廢除。至此,在我國古代存在了1400余年之久的存留養親制度才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2]
(二)經濟基礎
我國封建時期一直是小農經濟,這種經濟形式自給自足,生產主要依靠勞動力和簡單的農業器具完成。在這種經濟形式下,對于年輕勞動力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再者,在經過長期的實踐后,老人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這些經驗需要其年輕子孫予以傳承,以保證農業的發展。然而,如果把唯一贍養老人的年輕人流放或者執行死刑,老人就沒有了生活依靠,而照顧老人的責任就變成了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存留養親制度,可以使符合條件的勞動力免于死刑、流刑,從而保障農業生產勞動力和農業經驗的傳承者。
(三)政治條件
從西周開始,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統治者實行“小宗歸大宗,大宗歸天子”的宗族制度。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封建社會逐漸形成長幼尊卑的等級制度。“修身”,“齊家”,后而“平天下”,“小家”構成“大家”,要使整個國家長治久安,必須要先保證每個“小家”的相對穩定,如果使家庭里的年輕者全都流放,被執行死刑,就會使家中老人無人贍養,也會使家中小孩無人撫養,使“老無所依”,“幼無所養”,不利于國家的穩定,不利于社會的發展。
(四)文化影響
在我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天道”與“人道”是密切結合的,而在“人道”之中,以人倫為要,即所謂“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在儒家看來,家庭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位,而能使家庭得以維系的最基本因素,無疑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人倫親情關系。而,我國古代刑事法律制度十分注重對人倫關系尤其是孝道的維護。[3]“百善孝為先”的傳統儒家思想是我國封建時期的統治思想,在兩千年的發展中,早已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存留養親制度提倡尊老養老,使社會老有所依,鼓勵人們盡孝道,符合儒家文化,得到百姓的認同,統治者也可以通過這一制度,推行鞏固有利于統治的儒家文化,也有利于安撫百姓,鞏固統治。
(一)減少死刑的適用
在一定程度上,一個國家的死刑存在與否是判斷其法治成熟程度的重要標志。重刑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犯罪問題。法律的公正,公民對法律信仰,不是來自于法律的肅殺,而來自于法律的嚴謹、精細。[4]存留養親制度,使死刑執行的人數降低,也使得本來應執行死刑的人免于執行死刑。在當代中國,同樣的應當控制死刑的執行,以致于充分保護人權。
(二)對緩刑制度的適用
我國現行緩刑制度和古代的存留養親制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是對符合一定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暫緩執行刑罰。但是在我國當代法律制度中,緩刑主要適用于情節較輕的犯罪行為,而存留養親制度主要針對的是情節較重的犯罪行為。而對于那些只有犯罪嫌疑人一人能夠贍養老人的家庭,如果犯罪嫌疑人犯罪情節嚴重,不能適用緩刑,同樣會造成這個家庭老無所依的悲慘情況。在此基礎上,如果將存留養親制度精神引進緩刑制度,暫緩執行符合相關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在其盡贍養義務之后,繼續執行,這樣則更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與法治的發展。
[1]曾憲義主編.中國法制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26-127.
[2]劉仁文,謝青松.論我國古代死刑制度中的人道精神[J].法商研究,2012(6):148-154.
[3]劉仁文,謝青松.論我國古代死刑制度中的人道精神[J].法商研究,2012(6):148-154.
[4]李文娟.古代存留養親制度及其當代借鑒——以法律文化和法社會學為視角[J].中南民族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2.
D
A
2095-4379-(2017)16-02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