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飛宇
天津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學院,天津 300387
?
論我國股權眾籌法律風險的規制與完善
汪飛宇
天津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學院,天津 300387
在我國股權眾籌融資過程中存在各類問題,諸如信息失靈、信息管理、信用風險、平臺定位、法律風險等,投融資雙方隱私信息泄露,涉嫌非法集資等法律風險。本文通過投資者冷靜期、股權眾籌投融資雙方線下約談等制度設計達到規制上述法律風險的目的。
股權眾籌;法律風險;投資者冷靜期制度
自2014年國務院政府報告首次對股權眾籌給予國家層面的正式肯定以來,股權眾籌借助于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截至2015年7月31日,國內共有股權眾籌平臺113家(另外還有5家平臺即將上線),交易總額高達54.76億元。[1]但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框架下,傳統意義上的股權眾籌缺乏生存的法律基礎。實踐中,股權眾籌主要以直接有限合伙模式、“有限合伙+公司”的形式進行[2],但仍暴露出諸如股權眾籌項目發起人風險控制,投資人利益保護,平臺方風險控制等亟待解決的難題。
(一)股權眾籌項目發起人行為的法律風險
股權眾籌具有公開、小額、大眾的特點,其面向的投資者是廣大中小投資者,一般從每個投資個體中募集的金額較少。[3]中小企業的項目發起人,通過眾籌平臺公布其項目信息,股權,最終達成并以出讓該項目的股權吸引投資者,實現融資的目的。但根據我國《證券法》、《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面向公眾募集資金,其方式僅限于通過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股票,除此之外,通過其他任何形式面向公眾公開募股的行為均涉嫌非法集資。
(二)股權眾籌平臺方行為的法律風險
法律對于平臺本身的定位以及其具體的權利義務規定不明確,導致實踐中平臺在股權眾籌項目發起初期利用股權眾籌項目發起人和投資人的重要隱私信息以及有關眾籌項目的具體信息從事非法活動謀取非法利益的風險。股權眾籌項目發起人和投資人均需要向眾籌平臺提供信息審核,這為眾籌平臺利用項目發起人與投資人的信息從事非法信息交易提供了可能,引發對于股權眾籌項目發起人和投資人隱私信息及項目發起人商業秘密泄露的風險。
(三)股權眾籌投資人行為的法律風險
信息失靈,為股權眾籌投資人遭受集資詐騙提供可能。另外,股權眾籌平臺資格問題沒有明確具體法律規范使得很多本身不具有啟動股權眾籌項目,這也為股權眾籌投資人招受詐騙風險埋下隱患?;蛞蚬蓹啾娀I項目投資人作為公司股東,與其他股東之間經營理念的差異,或因股權眾籌投資人,作為經濟活動中的“理性人”,出于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試圖直接退出或者轉讓股權時,則涉及投資人在股權眾籌項目中的退出問題。而在現行法律框架下,股權眾籌投資人缺乏有效的退出方式,這將直接影響投資人的權利保護問題。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目前對于股權眾籌的定義、公開、小額等規定仍有待進一步界定。為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促進我國股權眾籌融資的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應完善股權眾籌的法律法規,必要時對《證券法》、《公司法》中部分條款的進行修改完善,為股權眾籌健康發展掃清障礙,探尋實現股權眾籌發展風險規制過程中交易成本最小化而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法律。
(二)強化眾籌平臺信息管理
在融資過程中,由于存在股權眾籌項目發起人、股權眾籌投資人、股權眾籌平臺三方之間信息不對稱,這就要求平臺進行及時的信息披露。另外,在信息披露的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眾籌項目的核心商業秘密、雙方身份、財務等重要信息,應當與一般信息區別開,建立平臺信息分層管理制度,最大程度的保證雙方隱私及項目發起人的商業秘密等重要信息安全。
(三)引入投資者冷靜期制度保障投資者合法利益
我國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消費者一定的“后悔權”,但該規則未延伸至互聯網金融領域。為了突出股權眾籌中對于投資人利益的保護,給予投資者足夠的投資準備時間。本文提出將投資者冷靜期制度引入股權眾籌之中。
任何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都必須以合乎現有法律法規為前提。由于法律本身的滯后性,這要求立法者在設計法律制度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必要時通過適當調整現有法律規定,為社會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
[1]單文苑.上海交通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所聯合京北智庫發布<2015中國股權眾籌行業發展報告>顯示股權眾籌迎來發展元年[N].中國經濟時報,2015-08-11.
[2]葉湘榕.P2P借貸的模式風險與監管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4(3):71-78.
[3]劉占輝.我國股權眾籌的風險分析與監管制度研究[J].金融理論探索,2016(5):43.
D
A
2095-4379-(2017)16-0274-01
汪飛宇,男,漢族,天津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學院,2016級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