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中共重慶市沙坪壩區委黨校,重慶 400038
?
維護女職工勞動權益的法律思考
袁 媛
中共重慶市沙坪壩區委黨校,重慶 400038
女性職工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普遍受到關注,女職工的勞動權益保護已得到了一定的確認。但是法律法規對女性勞動權益的保護在市場化條件下呈現出了作用逐漸弱化的趨勢,本文就是從女職工權益保護的現狀出發,探討了其不足和需要完善之處,以期達到對我國女性勞動權益有效保障的目的。
女職工勞動權益;法律思考
隨著世界各國的社會進步和民主程度的提高,各國都已經確立了適合本國實際的女工勞動保護法律法規,強調尊重女性自身生理的特點,對女職工的安全和健康加以重視和保護。
(一)就業機會不平等
盡管法律明確規定就業領域內男女平等,反對性別歧視,但是在現實中不平等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單方面提高女性錄取標準,女性落聘的機率遠遠高于男性。就業的不平等也反映在女性獲得高層次職業或晉升的機會遠遠低于男性。職業地位較高的國家機關、黨政組織和企事業中,擔任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及其他領導地位的女性人數就大大少于男性。
(二)工資歧視
工資歧視是當前一種全球性的現象,從世界范圍來看,職業婦女比男性工資平均要低30-40%。在我國男女職工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調查表明女性的平均收入僅為男性的87%。尤其在私營企業,70%的女職工年收入低于全省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職業安全和健康缺乏有力保障
在國有企業和城鎮集體單位中,一般對女職工都有較好的勞動保護措施。然而市場經濟體制下,女職工在其他經濟組織中的比例逐年攀升。在這些企業中,勞動保護措施差,女工生命安全、健康保護等問題都受到嚴重威脅。大多女工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在進入企業時根本未簽訂勞動合同或簽訂的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勞動合同。許多女職工根本不清楚企業是否為自己繳納社會保險費,更不明白自己應享有的權利和標準。
(四)性騷擾問題不可回避
有研究人員曾經隨機抽樣對169名女性進行調查,發現有84%的人表示曾經遭受過不同形式的性騷擾。一方面女職工在面對性騷擾尤其是男性領導的騷擾時,出于膽怯心理和面子問題,往往羞于啟齒而隱忍下來;另一方面,目前性騷擾缺乏明確的界定標準,即使女性有心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也常常會因為無法獲得有力的證據而對侵犯者無可奈何。
(一)加強監管力度,規范企業用工制度
政府以及相關監督和執法部門的監管力度和執法力度不夠是女性職工權益得不到保障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我國目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方向,政府往往過度關注社會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職工的權益保障,尤其是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女性職工的合法權益。要使女職工的權益得到保障,政府發揮其監督與監管功能顯得尤為重要。
(二)完善法律體系,加強立法可操作性
現階段我國已經有相應的法律來對女性職工的權益進行維護,根據法律的有關政策可以得出,從勞動這一問題的所有法律條文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我們每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同時擁有著勞動的權利和義務。而有關勞動的法律的頒布也強調出了公民不僅能夠行使自己的勞動權利,同時也要完成自己要履行的義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國就出臺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緊接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問世,意味著當今婦女的勞動權利和義務有了完整的管理體系來對此進行管理和保護,這標志著婦女將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和尊重。然而由于法律的鐵面無私,說起婦女權益的維護欠缺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和規范。由此可見,加強法律的可操作性是今后立法者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
(三)加大普法力度,增強職工維權意識
提高女性職工的維權意識首先是要加大對女職工的宣傳和教育,應系統普法宣傳教育,對此的具體做法便是由政府帶領著一些有關的組織,對女性職工進行有關女性維權的法律條文的分析和解釋,讓每一個女性職工都有強烈的維權意識,并可以讓女性職工對法律規定爛熟于心,對自己的行為方式也是一種限制。除此之外,女性職工也要有意識的在擴大自身各方面的知識面的方向上努力,加強自我學習和應用,提高法律意識,提高維護自身權益的本領。
女性職工法律權益的保障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信伴隨著我國國家的繁榮昌盛,國民素質的逐漸提高,法律機制的逐步完善,人民法制觀念的逐步形成,女性職工的勞動權益保護定會逐步得到完善。
[1]董慧.用制度維護女職工權益[J].工會信息,2011(6):26-27.
[2]韓明智.淺談維護女職工合法權益[J].西安社會科學,2011(2):45-46.
D
A
2095-4379-(2017)16-0277-01
袁媛(1975-),女,四川成都人,本科,中共重慶市沙坪壩區委黨校,教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學。